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苏州市生态住宅现状及其评价

作 者: 钱海峰
导 师: 牟子平
学 校: 苏州科技学院
专 业: 环境工程
关键词: 生态住宅 环境性能评价 层次分析 模糊评判 苏州
分类号: TU201.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46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快速城市化过程中的人口集聚对城市住宅建设的数量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苏州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处在全国的前列,建筑行业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将继续大量消耗能源和资源。深入讨论生态住宅这一议题,对建设生态苏州、和谐苏州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国内外生态住宅的理论和现状进行了研究,对苏州生态住宅进行了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认为苏州生态住宅注重住区环境规划设计、住宅建筑舒适和美观,开始考虑建筑节能,挖掘住宅所在区域人文优势。苏州市生态住宅存在的问题主要有:①生态住宅形式与实践存在差距。②建筑节能有待进一步加强。③传统建筑形式与符号的传承不足。④运行与管理没有充分发挥住宅的生态回报。⑤生态住宅市场推广困难。在综合分析国内外众多生态住宅评估体系的基础上,结合苏州的实际,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建立了苏州市生态住宅评价体系、模型与方法。指标体系包括住区环境规划设计、能源与环境、室内环境质量、住区水环境、材料与资源和绿色运行管理六大准则。利用这一评价方法,对郎诗国际街区进行了模拟评价,郎诗国际街区评价结论为优秀。最后,对苏州市生态住宅建设提出了建筑节能、人性化空间设计、绿色运行与管理、传统建筑特色传承和生态住宅大众化等发展建议。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9
第一章 绪论  9-20
  1.1 研究背景  9-11
    1.1.1 时代背景  9-10
    1.1.2 苏州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10-11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1-13
    1.2.1 国际生态住宅发展历程  11-12
    1.2.2 国内生态住宅研究与发展现状  12-13
  1.3 生态住宅的基本理论  13-16
    1.3.1 生态住宅与生态学  13-14
    1.3.2 生态住宅的相关概念分析  14
    1.3.3 生态住宅的定义与内涵  14-16
  1.4 研究的目的意义  16-17
  1.5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创新点  17
    1.5.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7
    1.5.2 创新点  17
  1.6 研究手段和方法  17-20
第二章 苏州市生态住宅的实践  20-31
  2.1 苏州市概况  20-22
    2.1.1 苏州市自然地理  20
    2.1.2 苏州市城乡建设与环境保护  20-21
    2.1.3 人口与民生  21-22
  2.2 苏州水乡原生态住宅  22-23
    2.2.1 选址和布局  22
    2.2.2 建筑形态  22-23
    2.2.3 传统建筑特色  23
  2.3 苏州新生态住宅  23-29
    2.3.1 实地考察  23-25
    2.3.2 开发建设现状调查  25-26
    2.3.3 住宅小区问卷调查  26-29
  2.4 评价结论与建议  29-31
第三章 生态住宅评估体系的对比分析与评价  31-41
  3.1 生态住宅主要评估体系简介  31-39
    3.1.1 英国BREEAM 体系  31-32
    3.1.2 美国LEED 体系  32
    3.1.3 日本CASBEE 体系  32-33
    3.1.4 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  33-34
    3.1.5 中国GBCAS 体系  34-36
    3.1.6 环境生态标志产品技术要求  36-39
  3.2 分析与评价  39-41
第四章 生态住宅评估体系及评价方法构建  41-58
  4.1 评估特点及原则  41-42
  4.2 评估指标体系的内容  42-43
  4.3 评估指标权重的确定  43-53
    4.3.1 权重确定方法的选择  43-44
    4.3.2 苏州市生态住宅评估体系递阶层次结构  44-46
    4.3.3 计算各层次指标权重  46-53
  4.4 评价模型的建立  53-56
    4.4.1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53-54
    4.4.2 评价模型的建立  54-56
  4.5 评价方法  56-58
    4.5.1 评价等级及其说明  57
    4.5.2 评价等级标准  57-58
第五章 案例分析  58-66
  5.1 项目简介  58-60
  5.2 项目模拟评价  60-66
    5.2.1 规划设计阶段  60-64
    5.2.2 运行管理阶段  64-65
    5.2.3 评价结论  65-66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66-68
  6.1 结论  66-67
  6.2 讨论  67-68
参考文献  68-70
致谢  70-71
附录  71-85
作者简历  85

相似论文

  1. 病险水库溃坝概率分析方法研究,TV697
  2. 高校绿色办公指标体系的设计与评价研究,G647
  3. 高职院校教学效果评价的数学模型分析,G712.4
  4. 大连海域消防力量部署方案研究,U698.4
  5. 高原湖泊湖区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及模式研究,X22
  6. 基于遗传算法的模糊层次综合评判在高职教学评价中的应用,G712
  7.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模糊综合评价研究和应用,O225
  8. 公路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研究,X826
  9. 挥发性氯代烃类化合物污染场地健康风险评价与修复技术筛选研究,X820.4
  10. 苏州市园林绿化苗木生产经营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F326.2
  11. 初级阶段探矿权评估的价值要素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研究,F426.1
  12. 环境脆弱区工业主导产业选择及区域布局研究,X321
  13. 土壤环境功能区划研究,X321
  14. 古树名木综合价值评价研究,S788
  15. 苏州现代生育文化建设研究,C924.21
  16. 阳城煤矿安全生产综合评价与安全投入优化,X936
  17. HS公司安全管理质量问题与对策研究,F426.21
  18. 大学社会评价模型的构建研究,G647
  19. 苏州市城区部分农民工参与体育健身运动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G812.4
  20. 查庄煤矿底板突水风险评价研究,TD745
  21. 乳制品企业竞争力评价体系研究,F224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建筑科学 > 建筑设计 > 一般性问题 > 设计原理、原则和管理工作 > 建筑节能设计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