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活性乳酸菌饮料加工工艺及后酸化研究

作 者: 王俊
导 师: 李安平
学 校: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专 业: 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关键词: 活性乳酸菌 饮料 加工工艺 稳定性 后酸化
分类号: TS27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24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活性乳酸菌饮料不仅营养丰富,具有多种保健功能(益气、补脾、提高人体免疫力等)、消化吸收率高等优点,而且风味佳,因此深受消费者喜爱。目前,活性乳酸菌饮料作为一种新型发酵乳饮料,加工工艺尚未完全成熟,货架期内产品存在沉淀多、后酸化严重、活性乳酸菌数量达不到行业标准要求等问题,影响了产品的推广。因此,我们对活性乳酸菌饮料加工工艺、稳定性及后酸化等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结果如下:不同复原乳灭菌温度和时间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温度为95℃、时间为20min获得的活性乳酸菌饮料稳定性较好。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和接种量作为参试因子,采用响应面法对发酵工艺优化,得到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39.86℃、发酵时间3.94h、接种量3.14%。活性乳酸菌饮料均质条件实验表明,当均质压力为20MPa、均质物料温度为15℃时获得的活性乳酸菌饮料稳定效果最佳。贮藏期间,活性乳酸菌饮料粘度不断减小。随稳定剂添加量的增加,粘度增大,流动性变差,活性乳酸菌饮料流体偏离牛顿流体,并且表观粘度变大。不同、乳化剂对活性乳酸菌饮料稳定性影响结果表明,混合乳化剂的使用效果好于单一乳化剂。当复合乳化剂添加量为1%(蔗糖酯:单甘酯=1:1)时,复合乳化剂的乳化效果最好。以耐酸性CMC-Na、PGA和黄原胶添加量作为参试因子,采用响应面法对活性乳酸菌饮料复合稳定剂配方进行优化,得到活性乳酸菌饮料的最佳配比为:0.30%的耐酸性CMC-Na、0.10%的PGA和0.06%的黄原胶。考察影响活性乳酸菌饮料后酸化因素表明:活性乳酸菌饮料贮存温度越高,后酸化越严重,饮料中的活菌数下降越快,1℃-6℃为活性乳酸菌饮料的最适贮存温度;保加利亚乳杆菌添加量是影响活性乳酸菌饮料快速后酸化的主要发酵剂,降低发酵剂中的保加利亚乳杆菌比例可延缓后酸化;当Nisin的浓度达100IU/ml时能延缓活性乳酸菌饮料的后酸化速度;添加牛胆盐可增加细胞的通透性,延缓活性乳酸菌饮料的后酸化速度。虽然溶菌酶的添加对后酸化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其成本较高。调整活性乳酸菌饮料中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控制后酸化进程。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9
1 绪论  9-17
  1.1 乳酸发酵饮料发展概况  9-10
  1.2 乳酸发酵饮料的生理保健功能  10-12
    1.2.1 治疗肠道功能紊乱,维持肠道菌群平衡  10
    1.2.2 抗肿瘤和免疫赋活作用  10-11
    1.2.3 降低胆固醇  11
    1.2.4 缓解乳糖不耐症作用  11
    1.2.5 延缓衰老  11
    1.2.6 其他功能  11-12
  1.3 国内外活性乳酸菌饮料研究现状  12-16
  1.4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16-17
2 活性乳酸菌饮料加工工艺研究  17-30
  2.1 材料与方法  17-20
    2.1.1 材料与试剂  17
    2.1.2 主要实验仪器  17-18
    2.1.3 实验方法  18-20
  2.2 结果与讨论  20-29
    2.2.1 灭菌条件对活性乳酸菌饮料稳定性的影响  20-21
    2.2.2 发酵工艺单因子试验  21-22
    2.2.3 响应面法优化发酵工艺  22-27
    2.2.4 均质条件对活性乳酸菌饮料稳定性的影响  27-29
  2.3 小结  29-30
3 活性乳酸菌饮料流变学特性及稳定性研究  30-43
  3.1 材料与方法  30-32
    3.1.1 材料与试剂  30
    3.1.2 主要实验仪器  30
    3.1.3 实验方法  30-32
  3.2 结果与讨论  32-42
    3.2.1 活性乳酸菌饮料流变学特性研究  32-34
    3.2.2 乳化剂对活性乳酸菌饮料稳定性的影响  34-35
    3.2.3 稳定剂对活性乳酸菌饮料稳定性的影响  35-36
    3.2.4 响应面法优化活性乳酸菌饮料稳定剂配方  36-42
  3.3 小结  42-43
4 活性乳酸菌饮料后酸化及活菌数研究  43-54
  4.1 材料与方法  43-45
    4.1.1 材料与试剂  43
    4.1.2 主要实验仪器  43
    4.1.3 实验方法  43-45
  4.2 结果与讨论  45-53
    4.2.1 贮存温度对活性乳酸菌饮料后酸化及活菌数的影响  45-46
    4.2.2 发酵剂中不同菌种比对活性乳酸菌饮料后酸化及活菌数的影响  46-47
    4.2.3 Nisin对活性乳酸菌饮料后酸化及活菌数的影响  47-49
    4.2.4 牛胆盐对活性乳酸菌饮料后酸化及活菌数的影响  49-50
    4.2.5 溶菌酶对活性乳酸菌饮料后酸化及活菌数的影响  50
    4.2.6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对活性乳酸菌饮料后酸化及活菌数的影响  50-52
    4.2.7 稳定性对活菌数的影响  52-53
  4.3 小结  53-54
5 结论与展望  54-57
  5.1 结论  54-55
    5.1.1 活性乳酸菌饮料工艺研究  54
    5.1.2 活性乳酸菌饮料流变学特性及稳定性研究  54
    5.1.3 活性乳酸菌饮料后酸化的研究  54-55
  5.2 展望  55-56
  5.3 研究的创新点  56-57
参考文献  57-62
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62-63
致谢  63

相似论文

  1. 自变量分段连续型随机微分方程数值解的收敛性及稳定性,O211.63
  2. 具有变截面臂架的格构式起重机结构计算分析方法研究,TH21
  3. 开关磁阻发电机供电系统仿真分析,TM31
  4. 多层卫星网络稳定性设计研究,TN927.23
  5. 分导飞行器多模型自适应控制,TP273.2
  6. 时滞系统的稳定性分析,TP13
  7. 离散非线性系统输入到状态稳定性研究,TP13
  8. 牡蛎蛋白饮料色泽变化及其控制技术研究,TS254.4
  9. 牡蛎蛋白饮料脱腥技术的研究,TS254.4
  10. 壳聚糖季铵盐金属配合物的热稳定性研究,O634
  11. 氯代甲氧基脂肪酸甲酯的合成及应用研究,TQ414.8
  12. 高产色素红曲菌株的选育及所产色素性质的研究,TS202.3
  13. 复杂布尔网络稳定性问题的研究,O157.5
  14. 渗流对尾矿坝稳定性影响的分析,TV649
  15. 辣椒碱/环糊精体系的表征及性能研究,TQ450.1
  16. 无铅玻璃粉的制备及性能研究,TQ171.6
  17. 气—水可压缩流物质界面的R-M不稳定性研究,O359.1
  18. 茶饮料质量安全研究,TS275.2
  19. 鹿血酒的制备、毒理学安全性及稳定性评价,TS262.91
  20. 烤烟打叶复烤片烟结构稳定性评价,TS443
  21. 长期不同种植模式下东北黑土理化性状和有机碳稳定性的差异研究,S153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轻工业、手工业 > 食品工业 > 饮料冷食制造工业 > 清凉饮料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