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陇中盆地晚上新世以来地貌发育模式研究

作 者: 陈吉锋
导 师: 潘保田
学 校: 兰州大学
专 业: 自然地理学
关键词: 陇中盆地 地貌发育模式 河流阶地序列 气候作用-下地壳流动耦合
分类号: P93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43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地貌主要是气候与地质共同作用的产物。传统的地貌研究往往割裂气候作用与地质作用的内在联系,将两者分开来讨论。然而根据长时间尺度河流阶地序列研究表明,晚新生代气候变冷与地壳抬升速率增大在时间上存在一致性,因此地貌可能是气候-地质耦合作用的结果。气候作用与软流圈流动之间的耦合关系已为人所熟知,但是许多地区的地貌发育历史并不能用该模式加以解释。本文介绍了一种气候作用-下地壳流动耦合的地貌发育模式,并在陇中盆地对该耦合模式进行了检验。利用陇中盆地西北部兰州地区的黄河阶地序列,通过定量模拟得到兰州地区的可流动下地壳厚度约为22km,这与兰州地区处于中朝地块与松潘-甘孜地块之间而具有较厚可流动下地壳的地质背景一致。利用陇中盆地东南部陇西和中滩-渭南地区的渭河阶地序列,通过模拟得到陇西和中滩-渭南地区的可流动下地壳厚度约为11km,这与陇西和中滩-渭南地区处于中朝地块与扬子地盾之间而具有相对较薄的可流动下地壳的地质背景一致。本文的研究表明,陇中盆地晚上新世以来的地貌发育可能主要是气候作用-下地壳流动耦合的结果。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7
第一章 绪论  7-17
  第一节 地貌发育模式研究进展  7-12
    1.1.1 气候作用-软流圈流动耦合模式  8-10
    1.1.2 气候作用-下地壳流动耦合模式  10-12
  第二节 气候作用-下地壳流动耦合模式的检验  12-16
    1.2.1 检验方法  12-13
    1.2.2 检验结果  13-16
  第三节 选题意义及拟解决的问题  16-17
第二章 地壳抬升速率定量模型的构建  17-24
  第一节 周期性载荷下的地壳抬升速率定量模型  17-19
    2.1.1 单阶段下地壳流驱动的地壳抬升  17-18
    2.1.2 多阶段下地壳流驱动的地壳抬升  18-19
  第二节 非稳态侵蚀下的地壳抬升速率定量模型  19-24
    2.2.1 下地壳流变特征  19-21
    2.2.2 非稳态侵蚀下的地壳抬升  21-24
第三章 陇中盆地晚上新世以来地貌发育模式研究  24-37
  第一节 兰州盆地晚上新世以来地貌发育模式研究  25-29
    3.1.1 河流阶地记录  25-26
    3.1.2 地壳抬升模拟  26-29
  第二节 渭河上游晚上新世以来地貌发育模式研究  29-37
    3.2.1 陇西盆地晚上新世以来地貌发育模式研究  30-32
    3.2.2 中滩-渭南盆地晚上新世以来地貌发育模式研究  32-35
    3.2.3 模拟的指示意义  35-37
第四章 结论与不足  37-38
参考文献  38-43
致谢  43

相似论文

  1. 陇中盆地滑坡的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子研究,P642.22
  2. 冲绳海槽构造地貌发育模式研究,P737.2
  3. 云南普者黑岩溶地貌特征及旅游地质资源开发,P931.5
  4. 黄河贵德段河流阶地及演变研究,P931.1
  5. 闽江河口湿地沉积物磷、硫及其分形研究,P931.1
  6. 20世纪60年-21世纪初北仑河口地形地貌演变与成因分析,P931
  7. 四川盆地东部石炭系岩相古地理及古岩溶地貌特征,P931.5
  8. 龙门山地区构造地貌及其水系的研究,P931
  9. 西藏雄村铜金矿外围复杂地貌条件下化探—遥感信息融合方法研究及应用,P931
  10. 基于DEM的活动构造地貌参数研究,P931
  11. 多尺度栅格单元异质性对地形湿度指数的影响研究,P931.1
  12. 闽江口沼泽湿地土壤孔隙水营养盐和甲烷剖面特征,P931.1
  13. 河北省天桂山地区喀斯特地貌形成演化,P931.5
  14. 岩溶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生态效益研究,P931.5
  15. 基于自组织的绿洲及自然适宜性研究,P931.3
  16. 基于石灰土物理性质的喀斯特山地生态环境评价,P931.5
  17. 黄河三角洲湿地格局与变化分析,P931.1
  18. 山西省数字地貌特征提取与空间分析,P931
  19. 明代贵州田野景观的分析,P931.5
  20. 基于DEM的内蒙古段滦河流域的地貌分析,P931.1
  21. 张家界地区层状地貌研究,P931

中图分类: > 天文学、地球科学 > 自然地理学 > 部门自然地理学 > 地貌学(地形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