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基于低碳理念的光环境设计研究

作 者: 潘帅
导 师: 朱力
学 校: 中南大学
专 业: 设计艺术学
关键词: 非匀质阴影空间 低碳 光环境设计
分类号: TU113.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9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光环境设计中,人们更多的依赖于光亮的设计,而忽略了阴影。阴影一直被认为是阴霾的、令人恐惧的,因此人们总是试图驱除黑暗,创造更多的光亮,习惯于充斥着均匀光线的匀质亮度空间。然而,匀质亮度空间的营造是以高额的能耗为基础,这与目前提倡的低碳节能的理念相悖。阴影空间并不是光的绝对缺失,而是有着丰富的内容和层次,更多的体现了空间感知上的细微差别。阴影以负的形式再现着空间中的物质,光必须在阴影的配合下才能达到完美的和谐。人们应消除对阴影的偏见,重新审视阴影的特性,解读它的魅力,转变审美倾向,建立一种拥抱阴影,正视黑暗,挖掘其艺术魅力的审美趣味。基于此,本课题提出非匀质阴影空间设计理念,试图探寻一种符合低碳理念,节能与艺术性相结合的光环境设计方法。本课题从节能环保、艺术表现性两方面对非匀质阴影空间分层次进行探讨,逐级论证非匀质阴影空间设计节能与艺术性结合的可能性。首先,从光环境质量的角度入手,分析了光照质量与视觉质量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匀质亮度空间与非匀质阴影空间模拟场景实验的对比分析,论证了合理设计的非匀质阴影空间在光照质量与视觉质量上能够实现统一,并且可以达到节能的目的。其次,通过对光影关系和阴影现象的解析以及阴影对空间感知、空间文化和空间活动的影响的研究,为非匀质阴影空间设计节能与艺术性相结合提供了理论依据。然后,基于以上研究论证提出非匀质阴影空间节能与艺术性结合的设计途径,并对其应用进行了举例论证。本课题试图为低碳的光环境设计研究提出一种新的可能性,为创造符合人类生存方式的可持续光环境设计理论提供新的参考。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9
第一章 绪论  9-20
  1.1 研究背景  9
  1.2 概念界定  9-10
  1.3 现状分析  10
  1.4 国内外研究综述  10-17
    1.4.1 光环境的设计理论研究  10-13
    1.4.2 照明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13-14
    1.4.3 自然光的充分利用  14-16
    1.4.4 阴影的运用  16-17
  1.5 研究内容和研究意义  17-19
    1.5.1 研究内容  17-18
    1.5.2 研究意义  18-19
  1.6 论文研究与写作结构  19
  1.7 研究方法  19-20
第二章 低碳光环境设计的内涵  20-24
  2.1 低碳理念  20-21
    2.1.1 低碳认知  20-21
    2.1.2 低碳设计  21
  2.2 低碳光环境释义  21
  2.3 低碳光环境设计的要求  21-24
    2.3.1 节能与环保  21-22
    2.3.2 环境舒适度  22
    2.3.3 节能与艺术相结合  22-24
第三章 低碳光环境设计的一种可能性——非匀质阴影空间设计  24-29
  3.1 光环境设计现状解析  24-26
    3.1.1 空间照度的模式化  24-25
    3.1.2 匀质亮度空间  25-26
    3.1.3 阴影功能的消退  26
  3.2 非匀质阴影空间概念的提出  26-29
    3.2.1 对匀质亮度空间的辩证思考  27
    3.2.2 非匀质阴影空间的释义  27-29
第四章 非匀质阴影空间与光环境质量  29-39
  4.1 光照质量  29-32
    4.1.1 空间可见度与照度的关系  30
    4.1.2 空间可见度与阴影的关系  30-32
  4.2 视觉质量  32-35
    4.2.1 视觉环境的量化  34-35
    4.2.2 视觉环境的非量化  35
  4.3 非匀质阴影空间光照质量与视觉质量的统一  35-38
    4.3.1 非匀质阴影空间与能耗的辩证关系  36
    4.3.2 非匀质阴影空间节能实验研究  36-38
  4.4 小结  38-39
第五章 非匀质阴影空间感知研究  39-47
  5.1 光与阴影的关系  39-40
    5.1.1 光随影形  40
    5.1.2 此消彼长  40
  5.2 阴影现象研究  40-43
    5.2.1 阴影的可视性  40-41
    5.2.2 阴影的心理暗示效应  41-42
    5.2.3 阴影的轮廓效应  42-43
  5.3 阴影与空间感知  43-44
    5.3.1 阴影是空间深度的线索  43
    5.3.2 阴影是时间的线索  43-44
    5.3.3 阴影是客观存在的讲述者  44
  5.4 阴影与空间文化的融合  44-45
  5.5 阴影对人类空间活动的影响  45-47
第六章 非匀质阴影空间低碳设计途径研究  47-54
  6.1 影痕——阴影动态化  47-49
  6.2 影域——阴影空间化  49-50
  6.3 影层——空间层次梯度化  50-52
  6.4 影韵——阴影空间主题化  52-54
第七章 结论  54-56
  7.1 匀质亮度空间的批判  54
  7.2 阴影空间的艺术化表现  54
  7.3 艺术表现与节能相结合的可能性  54-55
  7.4 阴影空间的反思  55-56
参考文献  56-59
附录  59-63
致谢  63-64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64

相似论文

  1. 超低碳贝氏体钢CO2激光-GMA复合焊接特性研究,TG456.7
  2. 结合中学地理教学开展低碳教育的探讨,G633.55
  3. 西部地区发展低碳经济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探讨,X24
  4. 重庆建设低碳城市的问题与对策研究,X321
  5. 低碳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新路径研究,X2
  6.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视阈下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研究,A811
  7. 山东半岛风能发电引领低碳经济发展策略研究,F426.61
  8. 江西省低碳农业发展质量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F224
  9. 基于能源效率视角的重庆经济发展转型研究,F206
  10. 低碳经济视角下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产业结构及空间布局优化研究,F205
  11. 山东省低碳经济发展对策研究,F205
  12. 发达国家与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比较,F124;F205
  13. 青岛市发展低碳经济研究,F205
  14. 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促进节能减排的政策研究,X321;F124
  15. 村镇住宅建设低碳化效益评价研究,F205
  16. 基于低碳经济的广西产业结构优化研究,F205
  17. 小型空气源热泵辅助太阳能热水装置性能研究,TU18
  18. 石家庄市发展低碳经济政策研究,F205
  19. 低碳型社区配电系统规划研究,TM715
  20. 民机驾驶舱光环境设计及视觉工效学研究,V223.1
  21. 世界银行与中国低碳经济发展,F124;F205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建筑科学 > 建筑基础科学 > 建筑物理学 > 建筑光学 > 人工照明、人工采光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