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灰黄霉素产生菌FS80的诱变与选育研究
作 者: 张剑清
导 师: 毛宁
学 校: 福建师范大学
专 业: 微生物学
关键词: 诱变 激光 灰黄霉素 效价 发酵
分类号: TQ92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以灰黄霉素产生菌—(Penicillium patulum)FS80-1为出发菌株,采用UV-LiCl进行复合诱变,经过三轮选育获得高产突变株GM120-43,经重氮盐显色法检测,其产灰黄霉素能力达到89496μg/g,与出发菌株FS80-1相比提高了80.04%,遗传稳定性良好。以UV-LiCl复合诱变获得的突变株GM120-43为出发菌株,采用半导体激光和CO2激光进行诱变,分别获得突变株LD100-1和C1448-1。突变株LD100-1经遗传稳定试验后,产灰黄霉素的效价达到119766μg/g,比出发菌株GM120-43提高了22.58%。由C02激光诱变获得的突变株C1448-1经遗传稳定性试验后,产灰黄霉素的效价低于出发菌株GM120-43。对突变株LD100-1进行固体培养条件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培养条件如下:碳源基质为晚籼米;氮源为NaN03;培养基固形物的料水比以1:0.75为宜;灰黄霉素合成的前体氯化物以单加NaCl为宜,且Cl-浓度为0.188 mo1/L是较适宜的;采用液体液体种子液接种,菌龄以44 h,接种量为10%为宜。通过培养条件优化之后,LD100-1产灰黄霉素效价达162233μg/g,比未优化之前提高了39.16%。将出发菌株FS80-1及突变株GM120-43、LD100-1的大米孢子培养物用无水乙醇进行提取。采用HPLC对提取液中灰黄霉素含量进行检测,比较HPLC和重氮盐显色法两种检测方法的差异性,检测结果表明:菌株FS80-1、GM120-43和LD100-1产灰黄霉素能力分别为43511μg/g、91858μg/g和105423μg/g,HPLC的检测结果比重氮盐显色法检测结果稍微偏低。提取突变株GM120-43、LD100-1和出发菌株FS80-1的基因组DNA,并以其基因组DNA为模板,利用18S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将扩增到的18S rDNA测序并比对,发现突变株GM120-43和LD100-1两者之间的序列差异性很小,只是个别碱基不同,而与FS80-1相比有多处碱基存在差异,其中有三个区域序列差异性较大。对出发菌株FS80-1及突变株GM120-43、LD100-1液体发酵中装液量以及α-淀粉酶酶活进行研究,结果发现灰黄霉素产生菌——展青霉对氧气的需求量很大,250mL三角瓶装30 mL的发酵液为宜。同时检测发现,突变株GM120-43在发酵3d时,产α-淀粉酶酶活力最高,酶活力可达到82.3 u/mL。发酵结束后,镜检发现,相对出发菌株FS80-1和突变株LD100-1而言,突变株GM120-43产分生孢子量教少,发酵产灰黄霉素效价比出发菌株FS80-1及突变株LD100-1高。
|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2-4Abstract 4-6中文文摘 6-8目录 8-11绪论 11-27 1.1 灰黄霉素的概述 11-16 1.1.1 灰黄霉素的化学结构及理化性质 11-12 1.1.2 灰黄霉素抗菌谱及作用机理 12 1.1.3 灰黄霉素的生物合成 12-16 1.2 微生物诱变育种简介 16-23 1.2.1 物理方法 17-20 1.2.2 化学方法 20-22 1.2.3 复合因子诱变方法 22-23 1.3 我国灰黄霉素研究进展 23-25 1.3.1 灰黄霉素高产菌株选育 23-24 1.3.2 灰黄霉素耐氯特性研究 24-25 1.4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25-27第一章 灰黄霉素高产菌株的选育 27-41 1.1 前言 27 1.2 材料和方法 27-32 1.2.1 菌株 27-28 1.2.2 培养基 28 1.2.3 主要仪器设备 28 1.2.4 主要试剂及配制 28-29 1.2.5 实验方法 29-32 1.3 结果与分析 32-38 1.3.1 灰黄霉素标准曲线 32 1.3.2 UV-LiCl复合诱变 32-34 1.3.3 半导体激光诱变 34-35 1.3.4 CO_2激光诱变 35-37 1.3.5 突变株稳定性遗传分析 37-38 1.3.6 诱变图谱 38 1.4 小结和讨论 38-41第二章 突变株LD100-1固态培养条件研究 41-51 2.1 前言 41 2.2 材料和方法 41-44 2.2.1 菌株 41 2.2.2 培养基 41-42 2.2.3 实验方法 42-44 2.3 结果与分析 44-50 2.3.1 碳源基质筛选 44 2.3.2 氮源试验结果 44-45 2.3.3 培养基料水比对菌株产灰黄霉素的影响 45-46 2.3.4 氯离子浓度对菌株产灰黄霉素的影响 46-47 2.3.5 种龄对菌株LD100-1产灰黄霉素的影响 47-49 2.3.6 接种量对菌株LD100-1产灰黄霉素的影响 49-50 2.4 小结和讨论 50-51第三章 HPLC检测灰黄霉素的初探 51-57 3.1 前言 51 3.2 试验仪器与材料 51-52 3.2.1 主要仪器 51 3.2.2 材料与试剂 51-52 3.3 试验方法 52-53 3.3.1 试验材料预处理 52 3.3.2 色谱条件 52 3.3.3 标准曲线的制作 52 3.3.4 大米孢子提取液的HPLC检测 52-53 3.4 结果与分析 53-56 3.4.1 灰黄霉素的标准曲线 53 3.4.2 灰黄霉素标准品的HPLC检测图谱 53-54 3.4.3 大米孢子提取液的HPLC检测 54-55 3.4.4 大米孢子提取液中灰黄霉素的比色法与HPLC检测比较 55-56 3.5 小结和讨论 56-57第四章 出发菌株FS80-1和突变株GM120-43、LD100-1的18S RDNA基因序列及发酵特性比较 57-75 4.1 前言 57 4.2 材料与方法 57-64 4.2.1 材料 57-59 4.2.2 实验方法 59-64 4.3 结果与分析 64-72 4.3.1 基因组DNA的获得 64 4.3.2 18S rDNA基因的获得 64-65 4.3.3 18S rDNA基因序列分析 65-68 4.3.4 出发菌株与突变株发酵特性比较 68-72 4.4 小结和讨论 72-75第五章 结论 75-77附录 77-79参考文献 79-85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85-87致谢 87-89个人简历 89-91
|
相似论文
- 超低碳贝氏体钢CO2激光-GMA复合焊接特性研究,TG456.7
- 基于DSP的离焦信号同步采集与处理技术研究,TH741
- 激光光束偏转设备的机电控制系统设计,TM301.2
- 激光三角测量装置的优化研究,TH744.5
- 激光直写机的光功率控制系统研究与设计,TN249
- 半导体激光器热电控制技术研究,TN248.4
- 相位法激光测距仪信号接收系统研究,TN249
- 海红果醋加工技术的研究,TS264.22
- 基于数学形态学分析的激光散斑特性研究,O29
- 扩展青霉TS414脂肪酶在毕赤酵母的表达、纯化及其催化外消旋萘普生酯化拆分的研究,Q814
- 米曲霉FS-1脂肪酶发酵优化、分离纯化与酶学特性的研究,TQ925.6
- 粘质沙雷氏菌的原生质体诱变及几丁质酶的研究,TQ925
- 基于基因组重排技术的1,3-丙二醇高产菌株选育,TQ923
- 脉冲激光生物硬组织水介导消融特性研究,R318.51
- 工程陶瓷的激光热裂法切割技术研究,TQ174.62
- Bi系Co基氧化物系热电陶瓷与薄膜制备,TQ174.7
- Pseudomonas sp.RT-1低温脂肪酶发酵条件优化、纯化及基因的克隆表达,TQ925
- 应用基因组改组技术选育真菌α-淀粉酶高产菌株,TQ925
- 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漆酶基因的体外诱变及在毕赤酵母中表达,TQ925
- 罗非鱼死鱼厌氧发酵处理技术研究,TS254.4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化学工业 > 其他化学工业 > 发酵工业 > 发酵法制抗菌素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