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化妆品用中药促透剂的功效、作用机理及其应用研究

作 者: 林婕
导 师: 董银卯
学 校: 北京工商大学
专 业: 应用化学
关键词: 促透剂 中药 化妆品 机理
分类号: TQ658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21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化妆品活性成分的透皮吸收在近几年已经成为化妆品行业的研究热点。而一些化学促透剂因其具有毒副作用,应用受到限制,这使得化妆品促透剂的开发目标逐渐转向天然中草药植物。本论文通过对当归(INCI名:ANGELICA POLYMORPHA SINENSIS ROOT EXTRACT)、丁香(INCI名:EUGENIA CARYOPHYLLUS FLOWER EXTRACT)、丹参(INCI名:SALVIA MILTIORRHIZA EXTRACT)、肉桂(INCI名:CINNAMOMUM CASSIA)这四味中药的理化性质、安全性、促透功效性进行对比,探讨其促透机理,筛选出最优的中药促透剂并应用于化妆品配方中,以期为进一步开发新型高效安全的中药促透剂奠定基础。本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红细胞溶血实验证明,当归、丁香、丹参、肉桂四味中药的刺激性都明显低于化妆品中常用的化学促透剂氮酮,说明它们作为皮肤外用原料是安全的。2.以豚鼠腹部皮肤为皮肤模型,分别以化妆品中常用的有机酸(维生素C衍生物AA2G)、糖类(海藻糖)、多肽(燕麦多肽)、黄酮类(甘草黄酮)为被促物,以氮酮为阳性参照,通过Franz扩散池实验证明,四种中药的促透功效:1%当归提取物>1%丁香提取物>1%丹参提取物≥1%阳性参照物(氮酮)>1%肉桂提取物。且进一步实验表明,随着促透剂的用量增加,被促物的累积渗透量增加,促透功效:0.8%当归提取物≥1%氮酮。3.以豚鼠腹部皮肤为皮肤模型,通过Franz扩散池实验检测当归、丁香、丹参、肉桂四种提取物各自对维生素C衍生物AA2G、海藻糖、燕麦多肽、甘草黄酮的促透功效,实验结果显示,不同中药促透剂与不同结构的被促物之间不存在构效关系。4.以豚鼠腹部皮肤为皮肤模型,通过Franz扩散池实验证明,所用活性物样品(维生素C衍生物AA2G、海藻糖、燕麦多肽、甘草黄酮)的渗透量随时间推移而增加, 12小时后增速缓慢。而当皮肤通道被打开后,活性物分子量的大小是影响其透皮渗透的主要因素。5.以健康活体豚鼠腹部皮肤为实验材料,通过HE染色法观察1%当归中药促透剂使用前后豚鼠皮肤切片的结构变化,并与空白及阳性参照物氮酮作对比可得,用1%当归溶液及1%氮酮溶液处理后的豚鼠皮肤角质层都出现不同程度的脱落现象,角质层明显变薄。同时,用1%当归溶液处理后的角质层脱落现象更加明显。结果表明,中药促透剂的透皮机理为结构变化理论,即中药促透剂作用于皮肤角质层,加速角质脱落,再加上本身同时含有的亲水亲油基团,利于进入皮肤,打开皮肤通道,从而使活性物透皮渗透。6.中药促透剂当归作为化妆品原料应用于化妆品中时,其原料及产品的各项理化指标都符合化妆品要求。同时,通过为期三个月的人体美白功效评价实验可以得出,在美白乳液中加入1%当归提取物后,较不添加当归提取物的美白乳液相比,含1%当归提取物的产品更能使皮肤的黑色素含量降低,皮肤亮度提升。即说明当归能够促进活性物质的渗透,从而提升产品的功效性。本研究对化妆品用中药促透剂的功效、作用机理及其化妆品配方应用进行了探讨,为化妆品用中药促透剂的筛选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中药促透剂除本身具有促透功效外,还兼具不同的美容功效,加之其比化学促透剂更加安全无刺激,因此在化妆品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11
第一章 绪论  11-22
  1.1 化妆品中的透皮吸收  11
  1.2 透皮吸收机理的研究  11-14
    1.2.1 皮肤的结构  11
    1.2.2 透皮的途径  11-12
    1.2.3 透皮吸收的机理  12-14
  1.3 透皮促进技术  14-18
    1.3.1 化学促透剂  15-16
    1.3.2 中药促透剂  16-18
    1.3.3 生物促透剂  18
    1.3.4 复合促透剂  18
  1.4 促透剂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18-19
    1.4.1 市场应用情况  18-19
    1.4.2 存在问题  19
  1.5 主要研究内容及立题意义  19-20
  1.6 技术路线  20
  1.7 研究的创新点  20-22
第二章 当归等四种中药理化性质分析  22-27
  2.1 实验材料和仪器  22
    2.1.1 实验材料  22
    2.1.2 实验仪器设备  22
  2.2 实验方法  22-23
    2.2.1 溶解性实验  22
    2.2.2 pH 稳定性实验  22-23
    2.2.3 温度稳定性实验  23
    2.2.4 离心稳定性实验  23
  2.3 结果与分析  23-26
    2.3.1 当归理化性质分析结果  23-24
    2.3.2 丁香理化性质分析结果  24-25
    2.3.3 丹参理化性质分析结果  25
    2.3.4 肉桂理化性质分析结果  25-26
  2.4 小结  26-27
第三章 当归等四种中药安全性评价  27-32
  3.1 实验材料和仪器  27
    3.1.1 实验材料  27
    3.1.2 实验仪器设备  27
  3.2 红细胞溶血实验方法  27-30
    3.2.1 试剂配制  28
    3.2.2 实验步骤  28-30
  3.3 结果与分析  30-31
    3.3.1 红细胞完整性分析  30-31
    3.3.2 四种中药刺激性分析结果  31
  3.4 小结  31-32
第四章 实验影响因素评价  32-42
  4.1 实验材料和仪器  32-33
    4.1.1 实验材料  32-33
    4.1.2 实验仪器设备  33
  4.2 实验方法  33-35
    4.2.1 鼠皮的制备  33
    4.2.2 Franz 扩散池透皮吸收实验  33
    4.2.3 AA2G 标准工作曲线的制作  33-34
    4.2.4 苯酚-硫酸法  34
    4.2.5 醇沉法  34
    4.2.6 福林酚法  34-35
    4.2.7 盐析法  35
    4.2.8 亚硝酸钠-硝酸铝法  35
  4.3 结果与分析  35-41
    4.3.1 Franz 扩散池实验影响因素评价  35-36
    4.3.2 不同物质的浓度检测方法及其影响因素评价  36-41
  4.4 小结  41-42
第五章 中药促透剂对不同结构物质的促透功效评价  42-49
  5.1 实验材料和仪器  42
    5.1.1 实验材料  42
    5.1.2 实验仪器设备同4.1.2  42
  5.2 实验方法  42
    5.2.1 鼠皮的制备  42
    5.2.2 Franz 扩散池透皮吸收实验  42
    5.2.3 苯酚-硫酸法  42
    5.2.4 福林酚法  42
    5.2.5 亚硝酸钠-硝酸铝法  42
  5.3 结果与分析  42-48
    5.3.1 中药促透剂对有机酸的促透功效  42-43
    5.3.2 中药促透剂对糖类的促透功效  43-45
    5.3.3 中药促透剂对多肽的促透功效  45-46
    5.3.4 中药促透剂对黄酮的促透功效  46-47
    5.3.5 四种被促物的促透率对比  47-48
  5.4 小结  48-49
第六章 中药促透剂促透机理的研究  49-52
  6.1 实验材料和仪器  49
    6.1.1 实验材料  49
    6.1.2 实验仪器设备  49
  6.2 实验方法  49-50
  6.3 结果与分析  50-51
    6.3.1 空白皮肤切片的显微镜观察结果  50
    6.3.2 当归处理后的皮肤切片的显微镜观察结果  50
    6.3.3 氮酮处理后的皮肤切片的显微镜观察结果  50-51
  6.4 小结  51-52
第七章 筛选出的中药促透剂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52-58
  7.1 实验材料和仪器  52-53
    7.1.1 实验材料  52
    7.1.2 实验仪器设备  52-53
  7.2 实验方法  53-55
    7.2.1 美白乳液的配制  53
    7.2.2 化妆品稳定性检测  53
    7.2.3 美白功效人体检测方法  53-55
  7.3 结果与分析  55-56
    7.3.1 中药促透剂当归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55
    7.3.2 产品功效性分析结果  55-56
  7.4 小结  56-58
第八章 结论与建议  58-60
  8.1 结论  58-59
  8.2 建议  59-60
参考文献  60-62
学术论文研究成果  62-63
  一、文章发表情况  62
  二、参与专利申请情况  62
  三、参与著作出版情况  62-63
致谢  63

相似论文

  1. 真空玻璃的阳极键合密封技术研究,TQ171.1
  2. (ZrB2-ZrO2)/BN复合材料的反应热压烧结及其力学性能,TB332
  3. 复合添加剂对SNCR脱硝过程的影响,X701
  4. 针刺配合中药湿热敷法与单纯中药湿热敷法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观察,R277.7
  5. 不同基质及植物组合的表面流湿地水质净化试验研究,X703
  6. 中药干预与多发性硬化T细胞免疫功能的相关性分析,R277.7
  7. 无磷保水剂在凡纳滨对虾虾仁冻藏加工中的应用及保水机理研究,TS254.4
  8. 慢性肾功能衰竭并发高钾血症与口服中药汤剂的关联性分析,R692.5
  9. Cu2+/Co2+催化漂白桉木浆工艺与机理研究,TS745
  10. 竹材中非纤维素物质去除的环保工艺与方法探讨,TS652
  11. 基于目标成分“敲出/敲入”质量控制模式的中药姜黄抗氧化药效物质辨识,R285
  12. 凝胶—发泡法制备多孔氧化铝隔热材料的研究,TQ174.1
  13. 电厂用阳离子交换树脂硫酸根溶出特性研究,TQ425.23
  14. 不同类型亲水结构表面修饰聚氨酯的合成及其生物相容性研究,R318.08
  15. 纸袋纸打浆工艺及机理研究,TS752
  16. Fengycin对Rhizopus stolonifer作用机理研究,TS201.3
  17. 预氧化强化生物活性炭滤池除氮效能及机理研究,X703
  18. 褐飞虱抗药性监测、对噻嗪酮的抗性风险评估及生化机理研究,S435.112.3
  19. 菊花近缘种属植物苗期抗蚜虫性鉴定与抗蚜机理研究,S436.8
  20. 氮肥运筹对转基因棉Bt蛋白表达与降解的调控作用,S562
  21. 中药接骨散对犬胫骨骨折愈合的影响,S858.292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化学工业 > 香料及化妆品工业 > 化妆品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