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空间网壳结构主动抗震控制理论与试验研究

作 者: 曹伟
导 师: 王社良
学 校: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专 业: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关键词: 网壳结构 压电材料 压电主动杆件 主动控制 数值分析 振动台试验
分类号: TU352.1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7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随着建筑结构向大型化发展,将智能材料应用于建筑结构的主动抗震控制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压电智能结构就是目前的研究重点之一。主动控制是当前结构振动控制领域的高新技术,它涉及结构动力学、材料科学、信息控制理论、传感技术、计算机科学、测量技术和地震工程等多门学科。由于它具有控制效果好和适应能力强等优点,目前已成为航空航天、土木建筑、机械工程及车辆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并且在上述一些领域中得到了较好的应用。因此,开展应用压电材料进行结构主动抗震控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压电材料具有正压电效应和逆压电效应,它既可以作为传感器又可以作为作动器。将压电作动器集成于结构主体杆件之中研制的压电主动杆件布置到工程结构之中,即可形成压电智能结构。实践证明,压电智能结构具有高效率控制和自适应等优点。本文介绍了主动控制技术在土木工程结构减震控制中的应用,建立了网壳结构的主动控制模型,给出了相应的主动控制方法,分析了LQR和LQG主动控制算法的特点。应用Matlab软件,编制了LQR主动控制算法程序,并对一网壳模型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主动控制效果进行了计算机数值分析。结果表明,文中给出的控制方法能够有效减小网壳模型结构的地震响应,主动控制效果非常明显,般情况下结构的地震位移响应可减小40%左右。为了验证文中所提主动控制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本文加工制作了一个跨度为1.6米,矢高为0.16米的六星型穹顶网壳模型结构。基于压电材料的压电作动效应,研制了一种新型压电主动杆件,并将8根新型压电主动杆件布置到网壳模型结构之中,进行了设置8根新型压电主动杆件网壳模型结构的主动抗震控制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文中研制的压电主动杆件不仅可以有效地抑制和减小结构的地震响应,而且构造简单,容易集成,自适应能力强,是一种较好的主动控制元件。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10
1 绪论  10-16
  1.1 引言  10-11
  1.2 结构振动控制概述  11-13
    1.2.1 主动控制  11-12
    1.2.2 被动控制  12-13
    1.2.3 半主动控制  13
    1.2.4 混合控制  13
  1.3 压电智能结构研究概况  13-14
  1.4 网壳结构减震控制研究现状  14-15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5-16
2 结构主动控制概述  16-26
  2.1 引言  16
  2.2 主动控制系统的组成  16-17
  2.3 主动控制的减震机理  17-18
  2.4 主动控制算法  18-24
    2.4.1 最优控制算法  19
    2.4.2 受控结构的状态空间描述  19-20
    2.4.3 确定性激励下的线性二次型(LQR)经典最优控制  20-23
    2.4.4 随机性激励下的线性二次型Gauss(LQG)控制  23-24
  2.5 本章小结  24-26
3 压电理论介绍、压电主动杆件设计及测试  26-43
  3.1 引言  26
  3.2 压电材料介绍  26-28
    3.2.1 压电效应  26-27
    3.2.2 压电材料的发展  27-28
  3.3 压电材料的本构关系—压电方程  28-31
  3.4 压电主动杆件设计  31-33
    3.4.1 压电片  31
    3.4.2 压电堆  31-32
    3.4.3 压电主动杆件的设计  32-33
  3.5 压电主动杆件测试  33-42
    3.5.1 压电堆基本参数  33-34
    3.5.2 理论值(理想状态)  34-35
    3.5.3 压电主动杆件测试  35-42
  3.6 本章小结  42-43
4 空间网壳模型结构设计及主动控制数值分析  43-55
  4.1 引言  43
  4.2 压电网壳模型结构设计  43
  4.3 网壳模型结构分析基本假定  43-44
  4.4 数值分析的目的和主要步骤  44-45
  4.5 LQR最优控制下的数值分析  45-54
    4.5.1 地震波的选取与调整  45-46
    4.5.2 地震作用下的LQR最优控制比较分析  46-54
  4.6 结果与分析  54
  4.7 本章小结  54-55
5 空间网壳模型结构主动抗震控制试验研究  55-71
  5.1 引言  55
  5.2 网壳模型结构主动抗震控制试验  55-56
  5.3 试验设备  56-63
    5.3.1 压电堆及压电主动杆件  57
    5.3.2 信号发生器  57
    5.3.3 功率放大器  57-58
    5.3.4 激振器  58
    5.3.5 加速度测量仪及传感器  58-59
    5.3.6 信号采集与处理系统  59-61
    5.3.7 数据采集转换卡  61-62
    5.3.8 电路板  62-63
  5.4 压电主动杆件位置布置与加速度测点布置  63-64
  5.5 试验结果分析  64-69
    5.5.1 正弦波(调幅至加速度度峰值为300gal)  64-67
    5.5.2 El centro地震波(调幅至加速度度峰值为500gal)  67-69
  5.6 分析与结论  69-70
  5.7 本章小结  70-71
6 结论与展望  71-73
  6.1 主要研究结果  71-72
  6.2 研究展望  72-73
致谢  73-74
参考文献  74-78
附录 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发表论文  78

相似论文

  1. 八作动器隔振平台的六自由度容错控制研究,TB535.1
  2. 无尾飞翼式飞行器主动控制的参数化方法,V249.1
  3. 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模态分类技术研究,V235
  4. 强激光对真空电子的加速研究,TN241
  5. 基于神经网络的自适应噪声主动控制研究,TP183
  6. 大型筒仓结构的安全性分析研究,TU375
  7. 基于IE-MoM方法下的周期结构数值分析应用,TN011
  8. 基于智能压电摩擦阻尼器的Benchmark模型地震响应半主动控制,TU352.12
  9. 基于感应加热的局部模腔温度场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TQ320.66
  10. 超塑性合金及其结构减震阻尼器的性能研究,TU352.1
  11. 航空发动机机匣包容性准则数值与实验初探,V231
  12. 压电喷墨过程数值分析及供墨系统设计,TS853.5
  13. CFRP加固大直径桥梁墩柱理论分析,U443.22
  14. 浅埋偏压小净距隧道洞口边仰坡稳定性研究,U451.2
  15. 地铁大断面连拱隧道施工期围岩监测及数值模拟研究,U455.4
  16. 廊沧高速公路软土地基注浆加固试验研究,U416.1
  17. 采用电机驱动的太阳翼振动控制理论与仿真,V448.2
  18. 堆积层边坡渗流场与应力场的动态耦合条件下加卸载响应比参数的规律与特征研究,P642.22
  19. 含多运动副间隙的低噪音挖掘系统的非线性振动分析,TB533
  20. 基于ANSYS的普洱茶微波干燥过程温度场的数值分析,TS272.5
  21. 切削方向毛刺/亏缺形成的界限转换及其控制技术研究,TG506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建筑科学 > 建筑结构 > 特种结构 > 抗震动结构、防灾结构 > 耐震、隔震、防爆结构 > 抗震结构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