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不同方法诱变T-3纳豆激酶菌株的研究

作 者: 沙维
导 师: 张丽萍
学 校: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专 业: 食品科学
关键词: 纳豆激酶 活力 诱变剂
分类号: Q93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96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纳豆激酶是纳豆杆菌在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一种丝氨酸蛋白酶,具有良好的纤溶酶活性。用微生物发酵的方法生产纳豆激酶是现代纳豆激酶生产中优先采用的方法,因此人们也高度重视纳豆激酶发酵用菌种的研究。本试验的目的是通过诱变育种的方法,得到一株在发酵时能够产生较高纳豆激酶酶活力的菌株。试验采用本实验室筛选和保藏的纳豆杆菌T-3菌株为出发菌株,选取紫外线、微波、超声波、亚硝基胍和亚硝基胍-超声波联合诱变的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多因素交叉组合试验、旋转组合试验设计的方法,研究各种诱变方法的适宜诱变条件,并通过诱变提高纳豆激酶生产菌株的产酶能力,选育出纳豆激酶高产菌株,为发酵法生产纳豆激酶提供优良菌种。1.紫外线照射方法诱变T-3纳豆杆菌诱变条件的研究。为了获得一株能够发酵生产高纳豆激酶活性的菌株,采用紫外线照射方法诱变T-3纳豆杆菌,以T-3纳豆杆菌为出发菌株,研究不同的紫外线照射时间对诱变效果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紫外线诱变的时间,之后对T-3纳豆杆菌进行诱变处理。试验结果表明:240 s为紫外线诱变时适合的照射时间,经过诱变处理、酪蛋白平板初筛和摇瓶复筛,得到紫外线诱变后的突变株U2-5,其发酵生产纳豆激酶的酶活力可达到5440.37 IU/mL,比原始菌株提高8.8 %,并且遗传性能稳定。2.微波辐射方法诱变T-3纳豆杆菌诱变条件的研究。以T-3纳豆杆菌为出发菌株,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不同的微波处理功率和不同的微波处理时间条件下微波处理对T-3纳豆杆菌诱变的效果,从而确定微波处理的时间和功率。在已经确定的微波诱变时间的条件下,对T-3纳豆杆菌进行诱变处理,运用酪蛋白平板初筛和摇瓶发酵复筛的方法,筛选出微波辐射诱变后的突变株。试验结果表明:微波诱变的处理功率为380 W,加热累计时间40 s,经过诱变和筛选获得突变株W2-1菌株,其发酵生产得到纳豆激酶活力为5450.00 IU/mL,比原始菌株提高9 %,并且遗传性能稳定。3.超声波处理方法诱变T-3纳豆杆菌诱变条件的研究。以T-3纳豆杆菌为出发菌株,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不同的超声波功率、频率、时间条件下的超声波对T-3纳豆杆菌诱变的效果。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优化诱变条件,从而确定超声波处理的功率、频率和时间,并对T-3纳豆杆菌进行诱变处理,并运用酪蛋白平板初筛和摇瓶发酵复筛的方法,筛选出超声波辐射诱变后的突变株。试验结果表明:超声波处理的功率为220 W,累计作用时间25 min,频率70 KHz,对T-3纳豆杆菌进行两轮诱变和筛选获得突变株C2-1菌株,其发酵生产得到纳豆激酶活力为5585.35 IU/mL,比原始菌株提高11.7 %,并且遗传性能稳定。4.亚硝基胍处理方法诱变T-3纳豆杆菌诱变条件的研究。以T-3纳豆杆菌为出发菌株,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在不同的亚硝基胍处理时间和处理浓度条件下亚硝基胍对T-3纳豆杆菌诱变的效果,从而确定亚硝基胍处理的时间和浓度,并对T-3纳豆杆菌进行诱变处理,运用酪蛋白平板初筛和摇瓶发酵复筛的方法,筛选出亚硝基胍诱变后的突变株。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亚硝基胍处理时间20 min和亚硝基胍处理浓度0.3 mg/mL,对T-3纳豆杆菌进行两轮诱变和筛选获得突变株Y2-1菌株,其发酵生产得到纳豆激酶活力为5740.25 IU/mL,比原始菌株提高14.8 %。5.亚硝基胍-超声波联合诱变方法诱变T-3纳豆杆菌诱变条件的研究。以T-3纳豆杆菌为出发菌株,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不同的亚硝基胍浓度、联合诱变处理时间、处理频率条件下的诱变处理对T-3纳豆杆菌诱变的效果。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设计,优化联合诱变T-3纳豆杆菌的诱变条件,并在优化后的诱变条件下,对T-3纳豆杆菌进行诱变处理,并运用酪蛋白平板初筛和摇瓶发酵复筛的方法,筛选出联合诱变后的突变株。试验结果表明:T-3纳豆杆菌的诱变条件为亚硝基胍浓度0.3 mg/mL,处理时间20 min,处理频率70 KHz,对T-3纳豆杆菌进行诱变处理,筛选出突变株F2-1,其产纳豆激酶活力6600.52 IU/mL,比原始菌株T-3提高了30.0 %。通过研究得出结论,紫外线、微波、超声波、亚硝基胍和亚硝基胍-超声波联合诱变这五种诱变方法均具有较好的诱变效果,其中,亚硝基胍-超声波联合诱变方法的效果最好,用这种诱变方法得到的突变株产纳豆激酶的活力最高为6600.52 IU/mL,优于其他单一诱变方法的诱变效果。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9
第一章 引言  9-17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9-10
  1.2 文献综述  10-14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方案  14-17
第二章 紫外线照射方法诱变T-3 纳豆杆菌诱变条件的确定  17-24
  2.1 试验材料  17-18
  2.2 培养方法  18
  2.3 检测方法  18-19
  2.4 紫外线照射法诱变T-3 纳豆杆菌  19
  2.5 遗传稳定性试验  19
  2.6 结果与分析  19-23
  2.7 本章小结  23-24
第三章 微波辐射方法诱变T-3 纳豆杆菌诱变条件的确定  24-30
  3.1 试验材料  24-25
  3.2 培养方法  25
  3.3 检测方法  25-26
  3.4 微波辐射法诱变T-3 纳豆杆菌  26
  3.5 遗传稳定性试验  26
  3.6 微波辐射方法诱变T-3 纳豆杆菌试验结果与分析  26-29
  3.7 本章小结  29-30
第四章 超声波处理方法诱变T-3 纳豆杆菌诱变条件的确定  30-38
  4.1 试验材料  30-31
  4.2 培养方法  31
  4.3 检测方法  31-32
  4.4 超声波法诱变T-3 纳豆杆菌  32
  4.5 遗传稳定性试验  32
  4.6 超声波处理方法诱变T-3 纳豆杆菌的试验结果与分析  32-37
  4.7 本章小结  37-38
第五章 亚硝基胍处理方法诱变T-3 纳豆杆菌  38-44
  5.1 试验材料  38
  5.2 培养方法  38-39
  5.3 检测方法  39
  5.4 亚硝基胍法诱变T-3 纳豆杆菌  39-40
  5.5 遗传稳定性试验  40
  5.6 亚硝基胍处理方法诱变T-3 纳豆杆菌诱变结果与分析  40-43
  5.7 本章小结  43-44
第六章 亚硝基胍-超声波联合诱变方法诱变T-3 纳豆杆菌  44-54
  6.1 试验材料  44
  6.2 培养方法  44-45
  6.3 检测方法  45-46
  6.4 亚硝基胍-超声波联合诱变法诱变T-3 纳豆杆菌  46
  6.5 遗传稳定性试验  46
  6.6 亚硝基胍-超声波联合诱变结果与分析  46-53
  6.7 本章小结  53-54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54-55
  7.1 结论  54
  7.2 建议  54-55
参考文献  55-57
致谢  57-58
作者简介  58

相似论文

  1. 怀地黄连作障碍消减技术研究,S435.672
  2. 自主支持及其替代感知对状态自我控制的影响,B841
  3. 米曲霉高活性蛋白酶菌株选育及酱油多菌种混合酵条件的研究,TS264.21
  4. 不结球白菜种子老化衰变生理基础的研究,S634.3
  5. 人皮肤成纤维细胞搅拌培养和保存的初步研究,R329
  6. 纳豆激酶液体发酵的研究,TS201.25
  7. Ouabain诱导大鼠弱精子症模型建立及睾丸间质细胞分泌Ouabain的探索性研究,R-332
  8. MeJA在杂交水稻制种花时调控中的应用,S511
  9. 盐胁迫下5个树种根系活力及Na~+,K~+含量影响的研究,S718.4
  10. 纳豆激酶对兔缺血型视网膜病变模型影响的实验研究,R774.1
  11. 木聚糖酶Y3的筛选及性质考察,X172
  12. 豆腐渣和果渣混合物固态发酵工艺的优化与发酵物利用的研究,TS209
  13. 一株碱性蛋白酶产生菌的分离与应用,TQ925
  14. 体验经济下重现历史文化街区活力的保护更新设计研究,TU984.114
  15. 不同生育期水分亏缺和氮营养对玉米生长及水氮迁移与利用的影响,S513
  16. 城市综合体设计研究及实例分析,TU247
  17. 油茶物候期及开花生物学特性研究,S794.4
  18. 陕西渭北地区不同类型农林复合系统的种间化感作用研究,S344.2
  19. 纳豆激酶的优化、提取分离纯化及基因克隆,R346
  20. 三种榆属树种种子萌发特性及活力变化的研究,S792.19
  21. 城市街道空间的活力塑造,TU984.113

中图分类: > 生物科学 > 微生物学 > 微生物遗传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