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配电网线损在线计算分析与实践

作 者: 崔迎军
导 师: 黄伟;韩正新
学 校: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专 业: 电气工程
关键词: 配电网 线损分析 自动抄表系统 辅助决策支持
分类号: TM714.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183次
引 用: 3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线损率综合反映和体现了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生产运行和经营管理的水平,是电力企业的一项经济技术指标。目前,对于配电网线损的分析与研究多侧重于理论线损的计算方面,对在线统计线损的研究与分析不多,而在实际生产管理中却主要是使用统计线损,因此,很有必要加强对统计线损的管理和研究。本文重点研究了配电网供售电量的自动采集、数据加工处理,以及统计计算的过程,建立了典型的线损计算模型,实现了线损的自动生成及在线分析功能,通过实践结果表明了建立计算模型的正确性。并结合实际情况,对线损率的分析管理工作提出了合理建议。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
英文摘要  4-8
第一章 绪论  8-13
  1.1 引言  8
  1.2 国内外线损的发展现状  8-9
  1.3 加强配电网线损管理的必要性  9-10
  1.4 线损分析是降损的基础  10
  1.5 有关课题的提出  10-11
  1.6 论文的主要内容  11-13
第二章 配电网线损计算的理论基础  13-23
  2.1 线损的基本概念  13-16
    2.1.1 线损定义  13-14
    2.1.2 线损率  14
    2.1.3 线损的种类  14-15
    2.1.4 线损产生的原因  15-16
  2.2 配电网线损的结构  16-17
    2.2.1 电力网的线损模型  16
    2.2.2 配电网线损的研究对象  16-17
    2.2.3 配电网线损的组成  17
  2.3 配电网理论线损的计算方法  17-23
    2.3.1 配电网理论线损的概述  17-18
    2.3.2 几种常用的理论线损计算方法  18-23
      2.3.2.1 均方根电流法  18-19
      2.3.2.2 平均电流法  19-20
      2.3.2.3 等值电阻法  20-21
      2.3.2.4 其它方法  21-23
第三章 数据采集平台的构建  23-35
  3.1 概述  23-24
    3.1.1 自动抄表技术  23
    3.1.2 自动抄表采用的通讯方式  23-24
      3.1.2.1 低压电力线载波自动抄表  23-24
      3.1.2.2 采用总线方式自动抄表  24
      3.1.2.3 无线方式自动抄表  24
  3.2 数据采集系统结构  24-29
    3.2.1 中心主站  25
    3.2.2 计量表计  25-27
      3.2.2.1 表计的种类  25-26
      3.2.2.2 表计的设计特点  26-27
    3.2.3 采集系统通讯方案  27-29
      3.2.3.1 低压电力线载波扩频通信技术  27-28
      3.2.3.2 GPRS 通信技术  28-29
  3.3 采集系统工作原理  29-35
    3.3.1 计量综合信息采集系统工作原理  29-31
    3.3.2 数据信息的抄录  31-32
    3.3.3 电量数据的加工处理  32-35
      3.3.3.1 数据的质量位标志  33
      3.3.3.2 电量修补  33
      3.3.3.3 数据校验  33
      3.3.3.4 电量计算  33-34
      3.3.3.5 电量统计  34-35
第四章 配电网线损在线计算分析  35-47
  4.1 配电网线损管理的模式  35
  4.2 线损的自动生成  35-37
    4.2.1 线损自动生成的流程  35-36
    4.2.2 线损的计算公式  36-37
  4.3 线损的在线分析  37-43
    4.3.1 线损构成的分析  37
    4.3.2 线损的对比分析  37-39
      4.3.2.1 统计线损与理论线损的对比分析  38
      4.3.2.2 统计线损与计划线损的对比分析  38-39
      4.3.2.3 统计线损与其它周期的对比分析  39
    4.3.3 线损的考核分析  39-43
      4.3.3.1 不同电压等级的线损分析  39
      4.3.3.2 不同管理单位的线损分析  39-40
      4.3.3.3 不同考核对象的线损分析  40-43
  4.4 其它分析  43-45
  4.5 降低线损的措施  45-47
第五章 总结及展望  47-48
  5.1 总结  47
  5.2 展望  47-48
参考文献  48-52
致谢  52-53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的科研情况  53

相似论文

  1. 配电网故障定位与网络重构算法的研究,TM727
  2. 农村小水电上网对配电网线损的影响研究,TM727.1
  3. 地震应急辅助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与实现,TP311.52
  4. 逆变型分布式电源故障特性分析及配电网保护策略研究,TM77
  5. 广州萝岗配电网规划研究,TM715
  6. 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隔离方法的研究,TM862
  7. 基于电子电力变压器的最优潮流控制,TM76
  8. 基于粒子群优化和自抗扰控制理论的D-STATCOM控制系统研究,TM761.1
  9. 含微网配电网络接线模式研究,TM711
  10. 青浦配电网降损关键技术的研究,TM714.3
  11. 新型消弧及过电压保护装置的研制,TM862
  12. 基于GPRS的配电网远程数据采集系统,TM76
  13. 具有小电流接地故障选线功能的配网馈线监控装置的设计与研究,TM862
  14. 基于粒子群遗传混合算法的配电网重构研究,TM732
  15. 青浦电网10千伏配网重构研究,TM711
  16. 基于ZigBee的自动抄表系统的设计,TP212.9;TP274
  17. 基于JEE的科技项目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TP311.52
  18. 配电网可靠性与重要电力用户停电损失研究,TM732
  19. 数字化配电网通信规划研究,TM73
  20. 城市配电网规划及其技术评估方法研究,TM715
  21. 基于FPGA的配电网故障数据采集与处理,TM862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电工技术 > 输配电工程、电力网及电力系统 > 理论与分析 > 负荷分析 > 系统中能量损失的降低及无功功率的补偿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