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基于GIS的淮河流域伏牛山区土壤侵蚀研究

作 者: 杜丽平
导 师: 李宗坤
学 校: 郑州大学
专 业: 水工结构工程
关键词: GIS 土地利用 土壤侵蚀 经济损失
分类号: S15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3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通过野外调查、查阅资料、室内分析与建模对淮河流域伏牛山区的土壤侵蚀及其经济损失进行了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利用1992年美国陆地资源卫星和2006年中巴资源卫星的遥感数据对研究区的土地利用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耕地面积从1992年-2006年呈下降趋势,居民点、交通和工矿用地呈现增加的趋势,草地则呈现减少的趋势。(2)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利用模型对研究区1992年和2006年的土壤侵蚀状况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14年来随着退耕还林还草、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项目的实施以及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工作的加强,淮河流域伏牛山区的土壤侵蚀总体上呈现出减轻的趋势,年土壤侵蚀量由1992年的1060万t减少为2006年的476万t,14年间减少了55%。(3)从1992年到2006年研究区不同地区的土壤侵蚀的经济损失呈现出不同程度的降低,且存在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山区和丘陵较多的县市经济损失较大,平原地区则较小。比较1992年和2006年土壤侵蚀经济损失计算结果,土壤流失所造成的养分损失是土壤侵蚀直接经济损失中的主体部分,损失量都分别占到当年直接经济损失的68.07%和57.50%;泥沙损失也是经济损失的重要部分,分别约占当年土壤侵蚀直接经济损失的30.3%和41.09%;水分损失相对较小。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8
1 绪论  8-12
  1.1 选题意义  8
  1.2 土壤侵蚀概况  8-9
  1.3 国内土壤侵蚀预测与评价的研究现状  9-12
    1.3.1 土壤侵蚀的经验模型  9-10
    1.3.2 土壤侵蚀的物理过程模型  10-11
    1.3.3 土壤侵蚀的分布式模型  11
    1.3.4 GIS与遥感在土壤侵蚀研究中的应用  11-12
2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12-18
  2.1 研究范围及自然概况  12-17
    2.1.1 自然环境概况  12-15
    2.1.2 社会经济状况  15-16
    2.1.3 当前淮河流域伏牛山生态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  16-17
  2.2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7-18
    2.2.1 研究内容  17
    2.2.2 研究方法  17-18
3 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研究  18-25
  3.1 土地利用的遥感解译  18-22
    3.1.1 数据来源与处理方式  18-19
    3.1.2 土地利用的遥感解译  19-22
  3.2 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  22-25
    3.2.1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分析  22
    3.2.2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转移分析  22-25
4 研究区土壤侵蚀的动态变化研究  25-45
  4.1 土壤侵蚀快速调查的标准和方法  25-28
  4.2 土壤侵蚀分级指标模型的设计和计算  28-30
  4.3 土壤侵蚀动态变化分析  30-35
    4.3.1 研究区1992-2006年土壤侵蚀变化  30-31
    4.3.2 不同县级行政区1992-2006年土壤侵蚀变化  31-35
  4.4 土壤侵蚀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  35-45
    4.4.1 降雨对土壤侵蚀的影响  35-38
    4.4.2 地形地貌对土壤侵蚀的影响  38-40
    4.4.3 土壤类型与土壤侵蚀的关系  40-43
    4.4.4 地质构造和土壤侵蚀的关系  43
    4.4.5 土地利用与土壤侵蚀的关系  43-45
5 研究区土壤侵蚀经济损失评估  45-65
  5.1 土壤侵蚀量的估算  45-47
  5.2 土壤侵蚀经济损失估算  47-65
    5.2.1 土壤养分流失及其经济损失估算  47-55
    5.2.2 泥沙流失及其经济损失估算  55-56
    5.2.3 水分流失及其经济损失估算  56-60
    5.2.4 土壤侵蚀总经济损失估算  60-65
6 结论与建议  65-69
  6.1 结论  65
  6.2 建议  65-69
    6.2.1 发展生态农业与大面积坡耕地治理相结合  66
    6.2.2 增加科技和资金投入,科技攻关与基础性、规律性研究相结合  66-67
    6.2.3 实施"人工治理和生态修复"新思路  67
    6.2.4 植被快速建造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  67-68
    6.2.5 实施土地整治工程建设与水土资源合理利用相结合  68
    6.2.6 加强水土保持执法与监督  68-69
参考文献  69-72
致谢  72

相似论文

  1. 广东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问题与对策研究,F301
  2. 黄土高原坡耕地土壤侵蚀对土壤质量的影响;土壤学,S157.1
  3. 基于GIS的高校学生社区管理研究,G647
  4. 基于RS与GIS的漓江上游土壤侵蚀研究,S157
  5. 基于GIS的植烟土壤养分分区及推荐施肥研究,S158
  6. 基于GIS和模型的区域生态农业评价研究,S-0
  7. 洛阳市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协调研究,X171
  8. 福建省土地利用生态安全评价,X826
  9. 太湖流域土地利用水污染效应评价与预警系统研究,X52
  10. 南通市农业面源污染负荷研究与综合评价,X592
  11. 基于非点源污染控制的土地利用优化途径研究,X24
  12. 江淮地区近30年农业气候资源与稻麦生产潜力的演变特征,S162
  13. 基于GIS的温州农业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S126
  14. 基于元数据的农田信息存储、管理和共享研究,S126
  15. GIS和地统计学应用于泸州植烟土壤养分空间变异及分区管理技术研究,S158
  16. 浙江省金衢盆地典型土系数据库的建设与应用,S159.2
  17. 基于尺度转换提高MODIS影像耕地解译精度的方法研究,S127
  18. 东北黑土冻融作用机理与春季解冻期土壤侵蚀模拟研究,S157
  19. 基于模型与GIS的棉铃品质地域分异评价系统的设计与实现,S562
  20. 典型石油开采区生态风险评估与预警管理系统研究与构建,X826
  21. 高分辨率SAR影像裸土信息提取及土壤含水量反演初探,S152.7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农业基础科学 > 土壤学 > 水土保持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