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圣济总录》文献研究

作 者: 犬卷太一
导 师: 严季澜;林毅
学 校: 北京中医药大学
专 业: 中医医史文献
关键词: 圣济总录 成书背景 版本流传 引用文献
分类号: R2-5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21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圣济总录》,原名《政和圣济总录》,为北宋末年宋徽宗赵佶诏集国内名医,并出御府所藏撰成。全书共为200卷,卷帙浩繁,近二百八十万字。该书广泛收集了宋以前方书、宋当代医方及民间验方,辑录了约两万首方剂,按类编辑,内容颇为丰富,为中国现存较早的一部由政府组织编写的以收录方剂为主的综合性医学著作。此书首列运气、叙例、治法等项,相当于全书的叙论;以后自“诸风门”“诸痹门”“伤寒门”“霍乱门”“肝脏门”等起至“神仙服饵”止,共分六十六门,列有内科、外科、骨伤科、金创、胎产、妇科、儿科等常见病和多发病等诸多的内容,以及一些疑难病证的治疗方药,其中还载述了运气、祝由、食治、补益、针灸等内容。每门之中,又分若干病证,每一病症先论病因病机,次列方药治疗,条理清晰,词语简明。该书对后世研究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证治,包括中医脉法、处方用药、五脏病证,均有重要参考价值。内容十分丰富,集宋以前医方之大成,堪称宋代的一部医学全书。此书篇幅浩大,刊刻不易,所以传本较少。本文研究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以研究《圣济总录》成书以及相关文献内容为主。推断《圣济总录》从政和年间(1111-1118年)开始进入编纂,到重和(1118-1119年)或宣和(1119-1126年)年间编纂成书。通过对现存版本以及相关内容记载的研究作者认为:《圣济总录》刊刻发行的情况为,在金代大定年间(1161年-1189年)用原版初次印行。第二次刊行在大德四年(1300年),焦养直等13位编者在原政和版本的基础上修补利用江浙行省刊行。此时该书题改为《大德重校圣济总录》,由集贤学士焦养直撰序,并附记有校刊诸臣姓名。此后国内外各种版本都是在此本基础上衍变而成的。《圣济总录》在明代未再刊刻。第三次刊行在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有汪鸣珂等重刻补刻刊行。当时《圣济总录》已经没有足本,此乾隆刊本有残漏补缺部分,甚至儿科部分是补充了后人编纂的内容.因此乾隆本并非一好的版本。第四次刊行则在国外,日本文化十三年(1816年),江户医学馆杉本仲温等据吉田宗桂携日的大德原本用活字版刊行《聚珍本圣济总录》。当时江户医学馆刊刻用的底本吉田本《圣济总录》是足本,而且杉本仲温等参与此项工作的人员均为日本当时著名学者或其学生,因此江户医学馆所刊《聚珍本圣济总录》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江户医学馆发行《聚珍本圣济总录》后,此本于清末又传回中国。上海文瑞楼在民国八年(1919年)以《聚珍本圣济总录》为底本石印出版。国内外还现存几种古抄本。其中有些抄本是在《聚珍本圣济总录》刊刻前的仿抄元大德本的足本,因此文献价值较高。此外台湾国家图书馆收藏了清康熙年间的一种抄本,据该图书馆目录称是影元刊抄本,但经笔者将该抄本与大德本比较,发现两者版本款式完全不同:大德本为半叶八行、每行十七字,该抄本是半叶十一行、每行二十二字,而且笔者通过校勘两个版本的目录部分,发现有50多处差异。因此可以肯定台湾国家图书馆收藏的这个抄本并非影元抄本。笔者还对国内外《圣济总录》的古版本收藏情况进行了实地考察,弄清了各图书馆《圣济总录》古版本的收藏情况。并发现杏雨书屋收藏的大德本卷123、124、159、163、186共5卷和国图收藏的大德本卷12,在各种目录书中均没记载。大德本是《圣济总录》现存最早的版本,经统计:现存国内外收藏大德本一共有112卷,去其重复的卷数共存91卷,依然还阙109卷,现存的卷数不到百分之五十,并且保存的各卷里有的还缺叶。综合以上版本情况,笔者认为,若从校勘的角度来选择《圣济总录》版本的话,可作如下处理:以中日两国六家图书馆所藏的91卷大德本作为第一底本,所缺部分用江户医学馆《聚珍本圣济总录》来补充,作为第二底本,再用元抄本、元刻抄本和清乾隆刊本为校本进行精心校勘,就可以得到一个新的比较完善的《圣济总录》精校本。本文第二部分内容,主要研究《圣济总录》引用古医籍文献。因篇幅、时间有限,只是进行初步研究。通过研究可以看出,《圣济总录》引用文献有394个出处,其中引用文献49种、记载人名19个人。被引用最多的是《素问》183次,所占比例大约一半。其他援引文献按引用次数多少为序,依次是:《甲乙经》36次、《千金方》11次、《难经》10次、《诸病源候论》8次、《灵枢》7次、《金匮要略》6次、《脉经》5次、《外台秘要》3次、《伤寒论》3次等;按人名记载引用次数依次为:扁鹊6次、甄权5次、徒都子4次、葛氏4次、华佗3次、黄帝3次、岐伯2次、紫微夫人2次、陶隐居2次等。针灸门引用次数最多文献是:《甲乙经》33次、其次《素问》6次。引用《甲乙经》一书其中大多是《甲乙经》卷三诸穴的内容。还有记载“甄权云”的也有5次,此处有可能引用《甄权针经》的部分。由于《圣济总录》的引用方法都是节略记载,并且文字差异较多,因此不容易查到出处。其详细情况有待于进一步考证研究。本文对《圣济总录》引用文献的研究只是个开端,希望为以后的进一步挖掘研究奠定基础。

全文目录


目录  4-6
中文摘要  6-8
Abstract  8-11
前言  11-13
1 《圣济总录成书背景  13-20
  1.1 北宋时期的社会状况  13
  1.2 北宋时期的医疗制度  13-14
  1.3 北宋皇帝与医学  14
  1.4 宋徽宗赵佶对医药的贡献  14-18
  1.5 小结  18-20
2 《圣济总录》的编纂与流传  20-38
  2.1 《圣济总录》的编纂  20-24
    2.1.1 官修方书的成因  20
    2.1.2 《圣济总录》编纂年代的考证  20-21
      2.1.2.1 相关文献记载  20
      2.1.2.2 成书年代的考证推断  20-21
    2.1.3 参与编写人员的考证  21-23
      2.1.3.1 《政和圣济总录》编写人员  21-22
      2.1.3.2 参与《大德重校圣济总录》的人员  22-23
    2.1.4 小结  23-24
  2.2 《圣济总录》刊行情况的研究  24-32
    2.2.1 初次刊行情况的研究  24
    2.2.2 第二次刊行的情况研究  24-25
    2.2.3 《圣济总录纂要·凡例》中所说的版本情况的研究  25-26
    2.2.4 清乾隆刊本的版本情况的研究  26
    2.2.5 在日本的《圣济总录》刊行的情况研究  26-28
    2.2.6 上海文瑞楼重刊本的情况研究  28-29
    2.2.7 《圣济总录》古抄本的情况研究  29-31
    2.2.8 缩略本刊行情况的研究  31
    2.2.9 近年来《圣济总录》国内外出版发行情况研究  31-32
  2.3 小结  32-33
  2.4 大德本《圣济总录》以外其他版本收藏情况研究  33-34
  2.5 《圣济总录》流传情况的研究  34-38
    2.5.1 国内保存《圣济总录》足本的下限研究  34-36
    2.5.2 《圣济总录》传到日本情况的研究  36-38
3 大德本《圣济总录》现存藏本情况的考察研究  38-47
  3.1 中国大陆藏本  38-39
    3.1.1 国家图书馆  38
    3.1.2 中国中医科学院  38-39
    3.1.3 中国医科大学  39
  3.2 台湾藏本情况  39
    3.2.1 台湾(台北)国家图书馆  39
  3.3 日本藏本情况  39-40
    3.3.1 日本宫内厅书陵部  39
    3.3.2 日本杏雨书屋  39-40
  3.4 现存元大德本藏本真伪问题的考察  40-41
  3.5 现存元大德本版本来源问题的探讨  41-42
  3.6 小结  42-47
4 《圣济总录》引用文献的初步研究  47-77
  4.1 《圣济总录》中有关引用文献的记载  47-76
  4.2 小结  76-77
结论  77-79
参考文献  79-82
致谢  82-83
个人简历  83

相似论文

  1. 北宋医学分科对《圣济总录》病证分门的影响,R2-52
  2. 《花间集》研究,I207.23
  3. 《文章轨范》研究,I206.2
  4. 《圣济总录》心病方研究,R256
  5. 《绝妙好词》研究,I207.23
  6. 《圣济总录》中剂型和药引规律研究,R2-52
  7. 《情史》研究,I207.419
  8. 《史记志疑》研究,K206
  9. 宋代三焦辨证学说的研究——兼论三焦辨证发展史,R223
  10. 杨时宁与《宣大山西三镇图说》,K248
  11. 王符《潜夫论》研究,B234.93
  12. 《肘后方》版本定型化研究,R2-52
  13. 《苏沈良方》研究,R2-53
  14. 《证治准绳女科》的文献研究,R2-53
  15. 清代《黄帝内经》研究主要文献的研究,R2-53
  16. 岭南医家潘名熊《叶案括要》整理及相关研究,R2-53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中国医学 > 中医学丛书、文集、连续出版物 > 论文集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