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网络舆情主体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作 者: 王晓磊
导 师: 周德波
学 校: 辽宁大学
专 业: 新闻学
关键词: 网络舆情 舆情主体 特征分析 形成动因
分类号: G20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26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互联网的出现使得人类的信息世界进一步公开透明化,互联网为公众提供了一个表达意见的新途径,网络平台成为了反映民意、了解民情、汇聚民智的新兴意见广场。积极畅达的舆情表达不仅有利于社会的良性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政府的正确决策。随着我国网民结构的优化以及网络话语环境的改善,网民已经成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内信息生产和消费的主体,并在网络舆论方面发挥的作用更加明显。近年来,网络媒介以其独特的优势和多样的功能为反映民意、更好地实施舆论监督提供了新的渠道,互联网成为了公众表达意愿、态度和意见的重要场域,网络舆情及舆论的发展状况影响着网络社会环境的构建,更关系着国家信息文化安全。网络舆情主体对舆情的发展变化则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本文将着眼于对网络舆情主体特征的探讨,并对其成因展开深入的研究。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其中,绪论在对以往相关研究成果总结的基础上,简要介绍本文的研究意义和创新点等内容;第一章对网络舆情、网络舆情主体等概念的内涵进行了厘清,并将网络舆情主体依照不同的逻辑进行类化,此外,本章还从网络群体和网络集群两个角度探讨两类网络舆情主体集合的区别及联系,并探讨了两者对网络舆情的影响;第二章从宏观的视角,着重探讨了网络舆情主体的几个基本特征,同时还概括了网络舆情主体言论及行为的表现;第三章从“场”考察角度出发,分析了网络环境下,网络“心理场”、“意见场”以及“社会场”对网络舆情主体言论和行为表征形成的相关影响因素;第四章笔者运用内容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分别从互动程度、信息冗余度等多个角度,考量了网络论坛内意见领袖的特征、影响及其形成因子;最后,在综合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文章概括总结了网络舆情主体行为表现的形成模型。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11
绪论  11-15
  0.1 论文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4
    0.1.1 研究背景  11-12
    0.1.2 文献综述  12-13
    0.1.3 研究意义  13-14
  0.2 论文的研究方法  14
  0.3 论文的创新点  14-15
1 相关内涵的界定及分析  15-22
  1.1 网络舆情及网络舆情主体  15-19
    1.1.1 网络舆情的内涵  15-17
    1.1.2 关于网络舆情主体  17-19
  1.2 网络舆情主体的群体集合  19-22
    1.2.1 网络舆情集群  20
    1.2.2 网络舆情群体  20-22
2 网络舆情主体的特征及言论行为表现  22-30
  2.1 网络舆情主体的基本特征  22-26
    2.1.1 网络舆情主体与现实社会舆情主体存在交叠和重构的关系  22-23
    2.1.2 网络舆情主体主动表达积极营造“意见市场”  23-24
    2.1.3 网络舆情主体因舆情议题而聚合互动  24-25
    2.1.4 网络舆情主体借助网络平台提供的多种渠道表达意见  25-26
  2.2 网络舆情群体言论与行为表现  26-30
    2.2.1 话语表达的去抑制化  26-27
    2.2.2 言论表达上易发生极化现象  27-28
    2.2.3 舆情主体行为表现上的多元化  28-30
3 网络舆情主体的言论与行为表现的成因分析  30-42
  3.1 网络舆情主体言论及行为表现的心理动因  30-35
    3.1.1 网民的“释放”心理是造成“众声喧哗”的根本原因  30-31
    3.1.2 网民心理的“被剥夺感”是导致舆情爆发的基础  31-32
    3.1.3 选择性心理与刻板成见造成极端表达  32-33
    3.1.4 解构心理导致网民狂欢  33-34
    3.1.5 群体压力和暗示感染推动集合行为  34-35
  3.2 意见传播方式对网络舆情主体的塑造  35-37
    3.2.1 意见发布结构层面:“协同过滤”的存在与参照意见的在场  35-36
    3.2.2 意见扩散结构层面:传统“把关”的弱化与情绪的分享  36-37
    3.2.3 意见循环结构层面:暗示机制的存在及信息冗余度的影响  37
  3.3 网络舆情主体言论及行为表现的宏观社会动因  37-42
    3.3.1 政治场域:公权力与公民权利之间的博弈  39-40
    3.3.2 经济场域:利益集团与弱势群体之间的调和  40-41
    3.3.3 文化场域:传统与现代文化思潮之间的竞合  41
    3.3.4 小结  41-42
4 网络舆情主体表征的案例分析及数据呈现  42-54
  4.1 定量研究方法构建  42-45
    4.1.1 网络意见领袖概念的补充  42
    4.1.2 相关研究模型的借鉴  42-44
    4.1.3 定量标准的操作化  44-45
  4.2 案例及数据分析  45-53
    4.2.1 “躲猫猫”事件个案概述  45-46
    4.2.2 “躲猫猫”事件网贴数据呈现  46-51
    4.2.3 “躲猫猫”事件网贴分析结论  51-53
  4.3 定量研究的不足  53-54
结束语  54-56
参考文献  56-59
致谢  59-60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与科研情况  60-61

相似论文

  1. 基于核方法的高光谱图像异常检测算法研究,TP751
  2. 江苏省典型区域农村地表水环境现状空间分析及污染评价,S271
  3. 中国区域性网上社区的舆情研究,G206
  4. 萝卜耐热性鉴定与热激蛋白基因克隆,S631.1
  5. 网络舆情的形成机制研究,G206
  6. 基于网络舆情的企业危机管理研究,G206
  7. 社会焦点事件网络舆情演变研究,G206
  8. 网络舆情热点事件中的网民行为研究,G206
  9. 技术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特征研究,G642.0
  10. 心音信号特征分析与识别算法的研究,R318.04
  11. 群体性事件的网络舆情及其治理,G206
  12. 政府网络新闻发布理论与实践探析,G219.2
  13. 昆明旅游卫星账户(2008)的构建和实证分析,F592.7
  14. 异常高压凝析气藏相态特征实验研究,P618.13
  15. 新疆西部伊犁地区北天山南坡树木年轮气候重建与分析,P467
  16. 新疆天山中部北坡头屯河及三屯河流域树木年轮气候研究,P467
  17. 基于KMV模型和符号数据分析的股票板块特征分析,F832.51
  18. 城市群城际轨道交通客流预测方法探讨,U293.13
  19. 90例耳鸣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R764
  20. 网络舆情的伦理研究,G206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信息与知识传播 > 信息与传播理论 > 传播理论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