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蓄水条件下蓄水沟水体与相邻土壤的盐分运移规律研究

作 者: 叶校飞
导 师: 解建仓;王涛
学 校: 西安理工大学
专 业: 水文学及水资源
关键词: 盐碱地 改排为蓄 水体—相邻土壤 盐分运移 循环压盐
分类号: S156.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7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土壤盐碱化是目前世界旱地农业面临的四大生态环境问题之一。传统的盐碱地治理依靠“大水压盐、洗盐,地下排水”的方法,将下渗的土壤盐分通过地下排水的方法排水洗盐。“以排为主”的做法使区域得到治理的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如灌排工程量大,费用高且灌排工程施工烦琐,系统需要外界持续人工干预;洗盐排水消耗过多水资源,不利于节水;区域地下水位下降,气候趋于干旱;排走的盐碱水污染了下游水源等问题。基于盐碱水也是一种水资源的理念,提出了“改排为蓄”治理模式,并在卤泊滩10年的治理实践中得到很好的应用,治理效果非常好。本文从长期不定期田间盐分观测试验说明了盐分的大体变化趋势,并从盐分扩散角度分析和设计了水体—相邻土壤水盐运移室内模拟试验,以此来求证蓄水条件下盐分在水土中扩散的方向及强度,为蓄水条件下盐碱地治理模式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主要结论有:1通过长期田间试验观测资料显示,从1999—2008年,耕作层土壤盐分由刚整理结束时的0.465%降低到0.210%,pH值由9.54降低到8.35,盐碱化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Cl-、S042-、HC03-等离子都得到大幅降低,有机质含量0.463%提高到1.18%,土壤得到有效改善,由重度盐碱地改造成为高产的良田。从实际效果说明了改排为蓄盐碱地治理模式是可行的。2水体—相邻土壤盐分运移试验结果表明,在蓄水条件下,土壤浸提液的盐分浓度由0.494%减少到0.34%,水体盐分浓度由0.07%增大到0.339%,盐分由土壤扩散到水体中,说明蓄水条件下可以减少土壤的含盐量。3由改进后的室内水体—相邻土壤盐分运移试验可知,与水体水平距离越接近的土壤,其含盐量变化越快,反之,与水体水平距离越远的土壤含盐量变化越慢,主要是因为土壤具有一定的吸附性,对盐分的运移有一定的阻力,盐分在土壤中运移需要一定的时间,我们认为,蓄水沟对田块土壤盐分的影响有一定的范围,超出这个范围,蓄水对土壤盐分的影响将会变得很小。4循环压盐模拟试验结果表明,通过蓄水深度和水体盐分浓度的循环变化,可以使上层土壤的盐分减少,下层土壤盐分增多,改变土壤盐分在垂直空间上的分布,可以达到加速压盐的效果,使土壤盐分快速的向下迁移。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9
1 研究背景及意义  9-19
  1.1 研究背景  9-10
  1.2 问题的提出  10-11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16
    1.3.1 水盐运动规律的模型研究  11-13
    1.3.2 土壤水盐运动理论研究  13-15
    1.3.3 蓄水条件下水盐运移  15-16
  1.4 论文的主要内容  16
  1.5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6-17
  1.6 难点与创新点  17-19
2 改排为蓄盐碱地治理模式简介  19-33
  2.1 理论基础  19-22
    2.1.1 区域四水转化—循环模型  19-20
    2.1.2 区域地下水渗流过程  20-21
    2.1.3 区域盐分迁移与转化过程  21
    2.1.4 蓄水沟与田间土壤之间的盐分关系  21-22
  2.2 卤泊滩基本情况  22-25
    2.2.1 地形地貌  22
    2.2.2 气候条件  22-23
    2.2.3 水文条件  23
    2.2.4 土壤与植被  23-24
    2.2.5 盐碱地的成因与特性  24-25
  2.3 盐碱地"改排为蓄"和谐生态治理的必要性  25-26
  2.4 "改排为蓄"和谐生态模式的提出  26-27
  2.5 "改排为蓄"和谐生态模式的基本思路  27-29
    2.5.1 基本思路  27-28
    2.5.2 机理分析  28-29
  2.6 综合治理的措施体系  29-33
3 试验研究  33-51
  3.1 田间试验观测  33-36
    3.1.1 试验目的  33
    3.1.2 试验内容  33
    3.1.3 试验材料与布置  33
    3.1.4 试验结果与分析  33-36
      3.1.4.1 地下水位的年际变化  34
      3.1.4.2 土壤pH值及含盐量的变化  34-35
      3.1.4.3 土壤有机质及各种离子含量的变化  35-36
  3.2 室内试验  36-51
    3.2.1 室内水体—相邻土壤盐分运移试验  36-38
      3.2.1.1 试验目的  36
      3.2.1.2 试验内容  36
      3.2.1.3 试验材料与布置  36-37
      3.2.1.4 试验步骤  37
      3.2.1.5 试验结果与分析  37-38
    3.2.2 改进的室内水体—相邻土壤盐分运移试验  38-45
      3.2.2.1 试验目的  38
      3.2.2.2 试验内容  38-39
      3.2.2.3 试验装置  39
      3.2.2.4 试验步骤  39-40
      3.2.2.5 试验结果与分析  40-45
    3.2.3 循环加速压盐试验  45-51
      3.2.3.1 试验目的  46
      3.2.3.2 试验内容及方法  46
      3.2.3.3 试验装置  46
      3.2.3.4 试验步骤  46-47
      3.2.3.5 试验结果与分析  47-51
4 土壤水盐运移数值模拟  51-60
  4.1 模拟方程及计算  51-54
  4.2 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对比分析  54-60
5 结论与建议  60-62
  5.1 结论  60-61
  5.2 建议  61-62
参考文献  62-67
致谢  67-68
附录  68

相似论文

  1. 季节冻土区路基水热盐运移规律的研究,U412.22
  2. 柽柳引种和新品种选育研究,S793.5
  3. 膜下滴灌棉田盐分运移规律及棉花生长指标对盐分响应的研究,S562
  4. 棉花膜下滴灌水盐调控及灌溉制度研究,S562
  5. 疏勒河灌区盐碱地改良技术试验研究,S156.4
  6. 黄河三角洲重盐碱地生态开发模式分析,S156.4
  7. 几种滨海盐碱地绿化植物耐盐特性研究,S718.4
  8. 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中度盐碱地蓖麻生育特性和养分吸收的影响,S565.6
  9. 微域种植条件下植物生长状况及土壤水盐运移规律研究,S152
  10. 蓄水条件下土壤过渡层水盐运移试验研究,S156.4
  11. 耐盐碱解磷菌的筛选及其对羊草生长的促进作用研究,S54
  12. 野生豆科牧草根瘤菌及其固氮活性的研究,S154.3
  13. 地下水浅埋微咸水滴灌盐碱地土壤水盐运移研究,S156.4
  14. 膜下滴灌土壤水盐运移特征与数值模拟,S275.6
  15. 膜下滴灌条件下盐碱地根—水—盐耦合机理研究,S156.4
  16. 河北滨海盐碱地和北京土石山区基盘法造林技术研究,S728.5
  17. 沧州滨海区盐碱地整理模式研究,F301
  18. 海水处理下油葵耐盐机制及其土壤盐分运移规律研究,S153
  19. 宁夏引黄灌区水稻节水控灌技术应用研究,S275
  20. 干旱盐碱地区毛泡桐花期营养调控防“早衰”技术的研究,S792.11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农业基础科学 > 土壤学 > 土壤改良 > 盐碱土改良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