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不同年龄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生物量及碳储量研究

作 者: 巨文珍
导 师: 王新杰
学 校: 北京林业大学
专 业: 森林经理学
关键词: 森林生物量 碳储量 林分年龄 垂直分布 碳汇价值 长白落叶松
分类号: S718.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463次
引 用: 4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在研究森林生长过程和森林生态系统动态变化过程中,生物量的研究和测定显得极为重要,本文结合对伊春东折棱河林场同一立地类型不同年龄的人工长白落叶松林林木各组分生物量垂直分配规律的分析,研究了其生物量在时间序列上的分布及分配规律,确定了该地区人工落叶松林的生物量、碳储量的动态变化规律,为研究人工林生产力、碳储量及碳汇功能的评价提供定量数据基础,为人工林落叶松林采取相适宜的经营抚育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如下:(1)在15-18年时,长白落叶松的胸径及树高平均生长量开始呈现下降趋势,应对林分进行适宜强度的抚育间伐,以加大林分中各林木的营养吸收空间,从而提高林木的生长速率。在28年左右时,长白落叶松的材积变化趋势开始趋于稳定,且在45-48年左右人工长白落叶松达到数量成熟龄,可以进行采伐收获。(2)处于中龄、近熟及成熟林中的林木树干、树皮及活枝生物量受年龄影响较小,而叶生物量随林龄增大呈现明显递减变化;长白落叶松根系生物量随着林分年龄的增大,其粗根、中根及细根呈现递减规律,而其大根随年龄的增大基本呈增大趋势。(3)本研究采用主成分分析及逐步回归法确定长白落叶松生物量模型变量,应用最小二乘法求算模型参数,得到单株立木各组分生物量模型,地上生物量:W=0.0585*(D2H)0.8308*exp(0.0159*A);树皮生物量:W=0.0035*(D2H)0.9459*exp(0.0022*A);干材生物量:W=0.0240*(D2H)0.9020*exp(0.01366*A);死枝生物量:W=0.0015*(D2H)1.0722*exp(-0.027*A);活枝生物量:W=0.0160*(D2H)0.6014*exp(0.0429*A);针叶生物量:W=0.0781*(D2H)0.3801*exp(0.0222*A);根系生物量:W=0.0082*(D2H)1.0904*exp(-0.0526*A)。(4)研究分析得出,长白落叶松生物量与林分蓄积的最优模型为:W=0.4909M+9.6624(R2=0.8893),进而估算得到:研究区域幼龄长白落叶松林分生物量为1273.72t,碳储量为656.98t;中龄长白落叶松林分生物量为15480.13t,碳储量为7984.65t;近熟、成熟龄长白落叶松林分生物量为7684.41t,碳储量为3963.62t。随林分结构的改善以及中龄、近熟及成熟林分的不断增加,生物量及碳储量会相应增加。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9
引言  9-11
1. 文献综述  11-30
  1.1 森林生长过程研究进展  11-17
    1.1.1 有关森林生长过程的研究概述  11-17
      1.1.1.1 树木生长模型的研究  11-17
      1.1.1.2 树干解析的相关研究  17
  1.2 森林生物量研究进展  17-28
    1.2.1 森林生物量模型的研究  18-20
      1.2.1.1 单木生物量模型  19
      1.2.1.2 基于材积、蓄积转化的生物量模型  19
      1.2.1.3 相容性森林生物量模型  19-20
      1.2.1.4 基于遥感技术的生物量模型  20
    1.2.2 结合树木生长的生物量研究  20-21
    1.2.3 群落生产力的研究和生物量与树种分布之间的关系  21-22
    1.2.4 不同尺度及不同层面的森林生物量研究  22-26
      1.2.4.1 基于全球气候变化下的森林碳储量研究  23
      1.2.4.2 基于营养元素循环的生物量研究  23-24
      1.2.4.3 基于森林经营管理的生物量研究  24
      1.2.4.4 其它方面的相关研究  24-26
    1.2.5 结合林分经济效益的森林生物量研究  26-27
    1.2.6 新技术在研究森林生物量中的应用  27
    1.2.7 森林生物量生长过程的研究  27-28
  1.3 小结  28-30
    1.3.1 国外研究趋势  28-29
    1.3.2 国内研究趋势  29
    1.3.3 存在的问题  29-30
2. 研究地区概况  30-34
  2.1 自然条件  30-32
    2.1.1 地理位置  30
    2.1.2 地形地势  30
    2.1.3 气候  30
    2.1.4 土壤  30-31
    2.1.5 植被种类及分布  31-32
  2.2 森林资源  32-33
    2.2.1 林地资源  32
    2.2.2 林木资源  32-33
  2.3 其他条件  33-34
3. 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34-38
  3.1 长白落叶松树干解析  34-35
  3.2 长白落叶松生物量的测定  35-36
    3.2.1 树干及树皮生物量的测定  35
    3.2.2 树枝及树叶生物量的测定  35
    3.2.3 根系生物量测定  35-36
  3.3 林分生物量及碳储量计算  36
  3.4 技术路线  36-38
4. 研究内容及分析结果  38-65
  4.1 林分结构  38-39
  4.2 单木生长过程分析  39-49
  4.3 单木生物量研究  49-61
    4.3.1 不同年龄长白落叶松地上部分各组分生物量的分布及分配  51
    4.3.2 不同年龄长白落叶松根系生物量的分布及分配  51-53
    4.3.3 各组分生物量模型建立  53-61
      4.3.3.1 生物量与各因子的关系  53-58
      4.3.3.2 生物量模型的建立  58-61
  4.4 不同年龄林分生物量及碳储量研究  61-63
    4.4.1 不同年龄林分生物量测算  61-63
    4.4.2 不同年龄林分碳储量测定  63
  4.5 研究地林分碳储量及其经济价值测定  63-65
5. 结论及讨论  65-69
  5.1 结论  65-66
  5.2 讨论  66-69
参考文献  69-77
个人简介  77-79
导师简介  79-81
致谢  81

相似论文

  1. 基于FORECAST模型楠木人工林碳储量及NPP的研究,S718.5
  2. 基于GIS技术的区域耕地耕层土壤碳储量及其价值时空变化研究,X144
  3. 洞庭湖区杨树人工林生物生产力与碳储量研究,S792.11
  4. 云南省临沧市膏桐生物量和碳储量研究,S718.5
  5. 未来气候变化对我国东北地区森林土壤表层有机碳储量的影响,S714
  6. 宁夏贺兰山天然油松林碳储量和碳密度研究,S718.556
  7. 福建省森林碳储量的区域分异研究,S718.5
  8. 椽竹生长规律及其理化性质研究,S718.5
  9. 雷竹林遥感监测及其碳储量动态影响研究,S795
  10. 安吉县毛竹林碳储量时空变异遥感研究,S795.7
  11. 基于FORECAST模型不同轮伐期杉木人工林和云杉林碳储量的研究,S791.18
  12. 海南岛西部橡胶人工林生态系统植物亚系统碳汇功能研究,S718.5
  13. 子午岭天然柴松林碳储量与碳密度研究,S718.5
  14. 荒漠环境规模化人工杨树林生物量和碳储量研究,S718.5
  15. 土地利用变化对闽江口湿地土壤有机碳的影响研究,S153.62
  16. 青阳县栎类阔叶林生物量与优势树种生长规律研究,S792.18
  17. 滇中地区云南松林生物量及碳储量遥感估测模型研究,S771.8
  18. 基于RS和GIS的森林生物量估算研究,Q948
  19. 福建柏火力楠人工纯林及其混交林碳储量的研究,S718.5
  20. 大兴安岭地区植被指数应用分析研究,S718.5
  21. 帽儿山林场森林生物量估测及时空动态格局分析,S718.5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林业 > 林业基础科学 > 森林生物学 > 森林生态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