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溴化锂溶液在水平螺旋槽管壁面降膜吸收过程的数值研究

作 者: 冀洋锋
导 师: 梅宁
学 校: 中国海洋大学
专 业: 工程热物理
关键词: 水平螺旋槽管 溴化锂溶液 降膜吸收 传热传质
分类号: TB6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10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吸收器是吸收式制冷机组中最重要的部件之一,其性能对于整个机组的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管内冷却的水平管外降膜吸收被广泛地应用于吸收式制冷系统的吸收器中。本文对于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的吸收器中采用水平螺旋槽管使得管壁外表面形成覆盖全表面的液膜以增强传热传质进行了探讨。从理论上研究了溴化锂溶液在水平螺旋槽管壁面的降膜吸收过程,其结果为吸收器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基础。本文利用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同时考虑液膜表面张力和重力的影响,建立了溴化锂溶液在水平螺旋槽管外喷淋时形成降液膜吸收的数学模型,得出了液膜流动速度、厚度和传质方程的解析解,分析了槽道几何形状对于液膜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液膜在沿螺旋槽向下流动的过程中,槽道谷峰液膜较薄,槽道谷底液膜较厚;溴化锂溶液特殊的表面张力性质,使得螺旋槽管表面曲率、螺旋槽头数的变化对于液膜的厚度影响很小。但槽道深度对于液膜厚度的影响比较显著。随着槽道变深,起始位置的液膜减薄,且不同位置上的液膜在流过槽道谷底后更加均匀。对比分析显示,水平螺旋槽管的吸收性能优于光管。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加了螺旋槽后,管子壁面的湿润性能好于光管;另一方面,螺旋槽的存在增大了气体和液体之间的传质面积,使得汽液之间的传质性能更好。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10
1 绪论  10-23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0-11
    1.1.1 引言  10
    1.1.2 研究背景  10-11
  1.2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技术概述  11-19
    1.2.1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技术的原理  11-13
    1.2.2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优、缺点  13-15
    1.2.3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国内外发展概况  15-17
    1.2.4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技术发展趋势  17-19
  1.3 吸收器中降膜吸收的研究历史和现状  19-22
  1.4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22-23
2 溴化锂溶液在水平螺旋槽管壁面降膜形成分析  23-50
  2.1 溴化锂溶液在水平螺旋槽管壁面降膜吸收的物理过程分析  23-24
  2.2 水平螺旋槽管壁面的正交曲线坐标系  24-30
    2.2.1 水平螺旋槽管表面几何形状  24-25
    2.2.2 水平螺旋槽管壁面正交曲线坐标系的建立  25-27
    2.2.3 正交曲线坐标系中的物理量表达  27-30
  2.3 溴化锂溶液在水平螺旋槽管外壁面降膜吸收的模型建立  30-35
    2.3.1 控制体的选取  30-31
    2.3.2 溴化锂溶液在水平螺旋槽管壁面降膜吸收的物理模型  31-32
    2.3.3 控制方程和边界条件  32-35
  2.4 参量的无量纲化分析  35-39
  2.5 溶液在水平螺旋槽管壁面降膜吸收时液膜流动速度的求解  39-41
    2.5.1 拉梅系数及其一阶导数的近似  39-40
    2.5.2 液膜流动速度求解  40-41
  2.6 溶液在水平螺旋槽管壁面降膜吸收时液膜厚度的求解  41-45
  2.7 溴化锂溶液在水平螺旋槽管表面降膜吸收的传质分析  45-48
    2.7.1 传质控制方程的求解  45-48
    2.7.2 汽液界面的平衡条件  48
  2.8 本章小结  48-50
3 溴化锂溶液在水平螺旋槽管壁面降膜时液膜分布的实验研究和数值分析  50-58
  3.1 溴化锂溶液在水平螺旋槽管壁面降液膜分布的实验研究  50-51
  3.2 溴化锂溶液在水平螺旋槽管壁面降液膜分布的数值分析  51-57
    3.2.1 溴化锂溶液在水平螺旋槽管壁面的液膜厚度与速度分布  51-53
    3.2.2 溴化锂溶液在水平螺旋槽管表面降液膜的形成过程  53-54
    3.2.3 槽道几何形状对水平螺旋槽管壁面降液膜厚度分布的影响  54-57
  3.3 本章小结  57-58
4 溴化锂溶液在水平螺旋槽管壁面降液膜吸收的传热传质数值分析  58-64
  4.1 溶液在吸收时液膜内部温度场的分布  58
  4.2 水平螺旋槽管在溴化锂溶液降膜吸收过程中的液膜强化传热系数  58-60
    4.2.1 螺旋槽管壁面温度为均值时流体液膜强化传热系数  58-59
    4.2.2 螺旋槽管壁面温度变化时流体液膜强化传热系数  59-60
  4.3 传热传质数值分析  60-64
5 结论与展望  64-66
参考文献  66-70
主要符号表  70-72
硕士期间发表文章  72-73
致谢  73

相似论文

  1. 片状农业物料滚筒干燥计算机模拟,S226.6
  2. 多孔介质传热传质过程的数值模拟—烟叶烘烤过程模拟技术研究,TS41
  3. 盐酸—醋酸废液循环利用工艺的研究及其工业化初步设计,X703
  4. 鹿茸冻干过程的特性研究,TQ461
  5. 基于虚拟循环结构(火用)分析的水蒸发冷却技术高效利用的研究,TU831
  6. 真空压力浸漆烘干系统的研究与设计,TB79
  7. 直接空冷机组空冷单元喷雾增湿系统结构研究,TM621
  8. 地道通风系统的传热传质及降温效果分析,TU834
  9. 基于微波干燥生物材料的传热传质机理研究,TK6
  10. GAX循环氨水双膜传热传质过程的实验和模拟研究,TK124
  11. 胶合木梁中温度与湿度应力的研究,O344.1
  12. 内冷型溶液除湿装置研究与应用,TU834.9
  13. 太阳能干燥含水结晶硫酸铜技术的研究,TQ131.21
  14. 多孔陶瓷管式露点间接蒸发冷却器的研究,TU831.4
  15. 部分填充多孔介质复合腔体内流体流动及传热传质的研究,TK124
  16. 饲料调质器性能参数的试验研究,S817.12
  17. 亚氯酸钠降膜吸收二氧化硫的研究,X701.3
  18. 横纹管强化溴化锂吸收水蒸汽的传热传质实验研究,TK124
  19. 蒸发式冷凝器数值模拟与优化,TB657
  20. 中温对流条件下收缩性城市生活垃圾基元传热传质特性的研究,X705
  21. 红枣干燥过程数值模拟与分析,TS255.4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一般工业技术 > 制冷工程 > 制冷机械和设备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