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名人艺术馆建筑设计研究
作 者: 张一林
导 师: 梅洪元
学 校: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专 业: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关键词: 名人艺术馆 艺术 空间设计 形态设计
分类号: TU242.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47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作为艺术普及和美育教育的特色平台,名人艺术馆介绍艺术家名人的特色艺术形式、关注特色艺术的宣传普及;作为城市中的小型综合展示馆,名人艺术馆又承担起了特色艺术展示、艺术品出版和交易、艺术的学术交流等多种社会责任,有着其自身的重要社会意义;而作为新兴的文化建筑,名人艺术馆的独特的空间构成和形态特征成为了城市的名片,提升了城市的艺术品味。文化建设的进步与艺术从接受式向体验式的转化带来了艺术博物馆的发展和变革,名人艺术馆的特点使其对于时代的发展十分敏感,其建设的数量也因此快速增加并逐渐引起建筑界的关注,而建筑设计与设计研究之间形成的矛盾,亟待解决。论文以名人艺术馆的产生动因和发展态势作为切入点,对国内已建成的名人艺术馆暴露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进行特征分析并预测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以建筑空间设计和形态设计作为名人艺术馆的设计重点,建立研究框架,提出设计方法。论文三、四章为核心章节,是在对名人艺术馆的基本解析基础上进行更加全面深入的剖析,破传统的“设计原则-设计方法-设计策略”的线性分析结构,选取了名人艺术馆的两个特色方面进行平行论述。首先通过环境空间的选择、表达名人内涵的功能空间和引发引发艺术体验的流线组织对建筑的空间设计进行阐述结合实例分析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设计方法。然后又通过建筑环境互动、提取艺术中的特色符号和运用雕塑的造型手段三种设计方法,建筑的形态设计进行剖析以创造性的手段表达建筑的自有属性。在分析产生动因、诠释表现特征和预测发展趋势阶段,以建筑学理论为基础,同时借鉴了传播学、行为学、心理学、室内设计、艺术设计等学科的研究成果,分析、运用交叉学科的内容;在阐述设计原则、归纳设计手法阶段,运用理论研究与实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加强了对主题深层次内涵的挖掘。
|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10 第1章 绪论 10-18 1.1 课题研究背景 10-13 1.1.1 名人艺术馆发展状况 10-11 1.1.2 名人艺术馆研究现状 11-13 1.2 课题研究范围 13-14 1.2.1 名人艺术馆相关概念界定 13 1.2.2 名人艺术馆建设设计问题的提出 13-14 1.3 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14-16 1.3.1 研究目的 14-15 1.3.2 研究意义 15-16 1.4 课题研究方法与框架 16-18 1.4.1 研究方法 16-17 1.4.2 研究框架 17-18 第2章 名人艺术馆建筑特质解析 18-28 2.1 名人艺术馆建筑的发展动因 18-22 2.1.1 名人效应与文化诉求 18-19 2.1.2 体验式艺术与实践场所 19-20 2.1.3 建筑与当代艺术的互动 20-21 2.1.4 艺术精神与文化的传承 21-22 2.2 名人艺术馆建筑的特征诠释 22-25 2.2.1 设计理念契合名人思想 22-23 2.2.2 建筑空间针对名人需求 23 2.2.3 建筑形态反映名人性格 23-24 2.2.4 建筑环境表现艺术风格 24-25 2.3 名人艺术馆建筑的发展趋势 25-26 2.3.1 建筑造型的艺术品化 25-26 2.3.2 展示空间的装置化 26 2.3.3 体验形式的虚拟化 26 2.4 本章小结 26-28 第3章 名人艺术馆建筑空间设计 28-50 3.1 环境空间烘托艺术气氛 28-37 3.1.1 空间选择基于文化诉求 28-31 3.1.2 外部环境空间艺术气息的渗透 31-33 3.1.3 内部环境空间艺术品味的塑造 33-37 3.2 功能空间反映名人内涵 37-44 3.2.1 展示空间专属化 37-40 3.2.2 工作空间个性化 40-42 3.2.3 公共空间艺术化 42-44 3.3 流线组织引发艺术体验 44-49 3.3.1 曲折式的艺术体验 44-46 3.3.2 多样化的行进模式 46-47 3.3.3 主人公式的叙事情节 47-49 3.4 本章小结 49-50 第4章 名人艺术馆建筑形态设计 50-70 4.1 根植环境肌理 50-56 4.1.1 专属艺术的介入环境 50-52 4.1.2 特色环境的生成建筑 52-54 4.1.3 艺术与环境的博弈 54-56 4.2 提取艺术符号 56-61 4.2.1 艺术家的个人符号 56-58 4.2.2 艺术品中物质符号 58-60 4.2.3 艺术创作中精神符号 60-61 4.3 运用雕塑手段 61-69 4.3.1 艺术情怀的具象形态 62-64 4.3.2 艺术内涵的方形容器 64-67 4.3.3 鲜明特色的不规则体 67-69 4.4 本章小结 69-70 结论 70-71 参考文献 71-76 致谢 76
|
相似论文
- 民国时期书法艺术边缘化现象研究,J292.27
- 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建筑创作的艺术化技术理念研究,TU-86
- 哈尔滨市道外区滨江开放空间设计研究,TU984.113
- 高校艺术教学建筑设计研究,TU244.3
- 中等艺术学校师生冲突的现状与调控对策研究,G456
- 黑龙江省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舞蹈课程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G834
- 艺术体操教学对女大学生心功能的影响,G834-4
- 银行ATM界面设计研究,TP11
-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研究,G712.3
- 广东省中等职业艺术学校办学模式研究,G719.2
- 台灯造型艺术设计研究,TS956
- 明清时期我国公私藏书楼造景艺术探析,G259.29
- 论环境艺术系统中的城市家具设计,TS664.01
- 中式元素在老年服饰设计中的艺术及技术体现,TS941.2
- 马采的生命美学观研究,B83-0
- 清代晋作家具艺术特征研究,J525.3
- 民间糕饼模型艺术初探,TS972.21
- 基于网络平台下美术信息的非线性特征,J205
- 中国藏书票发展研究,G894
- 艺术体操教学中三种直观教学法的比较研究,G834
- 马一浮艺术哲学思想,B26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建筑科学 > 建筑设计 > 民用建筑 > 公共建筑 > 展览馆、博物馆、美术馆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