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褐马鸡保护遗传学研究

作 者: 付玉明
导 师: 吴跃峰
学 校: 河北师范大学
专 业: 动物学
关键词: 褐马鸡 线粒体DNA 调控区 微卫星 遗传多样性 遗传结构 基因流 谱系
分类号: Q95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5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褐马鸡(Crossoptilon mantchuricum)是中国特有的珍稀濒危雉类,现仅分布于山西吕梁山脉和河北小五台及其附近地区。由于栖息地的片断化和丧失,种群分布范围狭小,已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IUCN、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均将其定为易危种,并被载入CITES附录I。本文利用两种不同遗传模式的分子标记——线粒体DNA控制区(mtDNA D-loop )和核DNA微卫星(short tandem repeats, STRs ),进行了褐马鸡的保护遗传学研究。期望本文的研究结果,能为制定这一珍稀濒危雉类的保护策略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野生种群(n=43)在长713bp的mtDNA片断中,共检测到18个变异位点,定义了14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h)与核苷酸多样性(π)分别为0.833、0.00378,与其它雉科鸟类相比,遗传多样性则明显处于较低水平。在3个地方种群中,小五台山种群两个多样性指数均最低,芦芽山种群和庞泉沟种群多样性指数相仿。较高的序列同源性和较低的线粒体DNA核苷酸多样性,提示历史上褐马鸡雌性的有效种群比较小。圈养种群(n=20)在长713bp的DNA片断中,仅检测到7个变异位点,表现出了极低的遗传多样性,单倍型多样性(h)与核苷酸多样性(π)分别为0.611、0.00369。根据检测到的变异位点定义了3个单倍型,表明圈养种群中存在3个母系。然而,这3个单倍型的基因频率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表明该种群等位基因频率发生了显著的偏斜,3个母系对后代的遗传贡献率存在着显著的差异。2.线粒体控制区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小五台山种群与芦芽山种群、庞泉沟山种群之间已经产生了显著的遗传分化(小五台山和芦芽山之间Fst=0.13008,p<0.001;小五台山和庞泉沟山之间Fst=0.40979,p<0.001),提示小五台山种群在母系遗传上,与另外两个种群已经发生了隔离。芦芽山和庞泉沟山种群之间没有显著的遗传分化(Fst=-0.01003,p=0.46847),表明这两个种群之间,历史上曾存在广泛的雌性基因流。基于邻接法(NJ)和简约法(MP)构建的系统发生树以及最简约网络跨度图,都支持褐马鸡线粒体单倍型分化成Clade I and Clade II两个进化枝。但种群间线粒体单倍型在系统发生上,尚未形成互为独立的单系群。3. 28对跨物种微卫星引物对褐马鸡样品的扩增率为46.4%。本文最终筛选获得的6对多态性微卫星位点,其多态信息含量(polymorphic information content, PIC)值最低为0.635,平均为0.736,远大于0.5的高多态性临界值。6个微卫星位点在褐马鸡野生种群中(n=43),共检测到44个等位基因。其中共享等位基因39个,特有等位基因5个。平均每个位点等位基因数为7.33个,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4.54个,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773,遗传多样性处于较高水平。这与用线粒体控制区所检测到的结果截然不同。线粒体DNA遗传多样性较低而核DNA遗传多样性较高的遗传模式表明,历史上褐马鸡雌性的有效种群比较小,该物种可能是一个进化历史比较短的的物种。在圈养种群中(n=20),检测到28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位点等位基因数为4.57个,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2.76个,平均杂合度为0.39,均低于野生种群。圈养种群平均近交系数达到17.3%,已经表现出小种群中普遍存在的遗传衰变。4.分子变异分析(AMOVA)表明,小五台山种群与庞泉沟种群之间发生了显著的遗传分化,而与芦芽山种群遗传分化不明显。此结果与用线粒体控制区标记所获得的结果略有差异。综合线粒体控制区与核内微卫星的检测结果,褐马鸡野生种群在遗传结构上可分为2个不同的类群:(1)河北小五台山种群(2)芦芽山和庞泉沟所属的山西吕梁种群。建议将褐马鸡划分为2个管理单元(MU) :(1)河北小五台山单元; (2)山西吕梁山单元。目前的圈养种群,由于建群时的奠基者数量过少,加上繁殖过程中谱系不清,缺乏科学的遗传管理,已经表现出了小种群普遍存在的遗传问题。为使该圈养种群能够长期有效地维持其遗传多样性,建议优化更新圈养种群的血缘,同时尽快建立谱系,加强繁殖过程中的遗传管理。

全文目录


相似论文

  1. 夏季湖光岩玛珥湖浮游细菌和浮游活性菌遗传多样性的比较,Q938
  2. 利用AFLP标记对四个多鳞鱚群体的遗传结构分析,S917.4
  3. 湛江北部湾深水海域马氏珠母贝四种壳色选育系F5的生长速度、生长模型及其遗传多样性的SSR分析,S968.31
  4. 河南省小麦纹枯病菌致病力分化及遗传多样性研究,S435.121
  5. 21个荷花品种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S682.32
  6. 中国玉米南方锈菌的分子遗传多样性和超微结构研究,S435.131.4
  7. 运用SRAP和SSR分子标记研究粉花石斛的遗传多样性和居群遗传结构,S567.239
  8. 铁皮石斛叶绿体微卫星的开发应用及其种间通用性研究,S567.239
  9. 夏南牛和皮南牛微卫星标记研究及生长发育模型的建立,S823
  10. 水葫芦对浮游动物群落及部分种群遗传结构的影响分析,X174
  11. 寄主型和迁飞型棉蚜在交配行为、mtDNA与共生菌相关基因上的分化,S433
  12. 黄淮麦区禾谷孢囊线虫ITS分子特征及遗传多样性分析,S435.121
  13. 豫、鄂、渝三省(市)小麦白粉菌群体遗传结构研究,S435.121
  14. 甘蓝型油菜线粒体DNA提取及基因表达分析研究,S565.4
  15. 中国大豆地方品种群体的遗传结构和连锁不平衡特征及主要育种性状QTL的关联分析,S565.1
  16. 我国栽培大豆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与青籽粒性状QTL的关联定位,S565.1
  17. 菊属及其近缘属植物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初步研究,S682.11
  18. 利用DNA分子标记研究梨、樱桃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S661.2
  19. 太湖猪卵巢组织FSHR基因表达水平与5’调控区多态性分析,S828
  20. 新疆维吾尔族与哈萨克族人群17个Y-STR基因座遗传多态性研究,R394
  21. 棉铃虫细胞色素P450基因CYP9A17v2启动子活性分析,S435.622

中图分类: > 生物科学 > 动物学 > 动物遗传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