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要素密集型逆转与中国纺织产业升级研究

作 者: 丁珏
导 师: 黄先海
学 校: 浙江大学
专 业: 国际贸易
关键词: 要素密集型逆转 中国纺织产业 灰色聚类法 产业内升级
分类号: F426.8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386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以要素密集型逆转为研究的切入点,在对要素密集型逆转的动因及其促进产业升级的机理与路径选择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灰色聚类模型,以中美英三国的纺织业和中国产业用纺织品为对象进行实证测度与分析,并相应提出了促进我国纺织产业升级的对策措施。文章的主体部分,先是对要素密集型逆转促进产业升级的机理和路径选择作了阐释,一方面分析了产业内各生产要素的非均衡增长及资本、技术要素对劳动力的替代性而引致要素密集型逆转,并促进产业内升级的内在机理;另一方面,提炼了要素密集型逆转促进产业升级的两条路径选择:沿产业价值链的要素密集型环节的逆转;跨产业价值链的要素密集型产品结构性逆转。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文章运用灰色聚类法,结合要素密集型产业的指标体系,选取了中美英三国劳动生产率、工业增加值率和劳动力平均贡献率三个指标作为考察对象和数据统计基础,对中国、美国和英国的纺织产业进行了实证测度与分析。研究发现,虽然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量、总产出量都位居世界第一,且纺织业中技术要素和资本要素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但中国纺织产业整体上仍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而对比美国和英国的实证结果显示,这两个国家的纺织产业都已经发生了要素密集型逆转,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升级为技术密集型产业,文章分析相关数据后认为:造成美国和英国纺织产业要素密集型逆转的原因,最主要的是由于这两国的劳动力要素价格上升,致使美国和英国的纺织品生产和出口企业利用生产要素之间的可替代性,通过不断增加资本要素和技术要素的投入来替代劳动力要素,并最终使英美两国的纺织产业逆转成为技术密集型产业,从而增强了国际竞争力和获利能力。通过与英美等发达国家纺织产业的实证对比分析,以及中国产业用纺织品的现状和前景的实证测度,并在对国外纺织产业成功升级的经验借鉴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通过要素密集型逆转实现中国纺织产业内升级的相关对策建议。

全文目录


致谢  5-6
摘要  6-7
Abstract  7-9
目次  9-11
1 引言  11-16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3
  1.2 研究思路及框架  13-15
  1.3 论文的创新之处  15-16
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16-29
  2.1 要素密集型逆转相关理论研究  16-22
  2.2 纺织产业升级相关理论研究  22-25
  2.3 要素密集型逆转与产业升级关系的相关研究  25-29
3 要素密集型逆转促进产业升级的机理分析  29-44
  3.1 要素密集型逆转的内涵与动因分析  29-33
    3.1.1 要素密集型逆转的内涵  29-32
    3.1.2 要素密集型逆转的动因分析  32-33
  3.2 要素密集型逆转促进产业升级的机理与路径选择  33-44
    3.2.1 要素密集型逆转促进产业升级的基本机理  33-37
    3.2.2 要素密集型逆转促进产业升级的路径选择  37-44
4 中国纺织产业的密集型及其逆转的测度与分析 #34—兼与美英的比较  44-75
  4.1 中国纺织产业的现状分析  44-56
    4.1.1 中国纺织产业发展现状  45-51
    4.1.2 中国纺织产业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分析  51-52
    4.1.3 中国纺织产业升级的背景  52-56
  4.2 应用灰色聚类法对中美英纺织产业的密集型及其逆转的实证测度  56-66
    4.2.1 分析模型的建立  57-59
    4.2.2 数据的选择和处理  59-64
    4.2.3 结果分析  64-66
  4.3 中国纺织业产业用纺织品的要素密集型及其逆转的实证测度  66-70
    4.3.1 行业选择和数据选取  66-68
    4.3.2 模型的操作与计算结果  68-69
    4.3.3 结果分析  69-70
  4.4 国外纺织产业要素密集型逆转的经验借鉴  70-75
5 通过要素密集型逆转实现中国纺织产业升级的对策建议  75-82
  5.1 沿产业价值链的要素密集型环节逆转促进产业升级的对策  75-77
    5.1.1 培养产业高级要素和企业创新能力,提升产品的质量和档次  75-77
    5.1.2 把握价值链的动态调整机会,提高出口获利能力  77
  5.2 跨产业价值链的要素密集型结构性逆转促进产业升级的对策  77-82
    5.2.1 优化产业组织结构,实现区域性突破  78-79
    5.2.2 发挥行业协会的中介作用和政府的服务功能  79-82
6 结论和未来研究展望  82-84
参考文献  84-92
作者简历  92

相似论文

  1. 邳州市产业结构演进分析与工业主导产业选择,F427;F224
  2. 阜新矿区主要河流水质评价及预测,X824
  3. 大跨斜拉桥健康度评估系统研究,U448.27
  4. 宁夏灵武灌区农业退水水质评价研究,X824
  5. 梅河口市环境噪声功能区划研究,X321
  6. 陕西农业主导产业选择问题研究,F224
  7. 五里湖湖滨带生态修复效果与水体富营养化评价,X824
  8. 地震灾害及决策的灰色模型研究,P315.9
  9. 简易垃圾填埋场的安全评价研究,X799.3
  10. 泸定水电站枢纽区环境地质研究,X141
  11. 城市浅水景观湖水质模型研究,X824
  12. 基于竞争优势理论的农业产业化研究,F321
  13. 基于改进的灰色聚类法的大气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研究,X823
  14. 霍林郭勒地区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研究,X824
  15. 比较优势演化与装备制造业升级研究,F224
  16. 产业链视角下北洋政府时期杭州丝绸业发展研究,F426.81
  17. 经济危机背景下我国纺织OEM厂商发展策略研究,F426.81
  18. 新疆承接东部棉纺织产业转移的影响效果分析,F426.81
  19. 华北地区中老年针织毛衫感性消费研究,F426.81
  20. 天津传统产业改造战略研究,F426.81

中图分类: > 经济 > 工业经济 > 中国工业经济 > 工业部门经济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