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分析

作 者: 唐定燕
导 师: 杨定华
学 校: 云南财经大学
专 业: 国际贸易学
关键词: 产业集聚 区域经济 经济增长 地区差距
分类号: F127;F22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1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经济全球化时代下产业活动的空间分布不仅没有趋于均衡反而更加集聚化,产业集聚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经济现象。我国东部地区产业集聚显著使其率先成为经济发达地区,可见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日益凸显。目前关于产业集聚与地区差距研究存在以下两个问题。一是虽然基本确定产业集聚与地区差距的关系,但未涉及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因素;二是即使以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比重简单衡量区域差异水平,据此建立回归模型来判断相关因素对区域经济差异的正反效应,仍没有度量各因素对区域差距的解释程度。本文对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进行因素分析并量化各因素对区域差距的解释程度,是国内该领域研究的重要补充。本文从产业集聚角度分析区域经济发展差距问题,而不是单纯的产业集聚问题或者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问题,为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找到了一个新颖的研究视角——新经济地理学。继而从新经济地理学角度考察产业集聚发生机制以及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并对地区经济差距进行实证分析,根据回归模型结果和地区差距分解结果解释影响经济增长和地区经济差距的因素,从而得出着力促进消费扩大内需、实行产业集聚政策是稳定经济增长和实现地区协调发展的一个有效途径这一结论。此结论及其政策启示对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调整具有一定借鉴意义,因而本研究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在实证模型方面,本文建立了区位与要素、经济结构与政策、新经济地理三大类因素对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回归模型,采用可行广义最小二乘估计方法(FGLS)以解决组间异方差和组内自相关问题,并对省级面板数据作了三个重要的技术处理:对所有解释变量做滞后一期处理以减少联立内生性;使用价值指数和价格指数剔除价格因素影响;将被解释变量人均生产总值取对数使斜率系数含义为各因素对经济增长率的影响。在地区差距分解方面,本文以基尼系数度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采用基尼系数的回归分解法把地区差距分解成回归方程中解释变量的贡献和残差的贡献,量化了各集聚因素对地区经济差距的解释程度。研究发现:由于现实的约束延长教育年限、鼓励专利申请和实行固定资产投资拉动政策都在不同程度上降低了经济增长率,对缩小地区经济差距有一定效果。地区对外开放度和沿海区位优势对经济增长仍有显著作用,但政府对社会资源的过度控制严重阻碍了经济持续增长。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具有空间特征,产业集聚和第三产业发展导致沿海地区的交易成本分散力效应增强、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力度减弱,相反非沿海地区的后发优势越来越显著。新经济地理学所强调的消费市场规模、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和企业密集度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在促进全国经济快速增长同时拉大了地区经济差距,为经济增长和地区差距问题的解决带来了新的政策启示。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9
第一章 引言  9-13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9-10
  第二节 研究对象与方法  10-11
  第三节 基本思路  11
  第四节 创新与不足  11-13
第二章 产业集聚区域经济发展研究的文献综述  13-20
  第一节 区域经济发展研究的文献综述  13-16
    一、地区经济差距的趋势判断  13-14
    二、地区经济差距的因素分析  14-16
  第二节 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的文献综述  16-20
    一、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  16-18
    二、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差异关系  18-20
第三章 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理论  20-28
  第一节 产业集聚的内涵界定  20-21
  第二节 产业集聚的竞争优势  21-22
  第三节 产业集群的演进机理  22-24
  第四节 基于产业集聚的区域经济增长理论  24-25
  第五节 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视角  25-28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实证研究—基于新经济地理学  28-50
  第一节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回归模型  28-36
    一、变量的选取和解释  28-31
    二、数据处理说明及统计描述  31-33
    三、模型估计及结果  33-36
  第二节 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回归分解及结果  36-39
  第三节 结果分析  39-50
    一、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分析  39-45
    二、地区经济差距的分析  45-50
第五章 政策启示与总结  50-52
  第一节 促消费扩内需政策  50
  第二节 产业集聚政策  50-51
  第三节 总结  51-52
参考文献  52-57
致谢  57-58
在读期间研究成果  58

相似论文

  1. 织里童装产业集聚发展研究,F426.86
  2. 教育均等化,G522.3
  3. 研究生教育规模与经济增长关系之研究,G643
  4. 重庆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演变与重庆经济发展研究,F127
  5. 扩展与深化中俄农业合作的战略与对策研究,F351.2
  6. 区域经济法基本问题研究,F127
  7. 东北三省区域经济增长的趋同性研究,F127
  8. 黑龙江省建设东北亚经济贸易开发区研究,F127
  9. 地震灾后重建中的人力资源开发研究,F249.2
  10. 哈大齐地区高等职业教育与工业走廊建设协调发展研究,G719.2
  11. 中部地区城乡收入极化程度变化研究,F127
  12. 基于制造业集聚视角的吉林省经济增长研究,F427
  13. 山东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F127;F224
  14.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F124
  15. 人力资本对青岛市经济增长影响研究,F127;F224
  16. 中部地区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F205;F127
  17. 外商直接投资对于吉林省经济增长影响研究,F832.6;F127
  18. 创业风险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分析,F124;F224
  19. 对外贸易促进越南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F133.3;F224
  20. 贵州省高等教育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计量研究,G527;F127
  21. 基于低碳经济的广西产业结构优化研究,F205

中图分类: > 经济 > 经济计划与管理 > 经济计算、经济数学方法 > 经济数学方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