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联菲二烷基醚的合成工艺研究

作 者: 李青
导 师: 高占先
学 校: 大连理工大学
专 业: 有机化学
关键词: 环氧化菲 联菲酚 联菲双甲醚 醚化 合成 工艺
分类号: TQ243.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1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分六部分。第一部分向NaOH溶液中通入Cl2自制NaClO溶液;考察NaClO溶液对菲的环氧化作用,优化由菲合成9,10-环氧化菲的反应条件,菲的转化率100%,9,10-环氧化菲的选择性95%;向滤液中补加NaOH、通入Cl2、回收副产物NaCl,实现NaClO溶液的循环利用。第二部分利用FeCl3溶液呈酸性和有氧化性的性质,将环氧化菲异构化生成9-菲酚及9-菲酚氧化偶联生成联菲酚两步反应合为一步完成,优化反应的条件,9,10-环氧化菲的转化率100%,联菲酚的选择性100%;以H2O2氧化滤液中的Fe2+成为Fe3+,实现FeCl3溶液闭路循环。这是不需要氮气保护、消耗低、过程简化、操作简单的合成方法。第三部分研究丙酮为溶剂,在氢氧化钠存在下,联菲酚与(CH32SO4反应合成10,10′-二甲氧基-9,9′-联菲的反应,优化合成条件,联菲酚的转化率接近100%,10,10′-二甲氧基-9,9′-联菲的选性接近100%;经丙酮洗涤后10,10′-二甲氧基-9,9′-联菲纯度可达97.6%。蒸馏分离溶剂,丙酮回收率达94%以上,实现了丙酮的循环利用。第四部分把上述制备次氯酸钠溶液,次氯酸钠溶液非均相氧化菲合成环氧化菲,在FeCl3的丙酮水的混合溶液中环氧化菲经异构、偶联反应生成联菲酚,联菲酚与(CH32SO4反应等过程组成合成10,10′-二甲氧基-9,9′-联菲的新工艺;放大试验,取得了工业设计的基础数据。第五部分合成了10,10′-二乙氧基-9,9′-联菲、10,10′-二丙氧基-9,9′-联菲和10,10′-二丁氧基-9,9′-联菲三种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第六部分以2-萘酚的醚化为例,考察丙酮、DMF、DMSO、HMPA或乙酸乙酯多种非质子极性溶剂对酚与硫酸二甲酯醚化反应的影响;以丙酮为溶剂,考察对苯酚、取代苯酚、萘酚、菲酚与硫酸二甲酯醚化反应;优化出非质子极性溶剂——氢氧化钠——酚——硫酸二甲酯合成芳甲醚的新方法。在室温搅拌10min,酚的转化率接近100%,产物酚甲醚的选择性接近100%。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10
引言  10-11
1.文献综述  11-24
  1.1.Z-G催化剂给电子体的发展及应用  11-12
  1.2.10,10’-二羟基-9,9’-联菲及其衍生物的合成方法  12-18
    1.2.1.9-菲酚的合成  12-16
    1.2.2.10,10’-二羟基-9,9’-联菲的合成  16-18
  1.3.9-甲氧基菲和10,10’-二甲氧基-9,9’-联菲的合成方法  18-19
    1.3.1.9-甲氧基菲的合成方法  18
    1.3.2.10,10’-二甲氧基-9,9’-联菲  18-19
  1.4.酚醚的应用及酚的醚化方法  19-21
    1.4.1.酚醚的应用  19-20
    1.4.2.酚的醚化方法  20-21
  1.5.2,2’-二甲酸异丁酯-1,1’-联苯的合成方法  21-22
    1.5.1.2,2’-二羧基-1,1’-联苯的合成方法  21-22
    1.5.2.2,2’-甲酸异丁酯-1,1’-联苯的合成方法  22
  1.6.文献综述小结  22-23
  1.7.研究内容和合成路线的选择  23-24
    1.7.1.本文的研究内容  23
    1.7.2.合成路线  23-24
2.实验部分  24-28
  2.1.试剂  24-25
  2.2.分析仪器  25
  2.3.分析方法的建立  25-26
    2.3.1.薄层色谱(TLC)分析方法的建立  25-26
    2.3.2.HPLC方法的建立  26
  2.4.实验操作  26-28
    2.4.1.9,10-环氧化菲的合成  26
    2.4.2.10,10’-二羟基-9,9’-联菲的合成  26-27
    2.4.3.10,10’-二甲氧基-9,9’-联菲的合成  27
    2.4.4.10,10’-二乙氧基-9,9’-联菲的合成  27
    2.4.5.10,10’-二丙氧基-9,9’-联菲的合成  27
    2.4.6.10,10’-二丁氧基-9,9’-联菲的合成  27-28
    2.4.7.2,2’-二羧基-1,1’-联苯的合成  28
    2.4.8.2,2’-二甲酸异丁酯-1,1’-联苯的合成  28
3.结果与讨论  28-61
  3.1.9,10-环氧化菲的合成  28-35
    3.1.1.原料预处理  28
    3.1.2.次氯酸钠溶液用量对反应的影响  28-29
    3.1.3.二氯甲烷用量对反应的影响  29
    3.1.4.反应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29-30
    3.1.5.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  30-31
    3.1.6.9,10-环氧化菲的放大实验  31
    3.1.7.自制次氯酸钠溶液应用于菲环氧化的讨论  31-33
    3.1.8.双氧水作为氧化试剂的试验  33-34
    3.1.9.结构表征  34
    3.1.10.小结  34-35
  3.2.9-菲酚的合成及10,10’-二羟基-9,9’-联菲的合成  35-44
    3.2.1.9-菲酚合成中反应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35
    3.2.2.9-菲酚合成中丙酮溶液用量对反应的影响  35-36
    3.2.3.省掉9-菲酚后处理直接进行偶联的讨论  36
    3.2.4.省掉反应中氮气保护的讨论  36-37
    3.2.5.联菲酚合成中加水量对反应的影响  37-38
    3.2.6.联菲酚合成中FeCl3·6H2O用量对反应的影响  38
    3.2.7.双氧水作为氧化偶联试剂的试验  38-39
    3.2.8.将9-菲酚的合成与9-菲酚偶联合并一步反应的讨论  39-41
    3.2.9.省掉9,10-环氧化物重结晶的讨论  41-42
    3.2.10.合成10,10’-二羟基-9,9’-联菲的放大实验  42
    3.2.11.结构表征  42-43
    3.2.12.小结  43-44
  3.3.10,10’-二甲氧基-9,9’-联菲的合成  44-51
    3.3.1.物料配比的考察  44-45
    3.3.2.反应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45-46
    3.3.3.反应时间对反应的影响  46
    3.3.4.溶剂丙酮的加入量的考察  46
    3.3.5.硫酸二甲酯滴加速度的考察  46-47
    3.3.6.实验放大  47
    3.3.7.由9-甲氧基菲偶联合成联菲双甲醚的试验  47-48
    3.3.8.10,10’-二甲氧基-9,9’-联菲的结构表征  48-50
    3.3.9.9-甲氧基菲的结构表征  50-51
    3.3.10.小结  51
  3.4.基本合成工艺设计及工艺设计的基础数据  51-53
    3.4.1.基本合成工艺设计  51-52
    3.4.2.基本工艺设计数据  52-53
  3.5.其它联菲双醚的合成  53-57
    3.5.1.10,10’-二乙氧基-9,9’-联菲的结构表征  53-54
    3.5.2.10,10’-二丙氧基-9,9’-联菲的结构表征  54-55
    3.5.3.10,10’-二丁氧基-9,9’-联菲的结构表征  55-56
    3.5.4.联菲双醚作做给电子体的评价(委托应用单位作评价)  56-57
  3.6.酚的醚化反应  57-59
    3.6.1.溶剂对酚醚化的影响  57-58
    3.6.2.碱对反应的影响  58
    3.6.3.不同酚醚化的考察  58-59
    3.6.4.小结  59
  3.7.创新点  59-61
结论  61-62
参考文献  62-66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66-67
致谢  67-68

相似论文

  1. 双季戊四醇及其衍生物的合成与工艺研究,TQ223.164
  2. 含苯并噁唑新型半芳香聚酰胺的合成与表征,O633.5
  3. 混粉电火花成型机主机系统及工艺试验的研究,TG661
  4. 曲拉精制干酪素褐变因素及工艺优化研究,TS252.5
  5. LXI任意波形发生器研制,TM935
  6. IGCC系统高温合成气中碱金属凝结特性的试验研究,TM611.3
  7. 极化SAR图像超分辨算法的研究,TN957.52
  8. 海杂波背景下的舰船目标雷达成像算法研究,TN958
  9. 海杂波建模及其对ISAR成像的影响,TN957.54
  10. 空间目标ISAR成像仿真及基于ISAR像的目标识别,TN957.52
  11. 空中目标与背景的红外图像仿真技术研究,TP391.41
  12. 基于纹理特征的视频编码技术研究,TP391.41
  13. 面向火箭发动机的数字化装配工艺系统研究与开发,TP391.7
  14. 二甲醚羰基化制醋酸乙烯中间体二醋酸亚乙酯研究,TQ225.12
  15. 拟南芥胱硫醚-γ-合成酶(D-AtCGS)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及抗血清制备,Q943.2
  16. 红肉脐橙和‘国庆四号’温州蜜柑中CHS和CHI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及其对类黄酮积累的调控机制,S666.4
  17. 在大肠杆菌内引入MVA途径高效合成抗疟药青蒿素前体—紫穗槐-4,11-二烯,TQ463
  18. 马铃薯交联复合变性淀粉的制备研究,TS236.9
  19. 天然黄酮苷灯盏花甲素的合成研究,R284.1
  20. 泽泻和土茯苓的提取工艺与降血尿酸作用研究,R284
  21. 天然冰片、合成冰片及薄荷脑对P-糖蛋白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R285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化学工业 > 基本有机化学工业 > 芳香族化合物的生产 > 酚、芳香醇及其衍生物 > 芳香醇及其衍生物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