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超快电子衍射观测激光与金属物质相互作用的动力学过程

作 者: 张忠超
导 师: 张杰
学 校: 上海交通大学
专 业: 凝聚态物理
关键词: 超快电子衍射 时间分辨 空间分辨 相干声子 晶格热运动 格林艾森常数 四维成像法 激光等离子体场
分类号: O572.32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5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利用飞秒激光实现的泵浦探测技术具有极高的时间分辨能力,电子衍射具有极高的空间分辨能力,超快电子衍射是一种兼顾二者的同时具有高时间和高空间分辨能力的研究手段。基于对超快电子衍射的研究,本论文首先系统地阐述了一套具有亚皮秒时间分辨和亚毫埃空间分辨能力的电子衍射系统的设计和组建过程。利用该套设备我们开展了一系列超快动态实验,具体包括:铝膜在激光泵浦下的超快动力学行为的观测(声子的产生及晶格温度迅变情况)、电子格林艾森常数的非传统测量、激光等离子体形成初始阶段电荷分离场的超快演化过程(皮秒尺度)观测等。基于国内第一代超快电子衍射模型研制与使用中的经验,我们在新设备的设计时克服了许多技术上的困难:系统的稳定性是保证实验正常进行的关键,第二章详细介绍了具有优于1.0×10-9 Torr真空环境的真空系统的组成及靶室、成像系统一体化的设计;电子枪是整个设备的心脏,为了产生具有良好的电子焦斑(空间尺寸小于400 m及脉宽小于400fs的电子脉冲),我们采用了紧凑化设计及12KV/mm的直流加速电场为主要技术特征的电子枪;探测成像系统是整个设备的眼睛,为了获得单电子探测能力及良好的信噪比,我们设计了一个由磷荧光屏、双通道像增强器和CCD相机组成的成像系统。电源是整个设备的动力,我们主要采用了商品化的、高稳定性的电源组合,为实验的安全及稳定提供了保证。系统建成后为了开展下一步的实验我们对借鉴并摸索了一些实验方法,例如第三章第一节介绍了我们采用的泵浦探测法测量金属靶的动态过程,第三节讲述了时间零点的确定方法。时间分辨是系统最重要的指标,第二节着重介绍了系统时间分辨能力的决定因素及如何在实验中根据需要来控制实验的时间分辨能力等。正式投入运行后我们立刻着手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文章第三章介绍了我们首次的实验运行,通过这套系统配合软件控制程序我们观测到了飞秒激光泵浦下多晶铝薄膜的相干声子和晶格热运动行为,实验数据表明,铝膜受激发后产生一维相干声子具有~7.2ps的振荡周期,在5.0mJ/cm2泵浦光能量下,晶格在2.6ps时间内温度上升了88K,对应的电子声子的耦合时间常数τe?ph约为840fs,与目前对金属铝电子-声子耦合过程研究的结果吻合良好,同时通过实验证明了系统的时间分辨能力达到200~300fs,空间分辨能力达到了亚毫埃(10-4 ?)的量级。借助于系统的超高时间和超高空间分辨能力在单脉冲电子数低于1000的情况下,我们测量了铝的格林艾森常数,文章第四章详细介绍了应用泵浦-探测的方法在室温下测量了铝的电子格林艾森常数为γe= 1.53±0.36(传统方法测量结果为1.6),从而使得对该常数的测量摆脱了传统低温的限制,有助于今后在室温下研究居里温度过低的材料及磁性材料中电子对热膨胀的作用。文章第六章介绍了利用4D阴影成像法观测激光照射银靶表面后激光等离子体形成初始阶段的演化过程,在约为1ps时间分辨下清晰地展示了0-200ps探测电子被排斥的过程及随后的探测电子部分会聚的有趣现象,并提出了两种场的作用机制来解释实验中探测电子呈现的该运动情况,同时在激光强度为1014W/cm2作用下,获得了约8×107个超热电子,其膨胀速度为1.2×107m/s。一系列成功的实验一方面证实了我们设计的系统具有可靠地时空性能另一方面也证实了超快电子衍射在超快晶格结构动力学和其他超快行为上具有更广泛、更深入的用途。

全文目录


摘要  3-6
Abstract  6-12
第一章 绪论  12-25
  1.1 引言  12-14
  1.2 空间认知能力的发展  14-15
  1.3 超快电子衍射和超快x 射线衍射  15-21
    1.3.1 超快x 射线衍射  15-16
    1.3.2 超快电子衍射  16-20
    1.3.3 超快电子衍射和x 射线衍射的比较  20-21
  1.4 本章小结  21
  参考文献  21-25
第二章 超快电子衍射系统  25-41
  2.1 概述  25-26
  2.2 系统组成  26-39
    2.2.1 超高真空系统  27-29
    2.2.2 调节伺服系统  29-31
    2.2.3 电子枪  31-35
    2.2.4 成像系统  35-36
    2.2.5 激光系统及电源  36-39
  2.3 本章小结  39
  参考文献  39-41
第三章 实验方法及时空分辨  41-55
  3.1 泵浦探测法测量样品的超快过程  41-42
  3.2 系统时间分辨能力分析  42-48
    3.2.1 泵浦激光脉冲宽度  43
    3.2.2 探测电子脉冲宽度  43-46
    3.2.3 失配引起的展宽  46-48
  3.3 空间分辨能力  48-49
  3.4 时间零点的确定  49-52
    3.4.1 阴影成像法  49-51
    3.4.2 探测扫描  51-52
  3.5 本章小结  52
  参考文献  52-55
第四章 相干声子的产生和晶格的热膨胀  55-71
  4.1 衍射条件  55-56
  4.2 不同材料的衍射图样  56-57
  4.3 晶格变化与相应的衍射图样的关系  57-58
  4.4 实验数据处理  58-59
  4.5 铝膜中相干声子的产生和晶格的热膨胀  59-66
    4.5.1 样品制作  60-61
    4.5.2 实验原理  61
    4.5.3 实验方法  61-62
    4.5.4 结果分析  62-66
  4.6 本章小结  66
  参考文献  66-71
第五章 电子格林艾森常数的超快测量  71-79
  5.1 背景介绍  71-72
  5.2 实验介绍  72-75
    5.2.1 样品的制备  72
    5.2.2 实验方法  72-74
    5.2.3 实验原理  74-75
  5.3 结果分析  75-77
  5.4 本章小结  77
  参考文献  77-79
第六章 四维成像法直接观测激光-等离子体场形成阶段的超快过程  79-89
  6.1 前期研究  79-80
  6.2 实验设置  80-82
  6.3 实验结果及分析  82-86
    6.3.1 实验结果  82-84
    6.3.2 实验结果解释  84-86
  6.4 本章小结  86-87
  参考文献  87-89
第七章 总结  89-9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91-93
致谢  93-96

相似论文

  1. 应用适应性小动物PET灵敏度及空间分辨率的评估,R310
  2. 码率型转码辅助的压缩视频空间分辨率转换方法,TP391.41
  3. 恩诺沙星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和纳米均相荧光免疫技术的建立与考核,S859.79
  4. 脉冲流光放电脱除SO_2的光谱诊断,O461
  5. 基于SiPM和连续LYSO晶体的PET探测器的仿真设计,R318.6
  6.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2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测定方法的建立及评价,R446.6
  7. 多层螺旋CT各向同性成像研究,TP391.41
  8. 蓝宝石相干声子失相过程时间分辨CARS光谱研究,O437.3
  9. 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脑血氧监测技术的研究,R318.51
  10. HBsAg阴性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与HBV DNA的关系研究,R512.62
  11. μ子探测器的性能改进研究,O572.212
  12. 基于布拉格调制下的成像光谱仪的分光部分研究,O433.1
  13. 前列腺癌患者血清EPCA、PSA水平的相关研究,R737.25
  14. 分布式光纤温度传感系统测量精度的改进与研究,TP212.14
  15. 结核杆菌培养滤液蛋白10参照品的制备及其检测方法的初步建立,R378
  16. 超快电子衍射图像获取与解析系统,O463.1
  17. Ir-Eu双金属配合物的激发态动力学研究,O641.4
  18. 降低时间分辨率对急性脑缺血疾病CT灌注参数值的影响,R743.3
  19. 纯Rb系统与Rb-H_2系统的非反应与反应碰撞能量转移的实验研究,O562.3
  20. 碘甲烷激光诱导等离子体光谱,O433
  21. Alq_3三阶非线性光学特性的时间分辨Z扫描研究,O437.5

中图分类: > 数理科学和化学 > 物理学 > 原子核物理学、高能物理学 > 高能物理学 > 粒子类型 > 轻子 > 电子及其反粒子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