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论民事诉讼证明标准

作 者: 杜闻
导 师: 韩象乾
学 校: 中国政法大学
专 业: 诉讼法学
关键词: 民事诉讼证明标准 古代民事诉讼 客观真实 盖然性占优势 民事诉讼模式 民事诉讼法学 历史发展脉络 前资本主义 法定证明 家事案件
分类号: D925.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1年
下 载: 279次
引 用: 3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的研究课题是民事诉讼证明标准。在引论部分,作者分析了适用于人文科学的“剧情”研究法和适用于自然科学的“要素”研究法的不同特点。指出:作为人文科学课题的民事诉讼证明标准问题只能采取体现人认识能力盖然性的“剧情”法来进行研究。 概念辨析部分首先对“证明”、“标准”两个概念在古今中外的含义进行了阐述。其次,在介绍国内各个民事诉讼法学者对证明标准所下定义的基础上,分析了各家所下概念的优点和不足,并对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特征进行了阐述。作者认为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定义是:它是指在民事诉讼中诉讼当事人向法院举证、质证以求证明其诉讼请求为“真”的前提下,一方当事人向法院提供的证据及其证论情况使法官或案件事实审理者认为,该方的请求比他方请求更为真实可信所要达到的心证程度或要求。 在关于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史论部分,首先描述了中国古代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历史发展脉络;然后,从法哲学和法史学等角度对中国古代神判证明标准较早消亡,以及“儒家礼法”证明标准最终确立的历史现象进行了理论上的分析和论述。其次,以西方古代史中的古希腊时期和中世纪基督教时期为重点,介绍了西方古代民事诉讼证明标准发展变化的历程。通过分析研究,得出西方古代证明标准的特点是:①早期神判证明标准盛行;②体现人类理性的“原始”盖然性证明标准较早出现;③中世纪的证明标准是受到基督教义深远影响的法定证明制度。最后通过对中、西方古代民事诉讼证明标准发展历史的比较得出结论:在两个古代文明中,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发展轨迹表明了人类对事物的认识就是一部理性同信仰、迷信斗争的历史;也是一部人类对事物的认识不断从比较荒谬(认识的正确盖然性很低)走向比较不荒谬(认识的正确盖然性相对逐渐提高)的过程。 对近现代民事诉讼证明标准模式的论述部分,笔者主要对现今世界上影响较大的英美法系“盖然性占优势”标准、大陆法系的“高度盖然性”标准、前苏联和我国的“客观真实”证明标准分别做了介绍。另外,在背景部分,对西方前资本主义时期的现代盖然性证明标准的萌芽情况也做了简单的介绍。 对我国现行“客观真实”证明标准的质疑论部分,是本文的重点。古人说:“不破不立”。本部分欲在我国民事诉讼证明标准问题上有所“破”,有所“立”。在“破”的方面,从举证、质证、认证。民事诉讼模式改革的目标。诉讼经济效率论、诉讼价值的多元化。民事诉讼的实践、真理论和认识论、概率学等九个角度对“客观真实”证明标准的合理性进行了质疑,全面论证了该证明标准在理论上的偏颇狭隘性和实践上的不可行性。从而得出结论:我国现行“客观真实”证明标准(有的学者也称为“实事求是”证明标准)在理论上是不完善的,在司法实践中是不具备可操作性的,急待修正。在“立”的方面,笔者根据民事案件性质的不同,将应适用于我国民事诉讼的盖然性证明标准具体分为:适用于一般民事、经济案件的“盖然性占优势”证明标准、适用于特殊侵权案件的高度盖然性证明标准和适用于家事案件的更高程度的高度盖然性证明标准三个等级。并且从诉讼法、实体法等方面进行了论证。 经过上述的论证,本文的结论是:民事诉讼的任务不是揭示物理世界的各种状态,而是要将各种零碎的、模糊的、杂乱无章的案件证据和记述综合起来人为地“浇铸”成新的、最具合理解释性的样态。因而,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问题也就只能定性为:它是一种对案情进行最合理解释的标准而非探求案件“客观真实”的标准。

全文目录


引论  6-7
一、 概念辨析  7-10
  (一) “证明”概念及其由来  7
  (二) “标准”概念及其由来  7-8
  (三) “证明标准”的概念  8-10
    1. 民事诉讼证明标准概念之辩正  8-9
    2. “证明标准”概念的界定  9-10
二、 关于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史论  10-18
  (一) 中国古代神判诉讼证明标准的衰落  10-14
    1. 夏商两代的神判民事诉讼证明标准  10-11
    2. 神判证明标准过早消亡的原因  11-12
    3. 民事诉讼“儒家礼法”证明标准的产生、发展和定型  12-14
  (二) 西方古代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发展历程和其法文化学、法哲学基础  14-18
    1. 古希腊民事诉讼证明标准形成和发展  14-16
    2. 基督教中世纪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发展  16-18
三、 近现代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模式  18-24
  (一) 背景  18-19
  (二) 西方两大法系各自“盖然性”证明规则的模式  19-21
    1. “盖然性占优势”标准——英美法系的规则模式  19-20
    2. 高度盖然性标准——大陆法系的规则模式  20-21
  (三) 前苏联的民事诉讼证明标准  21-23
  (四) 我国现行民事诉讼证明标准  23-24
四、 对我国现行“客观真实”证明标准的质疑  24-50
  (一) 从举证规则的角度质疑  24-33
    1. 民事诉讼物证证据的不稳定性和易变性  24
    2. 民事诉讼当事人和证人的“趋利避害性”对实现“客观真实”标准的不利影响  24-25
    3. 民事诉讼举证时限制度对实现“客观真实”的阻碍作用  25-26
    4. 我国民事诉讼法中没有规定证人宣誓、强制作证和伪证处罚制度,对法官发现案件“客观真实”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26-28
    5. 民事诉讼举证责任同“客观真实”标准要求的矛盾  28-30
    6. 民事诉讼证据的非完全性和非完善性——可采性规则、排除规则以特权规则同“客观真实”要求的矛盾  30-33
  (二) 案件事实认定者的个体差异性和其心证过程的非完全理性——从采证规则的角度质疑  33-35
  (三) 从认证规则的角度质疑  35-38
  (四) 民事诉讼模式改革的目标同“客观真实”标准的冲突  38-40
  (五) “客观真实”同诉讼经济效率论的冲突  40-42
  (六) 民事诉讼价值的多元化同“客观真实”要求的冲突  42-43
  (七) 从民事诉讼实践的角度质疑  43-46
    1. 我国法官的整体素质对“客观真实”标准实现的不利性  43-44
    2. 我国法院同地方政权的隶属关系对“客观真实”标准实现的制约  44-45
    3. 我国现行的民事判决书内容的过于简明不利于“客观真实”的实现  45-46
  (八) 从真理论、认识论角度对“客观真实”标准的质疑  46-48
    1.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认识能力原理和真理相对性原理同“客观真实”证明标准的冲突  46-47
    2. 民事诉讼程序的非实践性对适用“客观真实”证明标准的影响  47-48
  (九) 概率学同民事诉讼“客观真实”标准的对立  48-50
五、 盖然性标准的确立和司法建议  50-54
  (一) 盖然性标准的确立  50-51
  (二) 立法建议  51-54
六、 结论  54-55
结束语  55-56
后 记  56

相似论文

  1. 论家事审判存在之问题及程序构建,D925.1
  2. 民事证据规则在审判实践中的适用,D925.1
  3. 民事审前程序研究,D925.1
  4. 刑事诉讼证明模式及其本土研究,D925.23
  5. 民事当事人程序主体地位落实研究,D925.1
  6. 论和谐社会与释明权制度的建构,D925.1
  7. 论刑事证明标准,D925.2
  8. 论刑事证明标准,D925.2
  9. 论民事诉讼证明标准,D925.1
  10. 论我国家事诉讼程序的设立,D925.1
  11. 家事审判程序研究,D925.1
  12. 浅谈公证涉诉模式,D926.6
  13. 刑事证明标准研究,D925.2
  14. 新纪实主义纪录片,J952
  15. 释明权制度探析,D925.1
  16. 论我国刑事证明模式的选择,D925.2
  17. 都市报对客观真实的符号建构,G212
  18. 民事证明标准研究,D915.13
  19. 刑事诉讼证明标准研究,D925.2
  20. 民事诉讼证明标准研究,D925.13
  21. 论我国刑事证明标准,D925.2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法律 > 中国法律 > 诉讼法 > 民事诉讼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