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北宋科举制度改革六次论争及相关问题之考察

作 者: 朱敬义
导 师: 谭世宝
学 校: 山东大学
专 业: 专门史
关键词: 武举制度 糊名、誊录制度 八行科 文学取士 经术取士
分类号: K24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289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在中国科举史上,北宋是一个特殊重要的朝代。北宋科举上承隋唐、下启元明清,在改革和发展中不断得到完善,中国古代社会也因之从门第社会逐渐演变为科举社会。然而,北宋科举制度的改革并非是一帆风顺的,其间经历了诸多曲折和反复。可以说,其他任何朝代的科举都不曾像北宋科举那样锐意革新,且每一项重大变革,都伴随着激烈的论争之声,甚至与政治斗争相纠结,呈现着一派波澜壮阔的独有景象。本文重点在于通过对北宋科举改革过程中六次论争的考察,展现北宋科举改革的基本面貌,并以此引申出对中国古代考试制度安排中一些基本矛盾的评析。全文共分八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对本文所涉及的研究对象进行简要的学术回顾,并概述本文选题的目的、意义、写作特色等。第二部分为武举科存废之争,论述了北宋武举科的开创,围绕武举科存废发生的争论及后果,分析了北宋武举制度的贡献及其缺陷。第三部分为糊名、誊录制度存废之争,论述了糊名、誊录制度的来历,采行后的利弊得失,以及就此产生的几次论争,分析了这一制度被后世长期沿用的原因。第四部分为学校取士与科举取士之争,论述了中国科举史上第三次科举存废之争的概况,以学校取士取代科举考试的实践及其结果,分析了学校教育与考试取士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第五部分为德行取士与考试取士之争,论述了北宋朝廷针对科举制度之弊而进行的是否应恢复察举制的讨论,分析了“德”、“才”标准的优劣,揭示科举制度长期存在的原因。第六部分为文学取士与经术取士之争,论述了关于科举考试内容的长期争论和反复探索,分析了考试内容与人才质量的关系问题。第七部分为逐路取士与凭才取士之争,论述了代表南北方士人利益的集团之间关于进士科录取名额分配的斗争,分析了考试中的地域公平问题。第八部分为全文的结语,分析了北宋科举制度改革几次论争的特点及影响。

全文目录


相似论文

  1. 清代武举初探,G852
  2. 唐代武举制度初探,K242
  3. 浅论北宋台谏合流的原因及其影响,K244
  4. 宋真宗时期法制探微(997-1022),K244
  5. 晋身之阶,K244
  6. 北宋军事情报探析,K244
  7. 北宋仁宗时期对夏政策研究,K244
  8. 论宋代茶法的制定,K244
  9. 北宋密州区域经济研究,K244
  10. 宋代平民妇女财产权利研究,K244
  11. 宋代麻织业初探,K244
  12. 两宋时期的海陆民间对外贸易,K244
  13. 北宋漕粮遗失问题探究,K244
  14. 吕南公及其《灌园集》考述,K244
  15. 宋代福建农业经济地理研究,K244
  16. 宋代朝贡史实汇释,K244
  17. 宋代家族组织与国家政权的关系,K244
  18. 王令思想研究,K244
  19. 宋神宗军事思想研究,K244
  20. 宋朝大名府军事地位研究,K244
  21. 韩维研究,K244
  22. 两宋都城的用水及水源卫生,K244

中图分类: > 历史、地理 > 中国史 > 封建社会(公元前475~公元1840年) > 隋、唐至清前期(581~1840年) > 宋:北宋(960~1127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