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机械蓄能式汽车碰撞试验台的研究

作 者: 姜琦
导 师: 张旭
学 校: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专 业: 车辆工程
关键词: 机械蓄能 牵引导向机构 脱开机构 碰撞缓冲吸能装置
分类号: U467.1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7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汽车安全性包括主动安全性和被动安全性,相对主动安全性而言,被动安全性对保护乘员安全具有更重要的意义,而碰撞试验又是汽车被动安全性研究最重要的研究方法,这就需要功能齐全的碰撞试验台。本文在对比分析国内外汽车碰撞试验台的基础上,给出了机械蓄能式汽车碰撞试验台的总体方案,设计方案实现了整车与台车双重试验功能。试验台的设计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设计了牵引导向机构。为了满足法规对加速度恒定的要求,设计了恒扭矩机构,实现了将输入轴的非恒力转化为输出轴的恒力。设计了主辅导向机构,共同保证被试车辆的运动方向。其次,设计了脱开机构。对脱开过程进行了动力学、运动学仿真,根据仿真结果得到了接触面上最大接触力值,同时在最大接触力状态下对挂钩机构进行了强度校核及以质量最小为目标的拓扑优化,减少了加速过程中的能量消耗,保证了碰撞速度。最后,设计了碰撞缓冲吸能装置。分别对不同参数的钢管组合结构及薄壁管结构进行数值仿真,得到了不同参数对结构吸能特性的影响规律,并在此基础上优化各自结构参数,得到了符合法规要求的碰撞缓冲吸能装置,可以应用于台车模拟碰撞试验。试验台即可进行实车碰撞试验又可进行台车模拟碰撞试验,提高了实用性,对进一步开展汽车被动安全及乘员损伤评价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11
第1章 绪论  11-19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2
  1.2 汽车碰撞试验概述  12-15
    1.2.1 实车碰撞试验  13-15
    1.2.2 模拟碰撞试验  15
  1.3 国内外汽车碰撞试验研究现状  15-17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5-16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6-17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7-19
第2章 机械蓄能式汽车碰撞试验台总体方案  19-27
  2.1 试验台功能  19
  2.2 试验台技术要求  19-20
  2.3 试验台测试参数  20-21
  2.4 试验台系统结构  21
  2.5 试验台机械系统方案  21-26
    2.5.1 牵引导向机构设计方案  21-23
    2.5.2 脱开机构设计方案  23-24
    2.5.3 碰撞缓冲吸能装置设计方案  24
    2.5.4 总体设计方案  24-26
  2.6 本章小结  26-27
第3章 牵引导向机构设计  27-48
  3.1 系统初始条件  27-28
  3.2 钢丝绳直径计算  28
  3.3 卷筒设计与强度分析  28-32
    3.3.1 卷筒设计  29-30
    3.3.2 卷筒强度分析  30-32
  3.4 恒扭矩机构设计  32-35
    3.4.1 摩擦扭矩计算  32-34
    3.4.2 恒扭矩机构结构设计  34-35
  3.5 飞轮设计  35-44
    3.5.1 飞轮转动惯量  35-38
    3.5.2 飞轮尺寸设计  38-39
    3.5.3 飞轮模态分析  39-44
  3.6 电机的选择  44-45
  3.7 导向机构设计  45-47
    3.7.1 主导向机构设计  45-46
    3.7.2 辅导向机构设计  46-47
  3.8 本章小结  47-48
第4章 脱开机构设计  48-65
  4.1 挂钩机构设计  49-52
    4.1.1 挂钩机构尺寸初步确定  49
    4.1.2 释放力计算  49-52
  4.2 挂钩机构动力学运动学仿真  52-56
    4.2.1 仿真模型  53-54
    4.2.2 结果分析  54-56
  4.3 挂钩机构强度分析  56-58
  4.4 挂钩机构拓扑优化  58-61
    4.4.1 拓扑优化法简介  58-59
    4.4.2 拓扑优化模型  59-60
    4.4.3 拓扑优化结果  60-61
  4.5 推力小车结构设计  61-62
  4.6 推力小车拓扑优化  62-64
    4.6.1 拓扑优化模型  62-63
    4.6.2 拓扑优化结果  63-64
  4.7 本章小结  64-65
第5章 碰撞缓冲吸能装置仿真研究  65-85
  5.1 碰撞缓冲吸能装置的种类  65-67
    5.1.1 液压缓冲吸能装置  65-66
    5.1.2 塑料缓冲吸能装置  66
    5.1.3 金属缓冲吸能装置  66-67
  5.2 碰撞缓冲吸能装置仿真研究基础  67-68
  5.3 钢管组合结构吸能特性仿真研究  68-77
    5.3.1 钢管组合结构有限元模型  69-71
    5.3.2 不同长度钢管组合结构吸能特性对比  71
    5.3.3 不同中心距钢管组合结构吸能特性对比  71-73
    5.3.4 不同厚度钢管组合结构吸能特性对比  73-74
    5.3.5 不同截面尺寸钢管组合结构吸能特性对比  74-75
    5.3.6 优化钢管组合结构吸能特性  75-77
  5.4 金属薄壁管结构吸能特性仿真研究  77-83
    5.4.1 薄壁管结构有限元模型  77-78
    5.4.2 不同截面形状薄壁管结构吸能特性对比  78-79
    5.4.3 不同厚度薄壁管结构吸能特性对比  79-81
    5.4.4 有无诱导槽薄壁管结构吸能特性对比  81-82
    5.4.5 优化薄壁管结构吸能特性  82-83
  5.5 本章小结  83-85
结论  85-86
参考文献  86-9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91-92
致谢  92

相似论文

  1. 主被动结合汽车碰撞缓冲吸能装置控制系统研究,U491.6
  2. 客车碰撞与翻滚的仿真技术研究,U467.14
  3. 营运客车追尾碰撞仿真及后部结构耐撞性研究,U467.14
  4. 营运客车侧面碰撞仿真研究及安全性评价,U467.14
  5. 行人在汽车碰撞事故中下肢损伤的有限元仿真研究,U467.14
  6. 轿车侧面碰撞车身结构安全性和乘员损伤保护研究,U467.14
  7. 汽车侧面碰撞结构改进和侧面头胸部安全气囊的优化研究,U467.14
  8. 砬撞试验假人胸部与膝部力学参数分析和试验研究,U467.14
  9. 皮卡正面碰撞时车身主要吸能部件抗撞性的研究分析,U467.14
  10. 工艺过程材料特性变化对车身结构件抗撞性影响研究,U467.14
  11. 乘用车正面抗撞性设计方法研究,U467.14
  12. GL6460L轻型客车的翻滚碰撞安全性,U467.14
  13. 客车整体骨架侧碰仿真与耐撞性分析研究,U467.14
  14. 微型面包车乘员约束系统的试验研究,U467.14
  15. 高强度钢对轿车碰撞性能影响分析,U467.14
  16. 人—车碰撞时行人头部碰撞特点及其试验评价方法研究,U467.14
  17. 高速碰撞时后座乘员安全性的仿真与实验研究,U467.14
  18. 汽车侧碰假人力学性能分析及其标定系统开发,U467.14
  19. 新型台车碰撞缓冲吸能方法研究,U467.14
  20. 汽车正面碰撞离位乘员保护的仿真技术及其应用,U467.14

中图分类: > 交通运输 > 公路运输 > 汽车工程 > 汽车试验 > 整车试验 > 安全、冲撞、破坏试验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