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早白垩世六盘山盆地沉积—构造演化

作 者: 刘俊伟
导 师: 戴霜
学 校: 兰州大学
专 业: 第四纪地质学
关键词: 磁性地层 古地磁 沉积相 构造演化 早白垩世 六盘山盆地
分类号: P618.1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35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青藏高原以其强烈的构造活动和巨大的环境效应,是检验大陆动力学理论和全球气候变化机制最重要的地区之一。随着对新生代构造—环境效应研究的不断深入,迫切需要了解印度—亚洲板块碰撞前的构造—环境背景,同时中国大陆构造—环境东西分异格局的形成过程及其动力学机制也逐渐引起关注。六盘山地区大地构造位置独特,既处于远离板块碰撞缝合带的青藏高原东北端,又位于中国大陆贺兰—横断山南北向构造带北段,是研究板块碰撞前后青藏高原构造变形与隆升及中国大陆东西构造分异,进而探讨中生代以来东亚大陆动力学问题的关键部位。本文通过对白垩纪六盘山盆地地层沉积、磁性地层年代及古地磁数据统计研究,结合盆地构造及成因类型研究,探讨了板块碰撞前白垩纪六盘山盆地构造演化,对认识青藏高原东北部构造演化及我国大陆构造—环境东西分异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六盘山盆地白垩系只出露下白垩统六盘山群,自下而上分为三桥组、和尚铺组、李洼峡组、马东山组和乃家河组,其中三桥组、和尚铺组地层厚度自西向东逐渐减薄,且沉积速率大,李洼峡、马东山组和乃家河组地层厚度是以盆地几何中心为中心向东西两侧减薄。对盆地北部3个实测剖面(西界火石寨,中部寺口子和东界石岘子)和中部1个实测剖面(六盘山主峰)磁性地层年代研究表明,现存六盘山群磁性地层年龄约为130-103.06Ma,其中火石寨剖面磁性地层年代约为130-107.56Ma,石岘子剖面磁性地层年代约为114-106.7Ma,寺口子剖面磁性地层年代约为116.24-103.06Ma,六盘山主峰剖面磁性地层年代约为126.15-112.87Ma。六盘山群为一套冲积扇—河流—湖泊相沉积,从下向上发育11种基本沉积层序,分别属冲积扇近、远端沉积相,辨状河流相,三角洲相,滨浅湖相、浅湖相和半深湖相。对六盘山群各组沉积厚度变化及下部三桥组和和尚铺组古水流及砾石成分分析表明,盆地北宽南窄、南北向狭长带状展布,早期三桥组沉积时盆地范围最小,此后逐渐扩展;盆地沉积具有下粗上细的正旋回沉积特征,下部三桥组和和尚铺组下段沉积速率达5-31cm/kyr,而上部李洼峡组-马东山组-乃家河组沉积速率为1-4cm/kyr。盆地水流大体向盆中汇聚,早期盆地沉积中心位于盆地西侧,并在北部火石寨和南部三桥地区形成两个中心,此后盆地沉积中心不断向盆地中心迁移。古地磁平均偏角统计分析结合盆地构造—沉积特征,初步断定盆地属走滑拉张盆地,并经历了早期(130-125Ma)走滑拉张沉降阶段,此时盆地西界断裂为左行走滑,东界为右行走滑,盆地整体向西拉张;中期(125-109.3Ma)走滑拉张扩展阶段,盆地整体表现为逆时针旋转,西界断裂也表现为右行走滑;晚期(109.3-103.1Ma)湖盆萎缩消亡阶段。

全文目录


摘要  5-7
Abstract  7-9
第一章 绪论  9-18
  1.1 青藏高原东北缘和南北向构造带研究现状  9-14
  1.2 选题依据、研究内容及意义  14-16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6-17
  1.4 论文工作概况  17-18
第二章 六盘山盆地区域地质概况  18-27
  2.1 六盘山及其邻区自然地理概况  18-20
  2.2 盆地大地构造位置及断裂系统  20-24
  2.3 盆地基底与盖层  24-27
第三章 六盘山盆地下白垩统地层序列与年代  27-55
  3.1 地层序列及分布  27-44
  3.2 六盘山群磁性地层年代  44-55
第四章 六盘山群沉积环境与古水流分析  55-70
  4.1 沉积相  55-62
  4.2 古水流  62-68
  4.3 沉积物源分析  68-70
第五章 白垩纪盆地构造演化  70-91
  5.1 早白垩世盆地范围及沉积中心时空分布  70-76
  5.2 盆地类型分析  76-87
  5.3 盆地构造演化  87-91
第六章 结论及存在问题  91-93
参考文献  93-100
在研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100-101
致谢  101

相似论文

  1. 鄂尔多斯盆地樊学油区延安组延8、延9沉积相及储层特征研究,P618.13
  2. 南泥湾八连沟—金庄地区三叠系延长组储层特征及油气富集规律,P618.13
  3. 基于地球物理特征的岩相古地理研究,P618.13
  4. 中国东北地区泥盆纪沉积特征与岩相古地理研究,P618.13
  5.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长3油层组沉积相与沉积环境分析,P618.13
  6. 宁东地区延安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P618.13
  7. 栖霞蓬莱群沉积相分析与沉积环境演化,P512.2
  8. 鄂尔多斯地区寒武纪岩相古地理研究,P531
  9. 中国北方地区中、新生代古地理与油气资源关系,P618.13
  10. 云南东川铜矿构造演化与辉长岩地球化学特征,P618.41
  11. 东秦岭—大别造山带北侧构造变形研究,P542
  12. 祥云地区三叠系层序地层学研究,P539.2
  13. 河西走廊地区早—中三叠世古地磁研究及构造意义,P318.4
  14. 松辽盆地白垩系岩相古地理研究,P531
  15. 南宫凹陷中、新生界油气地质条件研究,P618.13
  16. 柴达木盆地北缘侏罗纪岩相古地理研究,P531
  17. 济阳坳陷孔店组转型期构造演化对原型盆地的控制影响研究,P542.3
  18. 韦2断块精细油藏描述,P618.13
  19. 弥渡、巍山盆地中更新世地质特征及其演化,P542
  20. 环渤海湾地区石炭—二叠纪关键成煤期岩相古地理恢复,P618.11
  21. 澳大利亚Vulcan次盆南部Puffin组深水沉积体系展布及有利勘探区带预测,P618.13

中图分类: > 天文学、地球科学 > 地质学 > 矿床学 > 矿床分类 > 燃料矿床 > 石油、天然气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