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德育功能及实现途径
作 者: 张继文
导 师: 董娅
学 校: 西南师范大学
专 业: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 高校心理 德育功能 实现途径 健康教育 分析概括 分离化 途径和方法 客观存在性 心理健康 育人方向
分类号: G64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1年
下 载: 426次
引 用: 3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从分析我国大学生心理现状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状况出发,深入探讨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相关性和统一性,概括出心理健康教育的德育功能,并提出实现这些功能的具体方案。文章共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现状分析。主要介绍了心理健康教育基本概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及其在高校的发展概况;分析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三个分离化倾向及造成分离化的原因。 第二部分:着重分析概括心理健康教育的德育功能。首先肯定了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功能的客观存在性,然后分析概括出四个功能;渗透功能、补充功能、调节功能、优化功能。 第三部分: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功能的途径和方法。在如何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功能的问题上,提出四种切实可行的基本途径和方法:一是以德育目标为导向,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育人方向;二是设置与德育相结合的教育机构,完善教学咨询人员的复合性知识结构;三是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能动塑造完善的人格;四是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咨询,为大学生提供切实的善行方案。
|
全文目录
论文摘要 3-5 引言 5-7 一、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状况及其分离化倾向 7-12 (一)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概况 7-9 (二)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与德育分离化的倾向及表现 9-12 二、 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德育功能 12-19 (一) 渗透功能 12-14 (二) 补充功能 14-16 (三) 调节功能 16-17 (四) 优化功能 17-19 三、 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功能的途径和方法 19-24 (一) 以德育目标为导向,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育人方向 19-20 (二) 设置与德育相结合的教育机构,完善教学咨询人员的复合性知识结构 20-21 (三) 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能动塑造完善的人格 21-22 (四) 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咨询,为大学生提供切实的善行方案 22-24 主要参考文献 24-25 后记 25
|
相似论文
- “小团队”健美操教学模式改善高职院校女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G831.3
- 来华留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B849
-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社会适应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B844.2
- 离异家庭与非离异家庭青少年的家庭幸福感与心理健康关系的比较研究,G449
- 流动人员子女学习适应性及与学业自我效能感、心理健康的关系,G441
- 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研究,B844.2
- 幼儿文学的德育功能探析,G611
-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心理健康问题疏导策略的探索,G444
- 构建区域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系统的实践研究,G441
- 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社团德育功能及其实现途径研究,G641
- 心理咨询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G641
- 青少年行为智慧及其与社会智力的关系,B844.2
- 初中生心理虐待阳性者的心理健康研究,B844.1
- 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在高职学生自评症状与总体幸福感中的调节/中介效应研究,B844.2
- JD水泥集中采购和供应系统优化研究,F426.71
-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B844.2
- 在公务员队伍中开展员工帮助计划(EAP)的实践探索,D630
- 辽宁省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与其家长及教师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B844.2
- 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德育功能研究,D632.9
- 提高职业学校离异家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问题研究,G444
- 中国核电厂操纵人员心理健康测评量表的初步修订,B849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高等教育 > 思想政治教育、德育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