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点穴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 者: 林敏
导 师: 李万瑶
学 校: 广州中医药大学
专 业: 针灸推拿
关键词: 点穴疗法 围绝经期综合征 药物疗法
分类号: R246.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91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从中医推拿学的角度对围绝经期综合征进行系统探讨,拟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研究。1.文献研究从现代医学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病因病理认识,指出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病与雌激素水平关系密切,围绝经期综合征是因雌激素水平过度降低引起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等功能紊乱而致。现代医学对本病主要采用对症和激素替代治疗。但长期以来,关于是否有必要应用激素替代疗法及其安全性一直存在分歧。从中医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认识的阐述以及对中医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回顾,指出中医对妇女绝经前后年龄阶段的生理、病理认识历史久远。中医针灸推拿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尤其是对植物神经系统,生殖内分泌系统功能的调节,显示出良好的疗效。点穴疗法是推拿主要流派之一,以阴阳、气血、经络、脏腑理论为指导,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疗效确切,林超雄老师在点穴治疗内妇儿科疑难疾病的研究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为探讨点穴疗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回顾中、西医有关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认识后,指出探讨点穴疗法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影响及其生殖内分泌机制,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及重要的临床意义。2.临床研究目的:本文对点穴疗法与利维爱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疗效进行观察和对比分析。方法:将60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点穴组(治疗组)30例,西药组(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点穴疗法治疗,每周两次,连续治疗3个月;对照组采用口服利维爱治疗,2.5毫克,口服每日一次,连续服用3个月。两组所有病例均以三个月为一观察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下列指标的变化:(1)采用改良的Kupperman评分法,进行症状体征评分。(2)血清雌二醇(E2)、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以及肝肾功能相关指标测定。结果:(1)经过3个疗程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显效率83.33%;对照组总有效率93.33%,显效率63.33%。治疗后两组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各种症状均有改善,Kuperman评分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治疗前两组间比较,E2、FSH、LH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身前后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血清E2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血清FSH和LH均显著降低(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组间比较,血清E2、FSH及LH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对内分泌激素的改善疗效相当。(3)近期不良反应观察:治疗组在治疗过程中,有2例在治疗初期出现皮下瘀斑,不良反应发生率6.67%,余皆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现象;对照组有2例出现头痛(6.67%),4例体重增加(13.33%),3例出现阴道出血(10%)。两组治疗前后肝肾功能检查均未见异常。两组间比较,对照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较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点穴疗法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有明确的治疗效果,有效率达到96.67%,能显著改善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各种临床症状。(2)点穴疗法对围绝经期妇女的下丘脑-垂体-卵巢轴有调节作用,能提高围绝经期妇女的低雌激素水平,降低血清FSH、LH水平。(3)点穴疗法与对照组比较,临床疗效较好,安全性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5
Abstract  5-11
引言  11-13
文献综述  13-28
  一、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4
    (一) 现代医学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认识  13
    (二) 中医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认识  13-14
  二、推拿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研究现状  14-16
    (一) 经穴推拿概述  14-15
    (二) 经穴推拿研究现状  15
    (三) 推拿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理论依据  15
    (四) 推拿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研究的局限性  15-16
  三、气街、四海理论及其应用意义  16-18
    (一) 气街、四海理论的引入  16
    (二) 气街理论及其意义  16-17
    (三) 四海理论及意义  17
    (四) 气街、四海理论的相关性  17-18
    (五) 气街、四海理论对推拿的指导意义  18
  四、点穴疗法的源流及其发展  18-25
    (一) 点穴疗法概述  18
    (二) 点穴疗法的来源及其发展  18-19
    (三) 点穴疗法的常用手法  19-22
    (四) 点穴疗法的常用穴位和经脉  22-23
    (五) 点穴疗法的专用穴位  23-24
    (六) 点穴疗法的常用刺激线  24-25
    (七) 点穴疗法的治疗常规  25
    (八) 点穴的正常反应  25
    (九) 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  25
  五、点穴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理论基础  25-28
    (一) 点穴疗法的中医理论依据  25-26
    (二) 点穴疗法的现代医学依据  26-28
临床研究  28-38
  一、研究方法  28-32
    (一) 病例来源  28
    (二)病例选择  28-29
    (三) 受试对象分组  29-30
    (四) 治疗方法  30-31
    (五) 观察指标  31-32
    (六) 症状疗效评价标准  32
    (七) 数据管理及统计学处理方法  32
  二、研究结果及分析  32-38
    (一) 一般情况比较  33
    (二) 主要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比较  33-35
    (三) 两组治疗前后外周血E_2、FSH、LH含量比较  35-36
    (四) 安全性观测结果  36-38
讨论  38-47
  一、点穴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疗效分析  38
    (一) 近期临床疗效分析  38
    (二) 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分析  38
    (三) 对内分泌激素的影响  38
  二、点穴疗法治疗妇科病症的经验整理  38-40
    (一) 着重通调气血  39
    (二) 重在调和五脏  39
    (三) 分清标本缓急  39
    (四) 注意身心同治  39
    (五) 勿忘防治结合  39-40
  三、点穴疗法治疗围绝经期的安全性分析  40-41
    (一) 激素替代疗法的副作用  40
    (二) 点穴疗法的副作用  40
    (三) 点穴疗法的安全性  40-41
  四、点穴疗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选穴依据  41-43
    (一) 组方原理  41
    (二) 处方组成及方义分析  41-43
    (三) 辨证选穴依据  43
  五、气街、四海理论在点穴治疗中的运用  43-45
    (一) 指导点穴治疗中穴位的选择  44
    (二) 指导点穴治疗中手法的运用  44-45
    (三) 为点穴疗法的作用机理提供新思路  45
  六、点穴治疗的临床价值  45-47
    (一) 适应症广,疗效较好  45
    (二) 经济简便,易于掌握  45
    (三) 施治安全,易于接受  45-47
小结与展望  47-48
  一、结论  47
    (一) 文献研究  47
    (二) 临床研究  47
  二、展望  47-48
参考文献  48-51
附录  51-52
致谢  52

相似论文

  1. 补肾疏肝汤治疗肾虚肝郁型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研究,R285
  2. 术中应用5-Fu缓释剂治疗晚期卵巢癌的近期疗效观察,R737.31
  3. 现代名家诊治围绝经期综合征用药规律的分析研究,R271.1
  4. 从肾虚肝郁论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病机制,R271.9
  5. 益坤饮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情志调节及血清5-羟色胺影响的临床研究,R285
  6. 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证候分布及辨证特点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R271.9
  7. 肘部重力按摩法治疗肝肾阴虚型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研究,R244.1
  8. 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联合激光治疗黄斑囊样水肿,R774.5
  9. 滋肾涵肝汤治疗肝肾阴虚型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研究,R271.9
  10. 单味葛根颗粒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观察,R271.9
  11. 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证候及相关因素分析,R271.9
  12. 新城疫病毒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的增强作用,R734.2
  13. 肾衰合剂对慢性肾衰竭脾肾气虚型患者甲状旁腺素的影响,R277.51
  14. 益肾活血法治疗儿童单纯性血尿的疗效观察,R272
  15. 化疗药物对TRAIL诱导人肺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R734.2
  16. 滋肾安更汤治疗肝肾阴虚型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研究,R271.116
  17. 中医药治疗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研究,R271.1
  18. 补肾调阴阳法(更年安神胶囊)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肾阴阳两虚证)的临床研究,R271.1
  19. 当归六黄汤加减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观察,R271.1
  20. 两地汤加减治疗肝肾阴虚型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观察,R271.1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中国医学 > 中医临床学 > 针灸学、针灸疗法 > 针灸疗法临床应用 > 妇产科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