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陕西渭北刺槐林分生长收获模型研究

作 者: 王雪梅
导 师: 刘悦翠
学 校: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专 业: 森林经理学
关键词: 陕西渭北 刺槐林分 生长收获模型
分类号: S792.2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1年
下 载: 240次
引 用: 7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刺槐作为北方地区的主要造林树种之一,具有多种效益,可作为用材林、薪炭林和防护林树种。刺槐最显著的特点是耐干瘠、耐沙埋、根蘖性强、生长迅速、根系发达、耐表土高温等特性,是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的优良树种,对生态环境的治理具有重大意义。 针对目前还没有一套比较完整的模型体系对渭北刺槐人工林分的生长规律进行研究这一情况,本文对研究区刺槐单株木生长规律做了探讨,并建立了优势高生长模型、平均高生长模型、平均直径生长模型、断面积生长模型和蓄积收获模型,及编制了蓄积最优收获量表作为生产预测的科学依据。 本文主要采用了标准地调查法获得基本研究数据,并通过四倍标准差筛选法,得到分析用数据;在对刺槐生长规律的研究中采用了pearson相关分析法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在建模过程中又采用了SPSS10.0非线性回归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编表过程中依据密度效应法则进行动态建模。 本文通过对渭北黄土高原六个主要研究区刺槐人工林生长规律的调查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1.通过对渭北地区六个不同研究区刺槐生长过程的差异性分析,可以看出,不同研究区刺槐解析木胸径、树高和材积生长的相似系数均在0.96以上,大于相关临界值0.798,即各研究区刺槐生长过程基本相似,它们相互之间差异均不显著。 2.通过对研究区刺槐生长规律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刺槐的生长过程符合一般林木的生长规律,即:树高生长停止了,胸径和林积生长还在继续;树高和胸径生长停止了,材积生长还在继续;材积生长最后停止。胸径和树高生长量总的趋势都是在逐渐降低,材积生长还处于增长阶段。 3.运用三种不同处理数据的方法,对刺槐人工林分生长量生长和收获进行数学建模,通过SPSS10.0统计分析软件的非线性回归对标准地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可以得出: 最优林分优势高生长模型为§5.31中模型(4),精度指标:C%为0.143,MSD%为1.770; 最优林分平均高生长模型为§5.32中模型(5),精度指标:C%为0.045,MSD%为1.149; 最优林分平均直径生长模型为§5.3.3中模型(1),精度指标:C%为0.162,MSD%为2.361; 最优林分断面积生长模型为§5.3.4中模型模型(4),精度指标:C%为0.295,MSD%为2.384; 最优林分蓄积收获模型为§5.3.5中模型(2),精度指标:C%为0.064,MSD%为0.774。 所建最优林分生长收获模型,无论从整体、综合和不同立地水平来看,均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很强的适用性。 4.以密度效应模型为基础,采用可变间隔期的林分动态规划经营密度模型,编制刺槐人工林最优收获量表。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其结果说明了刺槐人工林分最优密度动态变化规律。

全文目录


第一章 文献综述  7-19
  1.1 林分生长收获模型的发展动态  7-9
  1.2 林分生长收获模型分类  9-16
    1.2.1 全林分模型  9-12
    1.2.2 径阶模型  12-13
    1.2.3 单木模型  13-16
  1.3 林分生长模型的进展  16-17
    1.3.1 理论生长方程  16
    1.3.2 过程模型和单木生长模型之间的链接  16-17
    1.3.3 不同水平模型之间的相容性和模型的自更新  17
  1.4 我国刺槐人工林生长与收获的研究  17-19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和材料来源  19-20
  2.1 研究区概况  19
  2.2 材料来源  19-20
第三章 研究方法  20-23
  3.1 调查方法  20-21
  3.2 数据处理  21
  3.3 分析方法  21-23
第四章 刺槐人工林生长规律研究  23-35
  4.1 生长规律的解释  23
  4.2 材料来源  23
  4.3 结果分析  23-35
    4.3.1 刺槐生长差异性分析  23-24
    4.3.2 刺槐生长规律研究  24-35
第五章 刺槐林分生长收获模型研究  35-52
  5.1 林分生长收获模型的解释  35
  5.2 材料来源及研究方法  35
    5.2.1 材料来源  35
    5.2.2 研究方法  35
  5.3 刺槐林分生长收获模型  35-51
    5.3.1 优势高生长模型  35-39
    5.3.2 平均高生长模型  39-43
    5.3.3 平均直径生长模型  43-45
    5.3.4 林分断面积生长模型  45-47
    5.3.5 林分蓄积收获模型  47-51
  5.4 小结  51-52
第六章 刺槐人工林最优收获量表的研究  52-55
  6.1 收获表的解释  52
  6.2 材料来源  52
  6.3 研究方法  52-54
    6.3.1 地位指数曲线模型  52
    6.3.2 密度效应模型  52-53
    6.3.3 最优密度模型  53
    6.3.4 断面积和平均直径模型  53-54
    6.3.5 平均高模型  54
    6.3.6 最优收获表的编制  54
  6.4 小结  54-55
第七章 结论和讨论  55-57
  7.1 结论  55
  7.2 讨论  55-57
致谢  57-58
参考文献  58-64
附表  64-65
作者简介  65

相似论文

  1. 杉木人工林主伐年龄的研究,S791.248
  2. 福建柏人工林经济成熟的研究,S791.43
  3. 陕西渭北中尺度对流系统雷达观测和数值模拟研究,P412.25
  4. 光绪“丁戊奇荒”与地方政府应对,K256
  5. 黄土高原刺槐人工林优势种水分利用多样性特征,S792.27
  6. 刺槐种质(基因)资源收集、保存及评价研究,S792.27
  7. 干旱梯度下10个刺槐无性系耗水抗旱特性研究,S792.27
  8. 四倍体刺槐花序复化的5-azaC处理效应初步研究,S792.27
  9. 四倍体刺槐诱导及其体外植株再生的研究,S792.27
  10. 刺槐无性系水分利用效率和适应性研究,S792.27
  11. 四倍体刺槐扦插技术优化及生根机理研究,S792.27
  12. 晋西黄土区刺槐生长与降水量的关系,S792.27
  13. 四倍体刺槐生殖器官发育与变异研究,S792.27
  14. 刺槐光合生理特征与固碳能力研究,S792.27
  15. 丛枝菌根真菌对刺槐根际微生态的作用,S792.27
  16. 中国刺槐群体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S792.27
  17. 山东菏泽地区刺槐优良无性系选择,S792.27
  18. 刺槐体细胞胚胎发生及植株再生的研究,S792.27
  19. 无纺布覆盖水平沟对土壤温湿度及刺槐生长的影响,S792.27
  20. 窄冠刺槐生物学特性及生长规律研究,S792.27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林业 > 森林树种 > 阔叶乔木 > 洋槐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