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糟鱼发酵过程中微生物菌群和风味变化的研究

作 者: 李改燕
导 师: 裘迪红
学 校: 宁波大学
专 业: 食品科学
关键词: 糟鱼 加工工艺 优势微生物 非挥发性物质 挥发性风味物质
分类号: TS254.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19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论文主要包括4方面研究内容:(1)选用鲻鱼为原料生产糟鱼,改进糟鱼加工工艺,得出糟鱼腌制的最佳加工工艺条件为:加盐量为8%,腌制温度为10℃,腌制时间为24 h;干燥最佳工艺条件为:干燥温度为40℃,风扇转速为低速,干燥时间为8 h;最佳糟制工艺条件为:甜酒药添加量为1%,有氧发酵时间为48 h,厌氧发酵时间为48 h。对糟鱼杀菌温度和时间条件优化,以感官评分为依据,得出糟鱼最佳杀菌工艺条件为,水浴杀菌温度95℃,杀菌10 min。在最佳加工工艺条件下,生产制得的糟鱼风味俱佳;(2)按照最佳加工工艺条件生产糟鱼,利用选择性培养基对糟鱼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形态观察和生理生化以及PCR鉴定技术和微生物自动鉴定系统鉴定微生物,得出糟鱼发酵过程中的优势微生物菌群为芽孢杆菌、葡萄球菌、乳酸细菌和酵母菌。芽孢杆菌是发酵前期和中期的优势菌群,葡萄球菌和乳酸细菌是发酵后期的优势菌群,酵母菌是整个发酵过程中的优势菌群;对优势菌群进行蛋白酶和脂肪酶试验,得出芽孢杆菌、乳酸细菌具有产蛋白酶和脂肪酶的特性,酵母菌具有产脂肪酶的特性;(3)利用常规化学分析法和气相色谱分析法对糟鱼发酵过程中非挥发性物质进行检测分析,得出氯化钠含量下降,总糖含量、还原糖含量、有机酸含量增加,蛋白质含量和盐溶性蛋白质含量下降,氨基氮含量先增加后下降,脂肪含量下降,脂肪酸含量增加,且非挥发性物质在发酵末期达到了一个动态平衡,说明发酵88 h生产的糟鱼感官品质稳定;利用SPSS软件对非挥发性物质与优势菌群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芽孢杆菌数与氨基氮含量为显著正相关,葡萄球菌数和酵母菌与游离脂肪酸含量成极显著正相关,这与优势菌的蛋白酶和脂肪酶试验结果相符;(4)对糟鱼发酵过程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GC-MS检测分析,共检测出42种风味物质,原料中检出15种,发酵40 h检测出10种,发酵88 h检测出25种。发酵88 h时,糟鱼中挥发性风味物质主要是一些羧酸类、酮类和酯类物质,含量达到88.8%,对糟鱼风味具有重要作用。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10
1 绪论  10-19
  1.1 糟鱼加工工艺  10
  1.2 发酵制品中的微生物及其作用  10-17
    1.2.1 发酵制品中常见微生物  10-12
    1.2.2 微生物在发酵中的作用  12-13
    1.2.3 发酵食品风味物质的来源  13-17
  1.3 立题意义与任务  17-19
2 糟鱼加工工艺研究  19-33
  2.1 材料与方法  19-23
    2.1.1 材料  19
    2.1.2 主要试剂  19
    2.1.3 主要仪器  19-20
    2.1.4 糟鱼加工工艺试验方法  20-23
    2.1.5 主要成份检测方法  23
    2.1.6 数据分析  23
  2.2 结果  23-31
    2.2.1 腌制工艺优化结果  23-26
    2.2.2 干燥工艺优化结果  26-28
    2.2.3 糟制工艺优化结果与分析  28-30
    2.2.4 杀菌工艺优化结果  30
    2.2.5 工艺改进后的糟鱼与传统糟鱼品质比较  30-31
    2.2.6 讨论  31
  2.3 小结  31-33
3 糟鱼发酵过程中微生物菌群的研究  33-52
  3.1 材料与方法  33-41
    3.1.1 样品  33
    3.1.2 培养基  33-37
    3.1.3 仪器与设备  37-38
    3.1.4 方法  38-41
  3.2 结果与分析  41-49
    3.2.1 原料与发酵过程中优势微生物  41-43
    3.2.2 优势细菌的分离鉴定  43-44
    3.2.3 优势乳酸细菌的分离鉴定  44-46
    3.2.4 优势酵母菌的分离鉴定  46-49
    3.2.5 优势微生物蛋白酶和脂肪酶的试验  49
  3.3 讨论  49-51
  3.4 小结  51-52
4 糟鱼发酵过程中非挥发性物质的变化  52-65
  4.1 材料与方法  52-54
    4.1.1 材料  52
    4.1.2 试剂  52
    4.1.3 仪器设备  52-53
    4.1.4 方法  53-54
    4.1.5 分析方法  54
  4.2 结果与分析  54-63
    4.2.1 食盐含量的变化  54
    4.2.2 总糖与还原糖含量的变化  54-56
    4.2.3 有机酸含量的变化  56-57
    4.2.4 粗蛋白质和盐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变化  57-58
    4.2.5 氨基氮的测定结果  58-59
    4.2.6 脂肪和游离脂肪酸的变化  59-62
    4.2.7 非挥发性风味物质变化与优势微生物菌群相关性分析  62-63
    4.2.8 讨论  63
  4.3 小结  63-65
5 糟鱼发酵过程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  65-70
  5.1 材料与方法  65
    5.1.1 材料  65
    5.1.2 仪器  65
    5.1.3 方法  65
  5.2 结果与分析  65-68
  5.3 讨论  68-69
  5.4 小结  69-70
6 结论与展望  70-72
  6.1 结论  70-71
  6.2 展望  71-72
参考文献  72-78
附录A 枯草芽孢鉴定图谱  78-80
附录B GC-MS 图谱  80-82
在学研究成果  82-83
致谢  83

相似论文

  1. 肉制品非烟熏上色增香技术研究,TS251.43
  2. 板栗花生牛奶的加工工艺研究,TS252.5
  3. 兴建综合性规模化饲料加工厂年产17万吨综合性饲料厂设计与建设,S816
  4. GH600热变形行为及显微组织分析,TG132.32
  5. YZ4102系列缸体柔性化加工技术研究,U464.131
  6. 湖北毛尖茶连续化加工关键技术研究及工艺优化,TS272.51
  7. 四叶片微陀螺结构设计与加工工艺研究,V241.5
  8. 机车车轮加工工艺分析与优化,U260.33
  9. 牛乳中必需氨基酸含量及其变化的研究,TS252.7
  10. 活性乳酸菌饮料加工工艺及后酸化研究,TS275
  11. 类Camembert干酪的加工工艺与风味物质的研究,TS252.53
  12. 传统鱼面加工工艺及储藏稳定性的研究,TS254.4
  13. 紫外激光微细加工实验研究,TG665
  14. 旋转超声磨削加工工艺及装置的研究,TG580.6
  15. 煤矿许用毫秒延期电雷管延期精度的实验研究,TQ565.2
  16. 高压黄油枪阀座加工工艺设计,TH162
  17. 30%苍耳素乳油加工工艺及药效评价,S482.2
  18. 面向CAPP的三维特征—知识混合零件模型构建研究,TP391.72
  19. 牦牛乳软质干酪加工工艺技术及其成熟过程中风味物质的研究,TS252.53
  20. 甘薯全粉的制备及挤压蒸煮特性研究,TS215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轻工业、手工业 > 食品工业 > 水产加工工业 > 水产食品加工与保藏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