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山东民间故事中的愚笨书生形象分析

作 者: 刘聚
导 师: 李扬
学 校: 中国海洋大学
专 业: 中国古代文学
关键词: 愚笨书生 故事类型 角色功能 文化心理
分类号: I207.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17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在中国古代社会,历来存在着对于读书人的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和观念,一方面是崇尚“学而优则仕”的社会观念,读书——中举——做官被认为是个人奋斗的正统道路,尤其是在孔孟之乡的山东,也一直具有尊重知识、尊重读书人的传统观念。然而另一方面,在为数众多的山东民间故事当中,书生扮演的角色却是与传统的观念大相径庭。在众多山东民间故事当中,书生们丧失了作为社会权威表达者和中介的权威,他们不仅对于农业生产知识一无所知,甚至在诗词歌赋才能上,也并非那么精通,在与乡野村妇小儿的较量中也每每败下阵来。在山东的民间故事里,存在着数目众多的有关书生的反面形象这种状况,值得我们深加探讨。本文从这个问题入手,着重采取故事类型研究和人物角色及功能研究的方法对于愚笨书生这个角色在民间文学当中的发展演变、其故事的主要类型,以及他们在民间故事当中充当的角色功能,加以认真深入的讨论,并从民众的思想诉求以及价值取向方面加以讨论。认识到有关愚笨书生的民间故事大多存在于生活故事及部分民间笑话当中,它不是一个单独的故事类型,愚笨书生形象在巧女类型故事和三女婿类型故事当中出现最多,通常是对于书生的迂腐和无知加以嘲讽,从其充当的角色来看,愚笨书生们并不是故事的主角,而是充当主角的对立面,作为巧女或者聪明伶俐的三女婿等的陪衬存在,通过愚笨书生形象来达到给主角设置难题的目的,以此在表现主角的性格品质。对于愚笨书生成为民间故事当中被嘲讽的对象,我们认识到一方面这与中国传统的农本社会有关,根本上,是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所导致;另一方面,传统中国社会僵化的政治制度,严苛的取士观念,也造成了书生人格的异化,使他们离普通民众越来越远,统治集团的意识和普通民众的意识之间的分歧,是造成民间故事当中大量愚笨书生形象的直接原因。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8
前言  8-10
1 何谓愚笨书生  10-14
  1.1 知识成为阶层分化的标志  10-11
  1.2 知识分子内部的分化  11-14
2 愚笨书生故事类型的分析  14-26
  2.1 现今比较流行的几种分类方法  14-16
  2.2 从思想内容上对愚笨书生故事加以分类  16-26
3 愚笨书生角色类型及功能分析  26-36
  3.1 故事的角色与功能  26-27
  3.2 民间故事当中蕴含了民众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判断  27-28
  3.3 民间笑话当中的愚笨书生形象  28-29
  3.4 生活故事当中的愚笨书生形象  29-34
  3.5 愚笨书生往往充当故事的配角  34-36
4 愚笨书生故事的功能  36-44
  4.1 传统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与使命  36
  4.2 民间故事——民众社会心理的折射  36-38
  4.3 民间故事的多种作用  38-39
  4.4 民间故事的阶级特性  39-41
  4.5 愚笨书生形象产生原因  41-44
5 结语  44-46
参考文献  46-47

相似论文

  1. 中国古代男风视野下的《品花宝鉴》研究,I207.419
  2. 藏族民间故事类型研究,I207.9
  3. 柳永词的“世俗化”表现及其成因,I207.23
  4. “样板戏”故事的角色类型、功能结构及分类,I207.32
  5. 段成式《诺皋记》研究,I207.419
  6. 林语堂幽默理论渊源探析,I206.6
  7. 一个人的五四:张爱玲文化心理的两难,I207.42
  8. 云南少数民族原始宗教服饰研究,TS941.13
  9. 人间幸福的执著追求,G122
  10. 呼伦贝尔巴尔虎布里亚特民间故事类型研究,I207.7
  11. 中国民间故事中机智人物故事的文化意蕴,I207.7
  12. 旅游在阳朔反贫困中的角色与功能,F592.7
  13. 新视野中的乡土中国,I712
  14. 夏田村民间儿童游戏的民俗学考察,G613.7
  15. 非营利组织在社会保障社会化过程中的角色和功能研究,C913.7
  16. 达斡尔族民间幻想故事研究,I207.9
  17. 韩少功小说创作与巫楚文化释论,I207.42
  18. 儒家心理教育思想及其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D64
  19. 传统文化视野下的心理咨询与治疗之理论及实践探究,B849
  20. 含“和”建筑名称研究,G122
  21. 中国英语新闻网站在对外传播中的文化心理对接研究,G206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 > 民间文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