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青少年自我品德修养研究

作 者: 张琳
导 师: 黄晋太
学 校: 太原理工大学
专 业: 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 青少年 思想政治教育 主体意识 自我修养
分类号: G4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3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当代青少年面对的道德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使青少年的品德发展呈现出许多独特的时代特征。青少年在道德教育中表现出更为强烈的主体意识,这对道德教育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同时,因传统道德教育失位而造成的青少年犯罪、轻生等相关新闻屡屡见诸报端,严峻的现状一次次拷问着青少年品德教育的政策制定者和教育者。青少年时期是道德品质发展的关键期。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理论,我们认识到在这段长达近二十年的道德认知发展过程中,青少年的道德评价标准处在不断地变化之中。在这段时期,如何通过适当教育减少青少年出现不良道德行为,始终是学校、家庭、社会关注的焦点。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青少年道德品质的发展,围绕着这个主题制订了大量相关的政策,这些政策以及由此展开的教育行为,对培养青少年的道德修养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如今,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青少年表现出愈发强烈的自我意识,他们追求自由、个性张扬,希望得到社会和他人更多的关注。受教育者这种主体意识极大增长的变化,使得原有教育方式开始表现的有些力不从心。如何形成适合新一代青少年的道德教育方式,成为当今教育者面临的作主要的问题。因此,在促进青少年道德发展的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者肩负着比以往更重的责任。他们需要以更深刻的洞察力,去发现新时期青少年的群体特点;需要以更多的人文关怀,设身处地的为青少年品德的健康发展寻求冷酷说教之外的途径;也同样需要以开阔新的思维,着力营造有助于青少年实现自我品德修养的社会氛围。在新型的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家长都要摒弃过去以“命令者”自居的心理,首先要科学地了解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和需求,结合他们道德观念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从他们所面临的现实生活出发,把发挥青少年“主动性”作为道德教育的出发点。教师和家长要学会和青少年进行平等的对话,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在教学和生活中通过创设道德教育情境,对青少年进行启发式教学。新型思想品德教育“以人为本”的特质并非对青少年放手不管,而是要消除原有思想品德教育中强制性、标准化的弊端,给予青少年足够的关注和引导,帮助他们运用主观能动性辨别自身的行为是否符合良好道德品质的要求,最终使青少年获得自我品德修养的能力。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10
引言  10-12
第一章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育人作用弱化  12-18
  1.1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对青少年"主体"的关注  12-15
    1.1.1 青少年直接向社会学习最初的道德观念  12-13
    1.1.2 青少年逐步实现道德认知的自我社会化  13-14
    1.1.3 青少年道德认知发展具有明显的阶段性  14-15
  1.2 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定位偏离  15-18
    1.2.1 把思想政治教育仅看做一门学科,只做知识性的传授  15-16
    1.2.2 把思想政治教育仅看做一种政治宣传,只强调对内容的识记  16-18
第二章 新兴青少年流行文化对传统教育的挑战  18-26
  2.1 解析新兴青少年文化的社会影响  18-22
    2.1.1 "韩流"风靡彰显青少年对"人性"的呼唤  18-19
    2.1.2 "网络同居"折射青少年巨大压力下的无奈选择  19-21
    2.1.3 "网络自拍"和"街球"时尚,青少年新时代的自我表达  21-22
  2.2 传统教育方式难以适应当今青少年的新需求  22-26
    2.2.1 传统的思想品德教育方式难以激发青少年的主体选择意识  23-24
    2.2.2 传统的思想品德教育方式难以应对当代青少年品德的多样性  24-25
    2.2.3 传统的思想品德教育方式难以弥合青少年道德认知的矛盾性  25-26
第三章 新型思想政治教育对传统教育方式的突破  26-44
  3.1 寻找新型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的突破口  26-29
    3.1.1 学校教育环境影响青少年品德发展  26-28
    3.1.2 家庭氛围影响青少年品德发展  28-29
    3.1.3 个体特征影响青少年品德发展  29
  3.2 新兴教育途径对传统方式的突破与完善  29-44
    3.2.1 转变学校教育方法实现青少年品德的自我教育  30-36
    3.2.2 丰富家庭教育手段实现青少年品德的自我教育  36-40
    3.2.3 树立自我教育观念完成青少年品德的自我教育  40-44
结语  44-46
参考文献  46-48
致谢  48-50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50

相似论文

  1.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与儒学传统思想的继承,G633.2
  2. 儒家教育思想中的主体间性思想研究,G40-09
  3. 体育动漫影响青少年篮球价值取向原因探究,G841
  4. 扩招后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研究,G643.1
  5. 视觉文化环境下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探析,D432.62
  6. 离异家庭与非离异家庭青少年的家庭幸福感与心理健康关系的比较研究,G449
  7. “网络红人”现象及其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冲击,G41
  8.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主观能动性研究,G641
  9. 我国大众传播中青少年体育明星崇拜现象分析,G80-05
  10. 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64
  11. 陕西省优秀青少年竞走运动员技术动作和训练现状的调查分析,G821
  12. 青少年学生担忧倾向性:结构、测量及特点研究,B841
  13. 道德榜样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效性研究,G641
  14. 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作用研究,G647.38
  15. 网络游戏成瘾青少年感觉寻求水平和事件相关电位CNV实验研究,R749.99
  16. 青少年自我概念、应对方式与心理压弹力关系的研究,B844.2
  17. 新时期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析,D267.6
  18. 税务系统反腐倡廉思想政治教育研究,F812.42
  19. 亲子关系对青少年网瘾的影响剖析与游戏治疗策略设计,D669.5
  20. 交往视野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G641
  21. 建立虚拟班级对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G641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思想政治教育、德育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