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牧民定居后季节草场优化配置的研究

作 者: 李海梅
导 师: 朱进忠;安沙舟
学 校: 新疆农业大学
专 业: 草业科学
关键词: 牧民定居 季节草场 草畜平衡 优化模式
分类号: S812.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1年
下 载: 263次
引 用: 14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牧民定居后,在生产方式由四季转场游牧向暖季放牧、冷季舍饲转变的条件下,季节草场应如何重新配置。是生产中一直尚未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选择在新疆天山北坡中段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昌吉市阿什里哈萨克民族乡,对其牧民定居后天然草地季节草场的优化配置模式进行研究。首先根据自然环境条件,确定出该乡季节草场的空间分布格局,并通过调查与实测相结合的方法,得到该乡季节草场实际生产能力及草畜平衡情况。再根据能物流高效持续利用原则,确定出此区季节草场时空配置的两种模式。 研究结果表明,该乡在现有生产力水平下实行全舍饲是很不经济的,而且舍饲时间越长,生产投入成本越高,牧民收入越低(舍饲12id时牧民人均收入与现行利用系统相近,而舍饲136d时人均收入比现行系统降低了26石5%人所以在冷季舍饲时应该首先考虑生产母畜,再考虑后备母畜及其它畜群的舍饲圈养问题。 文中研究提出了新的冷季饲养模式(模式1人虽然两种模式均可实现该乡季节及全年草畜平衡,但以模式 1.(2)(冷季生产母畜和转为生产母畜的后备畜舍饲,其它畜群仍进行放牧方式下的配置模式)取得的效益最佳。通过季节草场的优化配置,不仅减轻了天然草场压力,使生态环境得到了保护和改善。而且使天然草地的生产能力,能量转化效率(畜产品产出的净能NE/饲草料投入的总能GE,畜产品产出净能NE/饲草料投入的消化能DE分别比现行系统提高了28.57%和56,18%),人均收入(比现行系统提高了63.39%)等方面与现行利用系统相比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从而巩固了牧民定居工程,并为周边地区在新的生产方式下建立一种新的草畜平衡模式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7-8
英文摘要  8-10
文献综述  10-19
1 引言  19-20
2 研究方法和内容  20-22
  2.1 研究方法  20
  2.2 研究内容  20-21
    2.2.1 研究季节草场重新配置的必要性  20-21
    2.2.2 研究季节草场重新配置的可行性  21
    2.2.3 研究季节草场优化配置模式  21
  2.3 数据来源  21-22
    2.3.1 访问  21
    2.3.2 查阅相关资料  21
    2.3.3 实地测定  21-22
3 研究区概况  22-31
  3.1 地理位置特征  22
  3.2 自然条件  22-25
    3.2.1 地形地貌  22-23
    3.2.2 气候  23-24
    3.2.3 土地资源  24
    3.2.4 草地资源  24-25
    3.2.5 水资源  25
  3.3 社会经济及畜牧业生产情况  25-27
    3.3.1 社会经济情况  25-26
    3.3.2 畜牧业生产情况  26-27
  3.4 系统的能物流分析  27-31
    3.4.1 饲草料提供情况  27-28
    3.4.2 草畜平衡情况  28-30
    3.4.3 能量转化  30-31
    3.4.4 能量损失  31
4 系统分析  31-34
  4.1 落后的生产方式没有根本改变  31-32
  4.2 季节草场供需不平衡,草畜矛盾突出  32
  4.3 沙质荒漠草场面积大,草质差,生产力低  32-33
  4.4 农牧分隔,协同性差  33-34
  4.5 畜群结构不合理,能量转化效率低  34
5 季节草场重新配置的原则  34-35
  5.1 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结合的原则  34
  5.2 能物流高效持续利用的原则  34-35
  5.3 因地制宜、综合平衡的原则  35
6 季节草场优化配置的前提条件  35-37
  6.1 人工种植地的生产情况  35-36
  6.2 畜群结构及其周转情况  36-37
7 季节草场空间分布格局的确定  37-39
  7.1 划分季节草场的条件  37-38
    7.1.1 气候条件  37
    7.1.2 地形地势条件  37
    7.1.3 植被条件  37-38
    7.1.4 水资源条件  38
  7.2 季节草场的划分  38-39
8 确立季节草场的配置模式  39-50
  8.1 季节草场的配置模式  39-49
    8.1.1 模式Ⅰ:暖季放牧,冷季舍饲+放牧  40-44
    8.1.2 模式Ⅱ:暖季放牧,冷季全舍饲  44-49
  8.2 优化配置模式的确立  49-50
9 结果与讨论  50-52
  9.1 获得了该乡草畜平衡情况、  50
  9.2 解决了该乡草畜矛盾  50-51
  9.3 确立了该乡优化配置模式  51
  9.4 提出了冷季新的饲养方式  51
  9.5 巩固了牧民定居工程  51-52
附录  52-57
参考文献  57-62

相似论文

  1. 2000~2007年不同管理措施下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草地土壤有机碳贮量的估算,S812
  2.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氮素矿化与微生物作用机理研究,S812
  3. 高寒草甸优势物种吸收土壤氮素多元化途径研究,S812
  4. 基于涡度相关法对松嫩草甸草原能量分配和能量闭合程度的研究,S812
  5. 松嫩草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对模拟增温及氮沉降的响应,S812.2
  6. 松嫩草地芦苇光合特性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的研究,S812
  7. 施肥对藏北退化草地植被特征和土壤的影响,S812
  8. 基于综合顺序分类法的甘南草原亚类划分,S812
  9. 甘南草原鼠害区划及主要害鼠防治技术与防控战略研究,S812.6
  10. 围封和放牧对辽西北沙化草地植被恢复与土壤肥力提高的影响,S812
  11. 高寒退化草地狼毒群落种子库功能群特征及植被恢复研究,S812
  12. 三江源区草地覆盖遥感信息提取方法及动态研究,S812
  13. 天然草地地上生物量动态监测与预测,S812
  14. 东祁连山高寒草地土壤优良解磷细菌的研究,S812.2
  15. 青藏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健康评价,S812
  16. 复壮改良措施对过马营地区退耕还草多年生人工草地土壤及植被的影响,S812
  17. 呼伦贝尔温带草地PAR分量变化规律及FPAR/LAI模型的验证,S812.1
  18. 祁连山草地管理方式变化对土壤有机碳、氮库的影响,S812.2
  19. 内蒙古温带典型草原主要温室气体(GHG,CH_4、CO_2)通量的变化特征,S812
  20. 围封禁牧对草地生物量和家畜饲养的影响,S812
  21. 甘南黄河水源补给区退牧还草补偿标准与补偿方式研究,S812
  22. 放牧对贝加尔针茅草原群落地上生物量和根系分布特征的影响,S812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 > 普通畜牧学 > 草地学、草原学 > 牧场建设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