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控制反应沉淀法制备PDP用球形BaMgAl_(10)O_(17):Eu~(2+)蓝色荧光粉

作 者: 郑永生
导 师: 沈湘黔
学 校: 江苏大学
专 业: 材料学
关键词: BaMgAl10O17:Eu2+ 蓝色荧光粉 发光性能 控制反应沉淀 球形
分类号: TB383.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6年
下 载: 3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等离子显示平板(Plasma Display Panel,PDP)因具有屏幕大、视角宽、清晰度高、重量轻、响应速度快等诸多优点而成为当前大屏幕显示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BaMgAl10O17:Eu2+(BAM)蓝色荧光粉因其具有高的量子效率和色纯度,以及在真空紫外下具有优良的发光效率而被广泛应用于PDP中。长期以来工业上合成BAM蓝色荧光粉主要采用传统的高温固相法。虽然该法工艺简单,易实现规模化生产,但合成过程中一般需要1600℃长时间保温,生产过程中还常因原料混合的不均匀,造成反应不完全而含有α-氧化铝(α-Al2O3)、铝酸钡(BaAl2O4)、铝酸镁(MgAl2O4)等杂相,这些杂相易吸收紫外辐射和可见光而引起光衰。同时,固相法合成的BAM荧光粉颗粒呈六角片状,颗粒粒径分布较宽。这种粉体材料流动性差,不利于涂屏,需要进一步球磨,但球磨会破坏BAM晶体结构使荧光粉的发光性能急剧下降。因此,研究新的工艺技术来制备“非球磨化”高性能BAM蓝粉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对以硫酸铝铵、硝酸钡、硝酸镁、硝酸铕和碳酸钠为原料,采用控制反应沉淀法制备球形BaMgAl10O17:Eu2+蓝色荧光粉的工艺过程和BAM粉体的晶体结构及荧光粉的发光性能进行了研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表征了球形前驱体及其焙烧产物的形貌、结构及组成;利用热重-差示扫描量热技术(TG-DSC)分析了前驱体的热分解过程;利用激光粒度分析仪研究了粉体颗粒的粒径分布;通过荧光分光光度计、PMS-3荧光分析系统对制备的BAM蓝色荧光粉的综合发光性能进行了测试。研究发现温度、原料金属离子摩尔比、溶液pH值、颗粒在反应器中的平均停留时间、稀土离子的掺入量及热处理温度和时间是影响产物结构和性能的主要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在温度25~30℃,金属离子摩尔比Ba2+:Mg2+:Al3+:Eu3+=0.88:1.2:10:0.12,pH控制在7.8左右,颗粒在反应器中平均停留时间6h,总的连续通料反应时间控制在30h左右,搅拌速度1000rpm的条件下,制得BaSO4、Al(OH)3、MgCO3及Eu(OH)3组成的球形前驱体混合物,前驱体在1300℃下经活性炭热还原处理3h后得到球形BaMgAl10O17:Eu2+蓝色荧光粉。在此优化工艺条件下制备的球形BAM蓝色荧光粉相对发光亮度达到104%,色品坐标x=0.1446,y=0.0620,相关色温25000K,D50=7.20μm,平均粒径7.50μm,颗粒粒径分布在5~8μm之间,发射光谱峰值449nm,且热稳定性较固相法合成的蓝粉也有明显的改善。

全文目录


摘要  5-7
ABSTRACT  7-11
第1章 绪论  11-25
  1.1 引言  11-12
  1.2 PDP的发展状况及工作原理  12-13
  1.3 PDP用荧光粉及其发展状况  13-15
  1.4 PDP用BaMgAl_(10)O_(17):Eu~(2+)蓝色荧光粉的研究状况  15-17
  1.5 BaMgAl_(10)O_(17):Eu~(2+)蓝色荧光粉的发光机理  17-20
    1.5.1 二价铕离子激发态理论  17-18
    1.5.2 激活剂发光机理  18-19
    1.5.3 浓度猝灭  19-20
  1.6 BaMgAl_(10)O_(17):Eu~(2+)劣化机理  20-21
  1.7 BaMgAl_(10)O_(17):Eu~(2+)荧光粉合成技术发展  21-23
    1.7.1 高温固相法  21
    1.7.2 溶胶-凝胶法  21-22
    1.7.3 燃烧法  22
    1.7.4 喷雾热解法  22
    1.7.5 化学共沉淀法  22-23
  1.8 本论文的研究目标内容及意义  23-25
    1.8.1 研究意义  23
    1.8.2 研究目标  23-24
    1.8.3 研究内容  24-25
第2章 实验内容与方法  25-28
  2.1 主要实验原料及试剂  25
  2.2 主要实验设备  25
  2.3 BaMgAl_(10)O_(17):Eu~(2+)样品的制备  25-26
  2.4 微结构表征和性能测试方法  26-27
  2.5 本章小结  27-28
第3章 蓝色荧光粉BaMgAl_(10)O_(17):Eu~(2+)的制备  28-48
  3.1 引言  28
  3.2 制备工艺参数对BaMgAl_(10)O_(17):Eu~(2+)组成的影响  28-35
    3.2.1 温度的影响  28-29
    3.2.2 pH值的影响  29-34
    3.2.3 颗粒在反应器中平均停留时间的影响  34-35
  3.3 球形前驱体形成过程  35-41
    3.3.1 成核过程  35-36
    3.3.2 晶粒聚结生长  36
    3.3.3 前驱体的沉淀反应动力学  36-38
    3.3.4 球形前驱体的结构形成过程特征  38-41
    3.3.5 球形前驱体的粒径分布特征  41
  3.4 前驱体热处理过程  41-47
    3.4.1 前驱体热重-差热分析  41-44
    3.4.2 热处理温度对BaMgAl_(10)O_(17):Eu~(2+)合成的影响  44-46
    3.4.3 热处理温度对BAM蓝粉颗粒平均粒径的影响  46
    3.4.4 热处理时间对BAM合成的影响  46-47
  3.5 本章小结  47-48
第4章 BaMgAl_(10)O_(17):Eu~(2+)蓝色荧光粉性能测试  48-54
  4.1 BaMgAl_(10)O_(17):Eu~(2+)荧光分析  48-50
    4.1.1 发射光谱分析  48
    4.1.2 发射强度与Eu~(2+)含量的关系  48-49
    4.1.3 发射强度的其它影响因素  49-50
  4.2 相对亮度与热稳定性  50
  4.3 色品坐标分析  50-52
    4.3.1 Ba含量对y值的影响  51
    4.3.2 Mg含量对y值的影响  51-52
  4.4 粒度分析  52-54
第5章 结论和建议  54-56
致谢  56-57
参考文献  57-6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和待发表的论文  61

相似论文

  1. 溶胶—凝胶AAO模板法制备ITO准一维纳米结构,TB383.1
  2. 刚性环金属化铱(Ⅲ)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发光性能的研究,O641.4
  3. 微硅粉湿法提纯制备球形纳米二氧化硅,TB383.1
  4. 吡唑啉和咔唑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发光性能研究,O626.2
  5. 醛腙和吡唑啉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发光性能研究,O626
  6. 球形多孔材料及其改性对二氧化碳的吸脱附行为研究,X51
  7. 离子交换树脂基球形活性炭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的研究,TQ424.1
  8. PDP用蓝色荧光粉SrMgAl10O17:Eu2+的燃烧合成、表面改性及其发光性能的研究,TN104.3
  9. 不同链长的聚苯乙烯-聚丙烯酸(PS-PAA)球形聚电解质刷与蛋白质相互作用规律研究,O631.3
  10. 水溶液沉淀法制备超细球形氧化铝的工艺研究,TB383.3
  11. MIMO通信系统信号检测算法研究,TN919.3
  12. Takotsubo心肌病诊治2例,R542.2
  13. 超透镜中电磁波的传输,O451
  14. 球形凹模缩口工艺的理论研究及有限元模拟,TG386
  15.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制备分子印迹聚合物,O631.3
  16. 新型球形吸附剂制取无水乙醇实验研究,TQ223.122
  17. 球形催化剂的构建及其对甲醇的电氧化研究,O657.1
  18. 内外驱动兼备的球形机器人设计及性能分析,TP242
  19. 介孔SiO_2/聚酰胺反渗透复合膜的制备,P747
  20. 深井开采束状孔大规模落矿技术研究,TD235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一般工业技术 > 工程材料学 > 特种结构材料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