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基于类型学和形态学的苏州古城新建住区空间形态设计研究

作 者: 包晓兵
导 师: 洪杰
学 校: 苏州科技学院
专 业: 城市规划与设计
关键词: 苏州古城 住区 空间形态 类型学 形态学
分类号: TU984.1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15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苏州古城住区空间形态是构成苏州古城整体肌理结构的重要部分,两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和生活行为方式延续使得古城住区的空间形态具有了非常稳定的结构。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人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发生转变,古城住区空间形态中的传统形式逐渐暴露问题,而我们所采用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甚至对古城造成了破坏。因此,我们需要继续探求新的设计模式,弥补现实中设计策略对于住区建设引导的不足。本次课题研究以类型学和城市形态学为支撑理论,通过两种理论的综合运用对于苏州古城住区空间形态进行现状的剖析以增强认知和发现问题,进而运用理论和方法探求问题的解决之道,提出新探求新的模式。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设计原则和设计策略,以期对古城住区的设计有所启发和帮助。同时也为古城其它功能区域更新保护建设过程中肌理的延续,文脉的继承提供借鉴和参考。文章首先对研究背景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选择支撑理论并进行理论和实践的总结。通过住区建设的历时性分析把脉其发展趋势,运用类型学和城市形态学理论对于传统古城住区空间中主要的组成空间进行原型提取和归纳分类,对住区形态中主要的构成要素进行特征分析,同时将古城中传统和现代住区形态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各种形态的优缺点。进而,通过理论方法的运用,结合之前分析的结果提出本次研究的核心内容——苏州古城新建住区空间形态设计策略。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9
第一章 绪论  9-15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动机  9-10
    1.1.1 相关名词界定  9
    1.1.2 研究背景  9-10
  1.2 研究目的、意义和创新点  10-12
    1.2.1 研究目的  10-11
    1.2.2 研究意义  11-12
    1.2.3 研究创新点  12
  1.3 研究程序和概要  12-15
    1.3.1 技术路线  12-14
    1.3.2 章节概要  14-15
第二章.相关文献综述  15-24
  2.1 文献参考的内容及目的  15
  2.2 相似课题研究综述  15-18
    2.2.1 课题研究理论背景  15
    2.2.2 相似相关课题研究  15-17
    2.2.3 课题研究支撑理论选择  17-18
  2.3 支撑理论文献综述  18-21
    2.3.1 建筑类型学理论概述  18-19
    2.3.2 城市形态学理论概述  19-20
    2.3.3 支撑理论研究现状  20-21
  2.4 其它相关文献综述  21-23
  2.5 小结  23-24
第三章:苏州古城住区建设历程及其设计模式初探  24-31
  3.1 改革开放以来苏州古城住区建设发展历程  24-26
  3.2 古城住区建设特征分析  26-27
    3.2.1 驱动机制层面的变化  26-27
    3.2.2 更新建设内容层面变化  27
  3.3 一种新的模式初探  27-30
    3.3.1 三方利益的契合点  27-29
    3.3.2 传统和现代的的契合点  29
    3.3.3 文化理念贯穿  29-30
    3.3.4 对于新模式的思考  30
  3.4 小结  30-31
第四章. 苏州古城传统形式住区空间形态  31-46
  4.1 苏州传统形式住区概述  31-32
  4.2 苏州传统住区特征解读  32-43
    4.2.1 苏州传统住区的空间特征  32-38
    4.2.2 城市肌理背景下的苏州传统形式住区  38-43
  4.3 苏州传统形式住区的特征小结  43-46
    4.3.1 特征元素  43-44
    4.3.2 存在的问题  44-46
第五章. 苏州古城中的现代住区  46-55
  5.1 古城中现代住区解读  46-52
    5.1.1 古城现代住区产生背景  46
    5.1.2 对于古城现代住区的解读  46-52
  5.2 与传统形式住区的对比分析  52-54
  5.3 小结  54-55
第六章 苏州古城新建住区空间形态设计策略  55-82
  6.1 设计原则  55-56
  6.2 基于当代类型学思想的原型提取及重组策略  56-65
    6.2.1 类型包含的两层意义  56-57
    6.2.2 类型学理论的应用  57-58
    6.2.3 苏州古城住区空间特征的原型处理策略  58-64
    6.2.4 小结  64-65
  6.3 基于城市形态学的结构肌理协调策略  65-71
    6.3.1 城市形态学的两条重要思路  65-66
    6.3.2 道路网脉的协调策略——模糊关系和功能完善  66-68
    6.3.3 街坊群落的协调策略——单元模数和开发可行性  68-70
    6.3.4 边界区域的协调策略——边界活力和私密性  70-71
    6.3.5 小结  71
  6.4 两种理论的综合运用策略  71-75
  6.5 具体问题的解决策略  75-79
    6.5.1 古城住区规划控制引导的特殊性及策略  75-76
    6.5.2 住区交通问题解决策略  76-78
    6.5.3 小结  78-79
  6.6 实际案例经验分析借鉴  79-82
结语  82-83
致谢  83-84
作者简介  84-85
主要参考文献  85-88

相似论文

  1. 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建筑创作的艺术化技术理念研究,TU-86
  2. 舌体特征的提取及融合分类方法研究,TP391.41
  3. 医学超声图像的三维可视化研究,TP391.41
  4. 基于数学形态学分析的激光散斑特性研究,O29
  5. 低温胁迫对荷那龙罗非鱼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S917.4
  6. 基于区域分割的遥感影像道路提取算法研究,TP751
  7. 基于核方法的高光谱图像异常检测算法研究,TP751
  8. 河南省小麦根腐线虫病原鉴定和RAPD分析,S435.121
  9. 北部湾口四种中上层鱼类耳石形态学、分布、生物学及资源评估,S932.4
  10. 基于数字图像处理的血管管径自动测量技术,R310
  11. 新型气体信号分子对非甾体抗炎药引起的胃损伤的保护作用,R96
  12. 蚁群算法及其在气象卫星云图分割中的应用,TP391.41
  13. 植入早期小鼠子宫内膜形态学及Galectin-3、整合素α4表达的研究,R321
  14. 基于高分辨率遥感数据的矿区房屋信息提取方法研究,TP751
  15. 斑翅蝗科蝗虫血细胞形态比较学研究,S433.2
  16. 基于支撑向量机与模板匹配的眼底图像分割,TP391.41
  17. 细菌碳酸酐酶催化碳酸钙沉积的动力学和形态学研究,O643.32
  18. 低比特率下基于DWT的视频编解码系统研究与实现,TN919.81
  19. 表格手写内容识别系统的设计与实现,TP391.41
  20. 高铁站点地区城市空间形态及景观特色策略研究,TU984.113
  21. 文昌十八行“梳式”聚落的成因及形态特征研究,TU981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建筑科学 > 区域规划、城乡规划 > 城市规划 > 城市规划布局 > 居住区规划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