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山地城市滨江建筑空间形态初探

作 者: 尹聪
导 师: 钟纪刚;魏宏杨
学 校: 重庆大学
专 业: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关键词: 山地城市 滨江建筑 空间形态
分类号: TU-02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9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山地城市中的滨江区域已成为建设的重要地段,建设开发的初衷是希望通过塑造和改善山地城市滨江环境来推动城市整体空间发展,但是就目前的状况来看,在追求市场利益最大化的这一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带来了一些不协调的破坏性建设,如一些与自然环境不相协调的山地城市滨江建(构)筑物等,对山地城市滨江建筑的空间形态、整体景观形象和自然生态环境均造成了严重破坏,甚至构成了严重威胁。山地城市滨江区域受地形条件影响,其建筑空间形态又往往呈现出立体性、多视角性与自然肌理相融入等多种显著特征;由于山地城市与滨江区域的土地景观资源及其稀缺,其建筑空间形态与城市空间形态往往呈现出地域的特殊性,而正是这种与场地条件共生的建筑和城市空间有着联系紧密的互动关系,才迫使论文的开篇需对传统山地城市滨江建筑空间的起源发展以及空间开发特征进行整体、系统的梳理认识,以此为后文的建筑空间形态研究做一个最基础的铺垫。本文研究从山地城市滨江建筑的溯源开始,通过对开发过程中暴露的山地城市滨江区域建筑空间形态问题进行归纳和剖析,借助相应的研究机制,提出当代特定的山地滨江条件下建筑空间形态的一些有针对性的设计策略和方法。论文主要分为六个部分。第一章提出问题并寻求理论基础,阐述论文的研究背景、目的意义和内容框架,限定研究范围,并对重要概念进行界定。第二章论述了传统山地城镇滨江建筑空间的起源发展、开发特征等。山地滨江城市的雏形是过去传统的山地滨江场镇。解读、分析这些传统场镇建筑空间形态特征是为了更好的沉淀下来,更好的吸收传统之中的营养。开篇首先回顾传统山地滨江城镇建筑空间的起源发展、开发特征是为了来开启对当代山地城市滨江建筑空间形态设计的探讨,并以此打开学术视野。第三章以前一章的传统山地滨江城镇建筑空间形态研究为基础,从中提炼出对当代山地城市滨江建筑空间形态设计有指导意义的方法,并承上启下的概括出了当代山地城市滨江建筑空间形态的设计理念与原则。第四章以现有研究结合具体的调研资料为引导,分层次的剖析山地城市滨江建筑的外部空间形态要素,并力图找到调适与建筑空间形态关联的建筑外部环境空间的方法。系统的解读外部空间各要素的显著特征,发掘出山地城市滨江建筑外部空间总体结构、局部组团、以及形成的内外机制的调适方法,使山地城市滨江建筑的外部空间环境得到较全面的调适。第五章首先建构山地城市滨江建筑形态构成的内外机制,随后深入分析建筑空间形态的具体处理方式,再次建构山地城市滨江建筑最具代表意义的特殊空间形态,最后拓展到与建筑形态相关联的城市互动空间的建构。通过广泛调研,提炼出有代表性的建筑形态进行细致的分析研究、从而系统的归纳、总结出值得借鉴的山地城市滨江建筑空间形态建构方式。第六章总结全篇。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5
英文摘要  5-10
图表目录  10-14
1 绪论  14-26
  1.1 问题提出及研究背景  14-15
    1.1.1 问题提出  14
    1.1.2 研究背景  14-15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5-16
    1.2.1 研究目的  15
    1.2.2 研究意义  15-16
  1.3 研究范围与方法  16-18
    1.3.1 研究范围  16-17
    1.3.2 研究方法  17-18
  1.4 重要概念的界定  18-24
    1.4.1 滨江、山地  18-23
    1.4.2 建筑空间形态  23-24
  1.5 研究内容和基本框架  24-26
    1.5.1 研究内容  24-25
    1.5.2 基本框架  25-26
2 山地城市滨江建筑空间形态的现状与问题  26-56
  2.1 山地城市滨江建筑溯源  26-37
    2.1.1 山地城市滨江建筑的空间区位  26-29
    2.1.2 山地城市滨江建筑的起源发展  29-35
    2.1.3 山地城市滨江建筑的开发历程与特性  35-37
  2.2 山地城市滨江建筑的特殊性  37-47
    2.2.1 与平原滨江建筑的区别  37-39
    2.2.2 防灾减灾等安全因素  39-47
  2.3 山地城市滨江建筑空间形态的现状  47-52
    2.3.1 滨江路的修建  47-48
    2.3.2 沿江市政设施的修建  48-49
    2.3.3 以市场为主导的滨江建筑修建  49-52
  2.4 山地城市滨江建筑空间形态的问题  52-54
    2.4.1 亲水空间遭破坏  52
    2.4.2 功能、景观隔离  52-53
    2.4.3 生态保护不足  53-54
    2.4.4 空间关系薄弱  54
  2.5 本章小结  54-56
3 山地城市传统滨江建筑空间形态的启示  56-72
  3.1 因地制宜自然生长  56-57
  3.2 规划设计启示  57-67
    3.2.1 骨架生成  57-60
    3.2.2 内容生长  60-63
    3.2.3 勾勒轮廓  63-65
    3.2.4 优化调整  65-67
  3.3 建筑设计启示  67-71
    3.3.1 “融入”——划整为零  67-68
    3.3.2 “共构”——互依互衬  68
    3.3.3 “对峙”——超然突现  68-69
    3.3.4 “退”——亲水、近水  69-70
    3.3.5 “接”——过渡空间的衔接  70
    3.3.6 “架”——空间穿插  70-71
    3.3.7 “挑”——空间延伸  71
  3.4 本章小结  71-72
4 山地城市滨江建筑的外部形态空间环境调适  72-92
  4.1 外部空间形态的整体结构调适  72-79
    4.1.1 外部空间整体结构的主要影响因素  72-78
    4.1.2 外部形态整体结构调适  78-79
  4.2 外部空间形态的局部组团调适  79-89
    4.2.1 外部空间局部组团的主要影响因素  79-80
    4.2.2 外部空间形态的局部组团调适  80-89
  4.3 外部空间形态形成的内外机制调适  89-91
    4.3.1 外部空间形态形成的内部机制(外部空间的自身设计逻辑)  89-90
    4.3.2 外部空间形态形成的外部机制(外部空间设计的城市逻辑)  90-91
  4.4 本章小结  91-92
5 山地城市滨江建筑空间形态建构  92-124
  5.1 山地城市滨江建筑的形态空间构成机制建构  92-110
    5.1.1 山地城市滨江建筑的形态构成要素建构  92-108
    5.1.2 山地城市滨江建筑空间形态构成的内外机制建构  108-110
  5.2 山地城市滨江建筑的空间形态建构  110-119
    5.2.1 场地特征与空间形态建构  110-113
    5.2.2 交通组织与空间形态建构  113-116
    5.2.3 群体组合与空间形态建构  116-119
  5.3 山地城市滨江建筑与城市的互动空间形态建构  119-122
    5.3.1 建筑空间形态演变对城市空间形态发展的影响  119
    5.3.2 建筑空间形态的“形状”层面与城市空间的互动建构  119-121
    5.3.3 建筑空间形态的“表现”层面对城市空间的互动建构  121-122
  5.4 本章小结  122-124
6 结语  124-126
致谢  126-128
参考文献  128-132
附录  132

相似论文

  1. 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建筑创作的艺术化技术理念研究,TU-86
  2. 新疆吐峪沟居住社区空间形态研究及其在新住区规划设计中的重构,TU984.12
  3. 山地城市公共步行空间无障碍设计研究,U491.226
  4. 陇西黄土丘陵区集镇空间形态的演变研究,K928.5
  5. 梅州畲江新城规划中的山体保护研究,TU984.17
  6. 国内非区域核心城市高铁站区空间结构及形态要素研究,TU984.113
  7. 山地城市滨江空间设计研究,TU984.18
  8. 安顺屯堡聚落空间形态与保护策略研究,TU984.113
  9. 山地城市住区用地建设的核心指标研究,TU984.12
  10. 资源型山地城市空间结构演化研究,TU984.113
  11.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梨品质检测与分级系统研究,TP391.41
  12. 基于适应地形的山地城市公园规划的研究,TU986.5
  13. 山地城市住宅建设项目交通影响分析,U491
  14. 山地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关联性研究,U491.17
  15. 山地城市道路交通控制评价指标体系研究,U491.4
  16. 山地城市商圈步行交通系统研究,U491.2
  17. 山地城市居民区面源污染特征及其控制研究,X52
  18. 重庆主城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交通系统协调发展研究,TU984
  19. 山地城市道路与场地竖向规划研究,TU997
  20. 山地城市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理论探讨,X8263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建筑科学 > 建筑理论 > 建筑科学基础理论 > 建筑空间理论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