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不同抗生素对ICR小鼠大豆异黄酮转化菌株体内外转化能力影响与菌株定植

作 者: 倪鑫
导 师: 王秀伶
学 校: 河北农业大学
专 业: 微生物与生化药学
关键词: 大豆异黄酮 二氢黄豆苷原 雌马酚 微胶囊
分类号: Q9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4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大豆异黄酮是大豆在其生长过程中形成的次生代谢产物,主要包括:黄豆苷原(daidzein)和染料木素(genistein)。摄入动物体内的大豆异黄酮,在胃肠道微生物作用下被代谢为不同代谢产物,其中黄豆苷原最终被降解为雌马酚(equol)和去氧甲基安哥拉紫檀素(O-desmethylangolensin,简称O-Dma)。现阶段研究表明,在大豆异黄酮中雌马酚的生理活性最强。然而,由于受饮食习惯、年龄、疾病、抗生素使用等诸多因素影响,寄居在胃肠道内的大豆异黄酮转化菌株的正常生长与转化也随之受到影响。本试验采用转化黄豆苷原稳定且重现性好的ICR小鼠为试验动物。确定不同抗生素在体外条件下对ICR小鼠肠道菌群转化黄豆苷原能力的差异性,为人类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一些指导。本试验首次在体内外应用抗生素处理ICR小鼠肠道内的大豆异黄酮转化菌株。当使用正常成人剂量时,11种供试抗生素均完全抑制ICR小鼠肠道微生物菌群体外转化黄豆苷原为雌马酚能力;当加入正常成人剂量1/32浓度时,阿莫西林、氧氟沙星、诺氟沙星几乎不产生抑制作用,多西环素、利君沙和头孢拉定使培养基中雌马酚浓度降低了87.7%,80.5%和65.2%,其余5种抗生素阿奇霉素、吉他霉素、土霉素、利福平和甲硝唑,则完全抑制黄豆苷原向雌马酚的转化;当使用剂量为正常成人剂量1/256时,阿奇霉素、利福平甲硝唑完全抑制了ICR小鼠肠道微生物菌群体外转化能力,继续降低抗生素浓度,测得阿奇霉素、利福平和甲硝唑有效抑制黄豆苷原转化为雌马酚的临界点浓度分别为1/512,1/800和1/1024。Niu-O16(AY263505)是从牛瘤胃胃液分离的能将黄豆苷原还原为二氢黄豆苷原(DHD)的革兰氏阳性细菌菌株。为了研究菌株Niu-O16能否定植在ICR小鼠肠道内,给ICR小鼠灌服体外试验确定的敏感抗生素,抑制其肠道内大豆异黄酮的转化。为了保护灌服菌株免受胃液中低pH值的破坏,将Niu-O16包裹在海藻酸钠微胶囊中。这种微胶囊在人工胃液中并不溶解,但在人工肠液中能够很好的破溶。体外模拟胃液和肠液试验中,在人工胃液中4h没有破裂溶解,在人工肠液中0.5h时就有部分破裂溶解,到3h海藻酸钠微胶囊则完全破裂溶解。经灌服微胶囊后定时解剖发现,2h后ICR小鼠胃中存在大量微胶囊,而肠道中没有发现;6h后胃中没有发现微胶囊,但是在与胃连接的十二指肠中发现大量的微胶囊;12h后胃中和肠道各段都没有发现微胶囊。在解剖过程中收集的小鼠粪便中没有发现微胶囊。由于使用抗生素仅能抑制大豆异黄酮转化活性2周,虽然灌服组比对照组的大豆异黄酮转化活性有明显提高,但是仍不能确定是否为灌服的Niu-O16的定植,需要进一步采用菌体标记手段加以确定。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9
第一章 引言  9-16
  1.1 大豆异黄酮及其生理活性  9-10
    1.1.1 大豆异黄酮的种类与结构  9
    1.1.2 大豆异黄酮的生物学功能  9-10
  1.2 大豆异黄酮的吸收与代谢  10-12
    1.2.1 动物胃肠道微生物对大豆异黄酮的生物转化  10-11
    1.2.2 大豆异黄酮代谢产物的生理功能  11-12
  1.3 胃肠道微生物菌群  12-14
    1.3.1 胃肠道内的正常微生物菌群及其影响因素  12-13
    1.3.2 大豆异黄酮的转化菌株及其影响因素  13-14
  1.4 微生态制剂  14-16
    1.4.1 微生态制剂的发展现状  14
    1.4.2 菌株的定植方法  14
    1.4.3 微胶囊技术在菌株定植中的作用  14-16
第二章 不同抗生素对ICR小鼠肠道微生物体外转化黄豆苷原的影响  16-23
  2.1 材料  16-17
    2.1.1 试验动物  16
    2.1.2 试剂与抗生素  16-17
    2.1.3 主要试验仪器与设备  17
  2.2 方法  17-18
    2.2.1 样品采集  17
    2.2.2 对照组处理  17
    2.2.3 抗生素处理  17-18
    2.2.4 高效液相色谱检测(HPLC)  18
    2.2.5 标准曲线的测定  18
  2.3 结果  18-22
    2.3.1 对照组HLPC检测结果  18
    2.3.2 外标法测定各代谢产物含量  18-19
    2.3.3 抗生素处理  19-22
  2.4 讨论  22-23
第三章 不同抗生素对ICR小鼠肠道微生物体内转化黄豆苷原的影响  23-29
  3.1 试验材料  23-24
    3.1.1 试验动物  23
    3.1.2 试剂与抗生素  23-24
    3.1.3 主要试验仪器与设备  24
  3.2 试验方法  24-25
    3.2.1 样品采集  24
    3.2.2 抗生素未处理组(对照组)  24
    3.2.3 抗生素灌胃组(灌服组)  24-25
    3.2.4 高效液相色谱检测  25
  3.3 试验结果  25-28
    3.3.1 样品采集  25-26
    3.3.2 对照组ICR小鼠粪便菌群  26
    3.3.3 灌服组ICR小鼠粪便菌群  26-28
  3.4 讨论  28-29
第四章 大豆异黄酮转化菌株在ICR小鼠体内的定植  29-34
  4.1 材料  29-30
    4.1.1 试验菌种  29
    4.1.2 试验动物  29
    4.1.3 试剂与抗生素  29-30
    4.1.4 主要试验仪器与设备  30
  4.2 试验方法  30-32
    4.2.1 阿奇霉素处理ICR小鼠  30
    4.2.2 外源大豆异黄酮转化菌Niu-O16的微胶囊化及检测  30-31
    4.2.3 微胶囊化的Niu-O16的灌服  31
    4.2.4 高效液相色谱检测  31-32
  4.3 试验结果  32-33
    4.3.1 微胶囊化Niu-O16的黄豆苷原转化能力  32
    4.3.2 微胶囊的耐酸测定  32
    4.3.3 微胶囊肠溶性测定  32
    4.3.4 微胶囊化的Niu-O16在ICR小鼠内的定植  32-33
  4.4 讨论  33-34
结论  34-35
参考文献  35-41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41-42
作者简历  42-43
致谢  43-44
附录  44-52

相似论文

  1. 橄榄油(茉莉香精)微胶囊的制备及性能研究,TS225.1
  2. 条斑紫菜(Porphyra yezoensis)R-藻红蛋白的生物修饰及活性保护研究,TS201.21
  3. 大豆异黄酮浸种对栽培大豆和滩涂野大豆亲本及其杂交后代幼苗盐害的缓解效应及其机理,S565.1
  4. 杜仲叶水提物的抗氧化活性及其微胶囊化研究,R285.5
  5. 大豆胚芽异黄酮的乳酸菌转化及其咀嚼片的研制,TS214.2
  6. 胚内注射雌马酚对肉鸡出雏后生长与肉质的影响及机理研究,S831
  7. 大豆异黄酮对去势大鼠骨质疏松症预防效果的实验研究,R580
  8. 大豆异黄酮摄入与乳腺癌及前列腺癌发生风险的Meta分析,R737.25
  9. 微胶囊壁的形态控制及磁性、半充满微胶囊的制备,TB383.4
  10. 相变储能石膏基材料制备及性能研究,TB34
  11. 针织物纳米抗菌/芳香复合功能整理及性能研究,TS195.58
  12. 茉莉香精微胶囊的制备及其在棉织物上的应用研究,TS195.6
  13. 壳聚糖/阿拉伯胶复凝聚制备鱼油微胶囊的研究,TS254.5
  14. 竹笋膳食纤维制备与微胶囊化包埋复合及功能特性研究,TS255.1
  15. 紫玉米花色苷稳定性的研究及其在酸奶中的应用,TS202.3
  16. 光热敏双微胶囊材料的光引发及显色特性研究,TB381
  17. 水性复合型外墙隔热保温涂料的研究,TQ630.7
  18. 微胶囊血红素片生产技术研究,TQ464.5
  19. 明胶/CMC复合凝聚微胶囊及新型固化剂研究,TQ460.1
  20. 新疆恰玛古中类黄酮提取、纯化及微胶囊化的研究,TQ461
  21. 载药高分子微胶囊的制备及表征,TQ460.1

中图分类: > 生物科学 > 微生物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