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河西高台墓葬壁画娱乐图研究

作 者: 郑怡楠
导 师: 李天义
学 校: 兰州大学
专 业: 音乐学
关键词: 河西高台 艺术考古 墓葬壁画 粟特人 乐舞
分类号: J609.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1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河西高台地埂坡M4墓葬壁画娱乐图由是两幅图组成,即角抵图和击鼓图。这两幅娱乐图像绘制得惟妙惟肖,出神入化,非常生动,引人入胜。高台地埂坡M4号墓壁画角抵图,又可称之为相扑图,壁画中绘制有两人相向而对,作相扑,又称之为角抵,二人装束相同,上身穿束身短裙,下着紧身裤,打绑腿,赤脚;一人前腿弓曲后腿直蹬,一手平直前伸,一手后展,作进攻状;一人前腿直伸后腿弯曲,前手平伸后手斜展,作防守状。不同者防守者上衣着红色,而进攻者墨色线条勾勒。深目高鼻,浓眉,秃发留三撮,顶部剪发齐眉,左右辨发。装束、发饰和相貌,与击鼓图相同。从这幅壁画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些认识,第一,这种娱乐方式不是中原地区汉族的,而是来自少数民族地区的娱乐方式;第二,从事这种娱乐的是来自于西域或者其它地区的少数民族,不是汉族从事的娱乐方式。经过我们研究,娱乐图中人物有以下特点:第一,面貌高鼻深目,有类于中亚粟特人的特征;第二,削发饰带,具有西域地区龟兹、焉耆人的发饰;第三,身着翻领紧身短袍打绑腿。经考证他们属于寓居河西的粟特人。娱乐图内容击鼓图所击之鼓应当是出产于粟特康国或者安国的腰鼓,这种鼓,就是来自中亚地区康国和安国的小鼓,又名和鼓,一名加鼓,他的作用主要是应和正鼓(即大鼓)进行演奏;而表演的二人有可能是百戏中的角抵,这种表演首见西汉武帝,出自《史记·大宛列传》,因此角抵戏也有可能来自西域地区;其次我们不排除这种表演就也是康国或者安国的舞蹈,因为康国、安国、疏勒、高昌等地的舞蹈都是二人舞蹈,只是舞姿和表演服饰不完全一样。通过对墓葬祥瑞图的分析,这种图像绘制于一般普通人的墓葬中严重违背礼制,这是中原动荡战乱分裂时期的产物,我们认为这个时期就是十六国时期,由此可以确定该墓葬是十六国时期的墓葬或者更晚时期的墓葬。十六国时期河西高台一带生活着羌、胡、鲜卑和粟特人,特别是粟特人到北魏末年代表西魏出使突厥。高台墓葬娱乐图的意义在于十六国时期河西地区音乐舞蹈在民族大融合的基础上也开始融合,西凉乐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的。

全文目录


内容提要  4-5
Abstract  5-8
绪论  8-15
第一章 河西高台M4墓壁画娱乐图人物身份考证  15-24
第二章 河西高台M4墓壁画娱乐图内容考释  24-31
第三章 河西高台县M4墓葬壁画年代考证  31-50
第四章 河西高台地区的居民与西域胡人聚落  50-54
结论  54-55
研究生学习阶段主要研究成果  55-56
主要参考文献  56-57
后记  57

相似论文

  1. 北朝在华粟特人服饰研究,J523.5
  2. 甘青地区新石器时代乐舞资料浅论,K879.4
  3. 北魏平城时期墓葬壁画研究,K878.8
  4. 《诗经》乐舞研究,I207.22
  5. 隋唐粟特乐器研究,J609.2
  6. 布达拉宫卡尔乐舞研究,J722.2
  7. 魏晋南北朝乐舞赋研究,I207.22
  8. 先秦音乐教育研究,J60-4
  9. 论“艺术皇帝”李隆基对唐代乐舞繁荣的贡献,J709.2
  10. 周代宴饮诗研究,I207.22
  11. 敦煌莫高窟第148窟乐舞壁画研究,J218.6
  12. 北齐宫廷乐舞文化研究,J609.2
  13. 乐舞神灵——江西省婺源长径傩舞的民俗文化形态解析及其仪式音乐研究,J722.2
  14. 台湾原住民族乐舞音乐的发展研究,J609.2
  15. 汉赋中的社会风俗散论,I207.22
  16. 中国境内发现的粟特人墓葬相关问题研究,K878.8
  17. 辽墓乐舞图像考古学观察,K879.4
  18. 汉代墓葬艺术中的车马出行图像研究,K878.8
  19. 我国上古时期祭祀文化之乐舞精神,J709.2
  20. 娱情与教化的困惑,I207.22
  21. 粟特人对鄂尔浑回鹘(回纥)的影响研究,K289

中图分类: > 艺术 > 音乐 > 音乐理论 > 音乐史 > 中国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