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基于低碳排放的洁净煤发电技术评价模型研究

作 者: 王春晶
导 师: 俞珠峰;陈贵锋
学 校: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
专 业: 化学工艺
关键词: 低碳排放 洁净煤发电 IGCC 评价模型
分类号: TM61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3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煤炭工业洁净煤技术研究中心建立的洁净煤技术的评价模型(CCTM)中,没有建立IGCC评价模型。本文主要根据当前的碳减排形势,建立基于低碳排放的超临界发电和IGCC评价模型。当煤质为:Qnet,ar=24980kJ/kg, Car=65.58%,Har=3.62%, Oar=7.12%,Nar=0.66%,Sar=0.66%,Mar=8.5%,Aar=13.86%时,600MW超临界发电评价模型及400MWIGCC发电评价模型计算结果如下:600MW超临界发电评价模型计算结果为:锅炉效率92.60%,发电效率44.45%,供电效率41.78%,供电煤耗294.00gce/kWh,单位电量CO2排放量为821.13g/kWh,C02排放浓度为307.22g/Nm3;400MW IGCC发电技术模型计算结果为:IGCC供电效率40.64%,供电标煤耗301.58gce/kWh,单位电量C02排放为842.27g/kWh, CO2排放浓度为307.22g/Nm3。通过对模型计算结果与国内外实际电厂数据及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对比,模型计算结果是合理的、正确的。改变输入的煤质参数,模型计算结果不同。未采用高效洁净煤发电技术情况下,2030年发电量为92500亿kWh,其中火力发电占65%。以2008年平均供电煤耗计算,2030年火力发电耗煤量为20.98亿t,CO2排放量为49.94亿t。采用高效洁净煤技术后,2030年低方案、中方案、高方案的火力发电C02排放量分为别:46.27亿t,45.83亿t,45.46亿t。即,采用高效洁净煤发电技术后低方案、中方案、高方案2030年分别可减排C023.67亿t,4.12亿t,4.48亿t。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11
第一章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1-16
  1.1 CO_2减排形势分析  11-14
    1.1.1 全球气候变化形势  11-12
    1.1.2 CO_2来源分析  12-13
    1.1.3 我国CO_2排放现状  13-14
  1.2 发展洁净煤发电技术对于减排CO_2的作用  14-15
  1.3 建立低碳排放的洁净煤发电技术评价模型的意义  15-16
第二章 文献综述  16-31
  2.1 国内外能源评价模型  16-24
    2.1.1 国外能源评价模型  16-20
    2.1.2 国内能源评价模型  20-24
  2.2 国内外燃煤发电技术评价现状  24-30
    2.2.1 国外燃煤发电技术评价现状  24-26
    2.2.2 国内燃煤发电技术评价现状  26-30
  2.3 小结  30-31
第三章 洁净煤发电技术介绍  31-47
  3.1 超临界和超超临界技术  31-32
    3.1.1 超临界超超临界概念  31
    3.1.2 中国超临界超超临界机组的现状  31-32
  3.2 IGCC技术  32-40
    3.2.1 IGCC技术介绍  32-33
    3.2.2 IGCC电站主要工艺系统  33-36
    3.2.3 国外IGCC发展现状  36-39
    3.2.4 我国IGCC发展现状  39-40
  3.3 煤基多联产技术  40-45
    3.3.1 煤基多联产系统的定义及优点  40-42
    3.3.2 国外多联产系统发展现状  42-43
    3.3.3 中国多联产系统发展现状  43-45
    3.3.4 中国多联产系统发展的目标  45
  3.4 小结  45-47
第四章 基于低碳排放的洁净煤发电评价模型的建立  47-74
  4.1 超临界发电技术评价模型  47-54
    4.1.1 评价系统  47
    4.1.2 发电模型的建立  47-49
    4.1.3 建模相关参数的取值和说明  49-53
    4.1.4 模型验证  53-54
    4.1.5 本节小结  54
  4.2 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IGCC)技术评价模型  54-73
    4.2.1 IGCC评价系统  54-58
    4.2.2 评价模型的建立  58-69
    4.2.3 模型验证  69-73
    4.2.4 本节小结  73
  4.3 小结  73-74
第五章 电力行业采用新技术后CO2减排量计算  74-77
  5.1. 目前技术情况下2030年燃煤发电CO_2排放预测  74-75
    5.1.1 2030年发电量预测  74-75
    5.1.2 2030年CO_2排放量预测  75
  5.2 采用洁净发电技术后2030年燃煤发电CO_2减排量预测  75-76
  5.3 小结  76-77
第六章 结论及相关建议  77-79
  6.1 结论  77-78
  6.2 主要创新点  78
  6.3 今后工作建议  78-79
参考文献  79-83
在读期间参与的主要项目以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83-84
致谢  84

相似论文

  1. 城市商品住宅开发风险分析与应对研究,F293.35
  2. 我国高校BOT工程项目风险评价研究,G647
  3. 黄磷储罐区安全评价方法研究,TQ126.317
  4. 基于比较优势理论的江苏省种植模式优势度评价,S344
  5. LNGF公司硼泥综合利用项目投资机会研究,F426.72
  6. 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高校图书馆危机评价研究,G258.6
  7. 青年科技人才评价体系构建,C964.2
  8. 大学社会评价模型的构建研究,G647
  9. 煤基SOFC/IGCC联合循环系统性能研究,TM611.3
  10. 高校教师绩效评价问题研究,G645.1
  11. 造纸工业循环经济评价模型构建研究,F426.83
  12. 供电企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评价,F406.7;F426.61
  13. 杭州城市公园典型植物群落结构与游憩度研究,Q948
  14. 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增量成本与增量效益研究,F426.92;F206
  15. 企业内部控制的整合评价模型研究,F275
  16. 寒区旧水泥路面沥青罩面层间技术研究,U416.2
  17. SNS网站质量评价研究,F49;F203
  18. 辽宁省高新技术企业安全经营问题研究,F276.44
  19. 基于现代产业体系的云南主导产业选择研究,F127
  20. 煤炭企业跨区域扩张风险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模型构建,F426.21
  21. 气化条件下煤灰熔融特性的试验研究,TQ533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电工技术 > 发电、发电厂 > 各种发电 > 火力发电、热力发电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