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基于rDNA ITS序列分析对10株野生桑黄菌属、种鉴定及其系统发育进化的研究

作 者: 高凯
导 师: 宋新华
学 校: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专 业: 遗传学
关键词: 桑黄 固体培养 rDNA ITS序列分析 属、种鉴定 系统发育进化
分类号: S567.3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5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论文对野生桑黄菌种的固体发酵培养、基于ITS序列分析对野生桑黄菌属、种鉴定及系统发育进化进行了研究。由于受到外部环境的多重制约,在自然界形成的子实体较稀少,而人工栽培受到的环境和技术制约又很大,加之桑黄的用量又日益增多,特别是韩国、日本对我国野生资源掠夺式的收购,桑黄的存在量已经越来越少。采用发酵培养的桑黄菌丝体,其所含的成分均类似于自身子实体的活性成分,而且相对于人工栽培周期时间短,在短期内获得大量的桑黄菌丝体不受外部环境限制,大幅度降低药用真菌作为“药性”的成本,产量和质量都相对较高,为进一步研究桑黄菌丝体奠定了基础,采用发酵培养桑黄菌丝体越来越受人类的关注。因此本论文对野生桑黄菌种进行了固体发酵培养,以期通过人工培养的方法获得桑黄子实体及其后期分子鉴定所需的材料。研究表明采用子实体组织分离法分离活化桑黄菌母种,用常用的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培养基,在pH6.0、温度28℃、水量为55%的环境下最适宜菌丝体的生长。为桑黄菌种生产、菌丝体发酵及子实体人工栽培培养基配方和条件的确定提供了参考,也为进一步研究野生桑黄菌的属种鉴定及系统发育进化奠定了基础。目前关于桑黄的种名还有争议,其主要来源于菌物的子实体,由于本身鉴定的困难,使得药用真菌桑黄在开发和应用中,频频出现“同物异名”、“同名异物”的现象。形态学观察只能象征的初步判断,不能从根本上鉴定桑黄野生菌‘种’的分类阶元,而真菌最终的分类鉴定有赖于序列的测定,分析被试菌种与基因序列库中已知菌种的同源性。这样允许少量的序列分析误差或少量错配,不仅用于分类鉴定,还可对真菌类群作系统发育分析。利用rDNA ITS序列分析中的2条通用引物(ITS1和ITS4),PCR扩增出10条目的片段,将PCR扩增产物割胶纯化、克隆与测序,通过MEGA4.1软件对测序的结果和GenBank中已知的相似序列进行聚类分析,用Neighbor-Joining法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研究结果表明实验所用菌种均为针层孔菌属,即Phellinus。其中S1、S4、S6、Rh、Sc鉴定为鲍氏针层孔菌,即Phellinus baumii;S2、S3、S5、S7、Gy鉴定为裂蹄针层孔菌,即Phellinus linteus。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10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0-20
  1.1 药用真菌桑黄概述  10-16
    1.1.1 桑黄的分类学地位  10
    1.1.2 桑黄的基原物质讨论  10
    1.1.3 桑黄的寄主及地理分布  10-11
    1.1.4 桑黄的形态特征  11
    1.1.5 桑黄的人工培养  11-12
    1.1.6 桑黄的化学成分  12-13
    1.1.7 桑黄的药理作用  13-16
    1.1.8 结语  16
  1.2 真菌rDNA 结构及ITS 序列分析在真菌分类鉴定的依据  16-19
    1.2.1 真菌rDNA 结构  17-18
    1.2.2 ITS 序列分析在真菌分类鉴定的依据  18-19
  1.3 本文研究的目的、意义  19-20
第二章 野生桑黄菌种的培养  20-26
  2.1 材料与方法  20-22
    2.1.1 材料  20-21
    2.1.2 方法  21-22
  2.2 结果与分析  22-25
    2.2.1 野生桑黄的培养特性  22
    2.2.2 桑黄菌种的培养  22-23
    2.2.3 桑黄菌种的形态学鉴定  23-25
  2.3 结论  25-26
第三章 10 株野生桑黄菌分类阶元(属、种)鉴定及系统发育进化的研究  26-40
  3.1 材料与方法  26-29
    3.1.1 材料  26
    3.1.2 方法  26-29
  3.2 结果与分析  29-39
    3.2.1 基因组DNA 的提取  29
    3.2.2 PCR 扩增产物  29
    3.2.3 桑黄菌株的序列  29-36
    3.2.4 10 株桑黄菌种间的遗传距离  36
    3.2.5 10 株桑黄菌菌株基于ITS 序列的分子鉴定  36-39
  3.3 结论  39-40
参考文献  40-44
致谢  44-45
作者简介  45

相似论文

  1. 桑黄(P.baumii Pilát)胞外多糖的液体发酵条件优化及免疫活性研究,R285
  2. 旋毛虫肌幼虫体外培养的研究,R383
  3. 桑黄多糖的提取及其对小鼠急性酒精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R285.5
  4. 药用真菌桑黄化学成分的研究,R284
  5. 蛹虫草人工培养技术及其主要有效成分调控的研究,S567.35
  6. 重组人心肌肌钙蛋白I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R392
  7. 桑黄抗肿瘤活性物质的提取及活性检测,R285
  8. 桑黄胞内多糖的分离纯化、活性及理化性质研究,R284.1
  9. 桑黄黄酮类成分及制剂研究,R283
  10. 药用真菌桑黄发酵产物药理作用的研究,R285
  11. 桑黄抗氧化活性成分的筛选及其分离纯化,S567.39
  12. 桑黄、蛴螬药用活性成份的分离纯化与功能研究,R282.7
  13. 桑黄液体发酵和桑黄多糖提取纯化的研究,S567.39
  14. 桑黄多糖研究,R284
  15. 西藏部分地区土壤淡色丝孢菌物种多样性研究,S154.3
  16. 冬虫夏草无性型的鉴定和生长特性研究,S567.35
  17. 杏鲍菇高效栽培技术及其液体菌种的应用研究,S646
  18. 桑黄菌固体和液体培养基优化及人工栽培研究,S646.9
  19. 牛亚科家畜GH基因系统分化的研究,S823
  20. 桑黄液体发酵生产多糖的研究,S567.3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农作物 > 经济作物 > 药用作物 > 菌类 > 其他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