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试论戊戌维新派西方文化观的转型

作 者: 武增锋
导 师: 成晓军
学 校: 河北大学
专 业: 中国近现代史
关键词: 戊戌维新派 西方文化观 转型
分类号: K256.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1年
下 载: 19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从文化流变角度出发,探讨戊戌维新派西方文化观转型及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共分四部分探讨这一问题: 第一部分讨论19世纪末中国社会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对戊戌维新派西方文化观转型的影响,揭示西方文化的输入与中国近代文化转型之间的关系。 第二部分揭示戊戌维新派从传统向近代转型过程中知识结构、价值体系、思想观念的深刻变革,并介绍其转型后的西方文化观的主要内容。 第三部分主要探讨戊戌维新派西方文化观转型的主要特点。指出其富于革新精神和开放意识,并包含有丰富的时代特色。 第四部分探讨戊戌维新派西方文化观转型的历史地位。既肯定其积极作用,又指出其不足之处,并对产生不足的原因作了分析。

全文目录


引言  5-6
第1章 戊戌维新派西方文化观转型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  6-11
  1.1 19世纪中后期中国社会和经济结构的发展演变,为戊戌维新派西方文化观的转型提供了一个基本条件  6-7
  1.2 19世纪中后期中外交往日密、中西文化交流日甚的客观现实,为戊戌维新派西方文化观的转型提供了另一个基本条件  7-9
  1.3 民族危机感的深沉和传统爱国主义思想的弘扬,是促成戊戌维新派西方文化观转型的主要原因  9-10
  1.4 戊戌维新派从反省洋务运动开始,对西方文化认识不断深化并且促成自身知识结构的转变  10-11
第2章 戊戌维新派西方文化观转型的历程及其主要内容  11-18
  2.1 戊戌维新派西方文化观转型的基本历程  11-13
  2.2 戊戌维新派新西方文化观的主要内容  13-16
  2.3 戊戌维新派对中西文化的比较抉择  16-18
第3章 戊戌维新派西方文化观转型的主要特点  18-25
  3.1 顺应时代潮流的先进性  18-20
  3.2 适应社会需要的现实性  20-22
  3.3 对西方文化认识的相对深入性  22-24
  3.4 在转型过程中存在的矛盾性  24-25
第4章 戊戌维新派西方文化观转型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25-33
  4.1 在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史上所占的突出地位  25-27
  4.2 在中国近代文化转型中所占的突出地位  27-28
  4.3 对近代知识分子群体形成的重要推动作用  28-30
  4.4 戊戌维新派西方文化观转型的历史局限性  30-33
结论  33-34
注释  34-41
参考文献  41

相似论文

  1. 安史之乱与天宝大历之际的诗风演变,I207.22
  2. 中国电视媒体话语范式演变的多视角分析,G220
  3. 农村能源利用转型与生态环境效益,S210.3
  4. 民进党民粹式政治动员研究,D675.8
  5. 社会转型期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422.62
  6. 政府职能转换背景下人大执法检查工作的完善,D624
  7. 我国社会转型期慈善伦理的经济学分析,D632.9
  8. 东亚转型国家民主巩固的困境及其对中国的启示,D73
  9. 农村居民拆除传统民居现象的社会学研究,C912.82
  10. 中国第三次社会转型以来竞技体育的发展路径研究,G812.0
  11. 资源型经济转型与政府职能转变研究,F124.5
  12. 转型时期我国工会维权的对策研究,D412.6
  13. 社会转型期我国竞技武术发展环境特征及对策研究,G852
  14. 《大公报》舆论建构途径研究(1925-1932年),G219.29
  15. 当代主体价值选择的困惑与途径,B018
  16. 经济社会转型期企业信用问题研究,F279.2
  17. 儒家人性论与转型期人性价值的建构,B222
  18. 群体性事件的法律防控与解决机制,D631.4
  19. 地方政府媒介形象初探,D625
  20. 传统报业全媒体转型之路研究,G219.2
  21. 基于能源效率视角的重庆经济发展转型研究,F206

中图分类: > 历史、地理 > 中国史 >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49年) >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年) >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时期(1860~1900年) > 戊戌变法(1898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