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当代中国计划外生育行为研究

作 者: 马东顺
导 师: 朱伯玉;牛喜霞
学 校: 山东理工大学
专 业: 社会学
关键词: 生育行为 计划生育政策 计划外生育行为 生育理性 生育文化
分类号: C924.2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8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课题主要采用个案访谈法、实地研究方法,辅以文献分析法进行研究,具体研究方式为深入到计划外生育行为具体行动者的日常生活中,以参与观察和无结构访谈的方式搜集相关资料,对计划外生育行为的实施途径进行总结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定性分析来理解和解释计划外生育行为。本课题通过对计划外生育行为的类型、原因、过程、生活状况等的探索分析,从而探讨政府主导的计划生育政策下,在生育计划指标外的生育行为的行动逻辑,探讨生育政策对社会运行的影响。整个研究从2009年9月正式开始,期间通过查阅文献确定了研究选题,开题报告通过后,2010年寒暑假主要在A市进行了个案访谈,直接走访了13例计划外生育家庭,通过媒体报道与邮件采访结合的方式掌握2个案例,完全采自媒体7个案例,最终纳入研究范围的共22个案例。个案涵盖了出生于1950年代后期、1960年代和1970年代的城乡居民,以1965年至1975年出生为主。本研究在内容上、方法上和理论视角上具有创新性。本课题总结了强行生育对抗计划生育指标、权力寻租获得计划生育指标、境外生育绕过计划生育指标和其他计划外生育途径四种类型共20种计划外生育途径,对每种途径的具体运作方式和行动逻辑进行了描述和解释。研究在理想类型视角下对计划外生育者进行了行为动机分析,将其动机分为出于目的理性的计划外生育行为、出于价值理性的计划外生育行为、传统习惯影响下的计划外生育行为和情感支配下的计划外生育行为。研究从以下方面对计划外生育行为原因进行了分析。传宗接代、养儿防老、多子多福的生殖崇拜传统是计划外生育行为的文化原因。规避健康风险、医疗保障风险、空巢风险、养老风险、独生子女成长成才风险等独生子女家庭风险是计划外生育行为的现实原因。社会资本是计划外生育行为成功的重要原因,社会资本是计划外生育行为成功实施的有效途径,优质社会资本有利于计划外生育行为在“合法秩序”内实施,社会资本化解了计划生育政策的制度刚性。研究发现传统生育文化影响依然存在,计划外生育者的行动目的是多元的,计划外生育者的生育意愿在现行计划生育政策指标内无法得到满足,计划外生育行为延缓了中国老龄化进程,计划外生育家庭的婚姻相对稳定。研究还对现行计划生育政策执行中的问题、应对问题的措施及其调整方向进行了讨论。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6
目录  6-9
一、导论  9-21
  (一) 相关文献研究及发展趋势  10-16
    1. 文献梳理  10-14
    2. 文献评价  14-15
    3. 发展趋势及研究问题的提出  15-16
  (二) 核心概念  16
    1. 生育行为  16
    2. 计划外生育行为  16
  (三) 研究方法与研究过程  16-19
    1. 研究方法  16-17
    2. 研究过程  17-19
  (四) 研究意义  19
  (五) 研究创新  19-21
    1. 内容上的创新  20
    2. 理论视角上的创新  20
    3. 方法上的创新  20-21
二、计划外生育行为的实施途径  21-36
  (一) 强行生育对抗计划生育指标  21-24
    1. 东躲西藏偷生  21-22
    2. 当仁不让明生  22-23
    3. 无可奈何迫生  23
    4. 瞒天过海巧生  23-24
    5. 与世隔绝多生  24
  (二) 权力寻租获得计划生育指标  24-29
    1. 伪造孩子患有非遗传性疾病的证明申请二胎指标  25-26
    2. 城市居民迁移户口至农村申请二胎生育指标  26
    3. 制造其他假证明申请二胎生育指标  26-27
    4. 收养亲生子女避开生育指标  27
    5. 直接购买生育计划指标  27-28
    6. 被计划生育行政部门"钓鱼执法"获得再孕许可  28-29
  (三) 境外生育绕过计划生育指标  29-32
    1. 赴香港分娩获取香港永久居民身份  29-30
    2. 到国外分娩取得落地国国籍  30-32
  (四) 其他计划外生育途径  32-36
    1. 异地婚姻生育两胎分头申报出生  32
    2. 假离婚生育二胎  32-33
    3. 假双胞胎隐瞒二胎生育事实  33
    4. 多次离婚再婚实现计划外生育  33-34
    5. 找人代孕生育避开计划指标  34-35
    6. 包养情妇生育子女  35
    7. 改变国籍避开计划生育政策限制  35-36
三、计划外生育行为的动机和原因分析  36-58
  (一) 理想类型视角下计划外生育行为的动机分析  36-43
    1. 出于目的理性的计划外生育行为  37-38
    2. 出于价值理性的计划外生育行为  38-39
    3. 传统习惯影响下的计划外生育行为  39-41
    4. 情感支配下的计划外生育行为  41-43
  (二) 生殖崇拜传统是计划外生育行为的文化原因  43-47
    1. 传宗接代观念是中国传统生育文化的重要内容  43-45
    2. 养儿防老思想是中国人普遍遵守的文化规则  45-46
    3. 多子多福生育观影响着城乡居民的生育行为  46-47
  (三) 规避独生子女家庭风险是计划外生育行为的现实原因  47-53
    1. 生育主体潜在的健康风险  47-48
    2. 亲代面临着医疗保障风险  48-49
    3. 亲代面临着突然而至的或提前而来的空巢风险  49-50
    4. 亲代与子代共同面临着养老风险  50-52
    5. 独生子女面临着成长成才风险  52-53
  (四) 社会资本是计划外生育行为成功的重要原因  53-58
    1. 社会资本是计划外生育行为成功实施的有效途径  53-54
    2. 优质社会资本有利于计划外生育行为在"合法秩序"内实施  54-56
    3. 社会资本化解了计划生育政策的制度刚性  56-58
四、从计划外生育行为视角审视计划生育政策  58-67
  (一) 计划外生育行为与计划生育政策的关系  58-60
    1. 计划外生育行为是计划生育政策"标签化"的产物  58
    2. 计划外生育行为提供了计划生育政策存续的理由  58-59
    3. 计划外生育者与基层计划生育工作者存在共谋行为  59-60
  (二) 对现行计划生育政策的思考与建议  60-65
    1. 计划生育政策深度嵌入了当代中国城乡居民的日常生活中.  60-62
    2. 为了政策目标而使用科学技术不应损害人体健康  62-63
    3. 现行计划生育政策制度设计有待进一步完善  63
    4. 需要尽快对现行计划生育政策做出全面评估  63-64
    5. 应适时对现行计划生育政策做出调整  64-65
  (三) 应建立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家庭的风险保障机制  65-66
  (四) 应有效规避计划生育政策下的人口结构风险  66-67
五、结论与研究展望  67-71
  (一) 研究结论  67-70
    1. 传统生育文化影响依然存在  67-68
    2. 计划外生育者的生育意愿在现行政策生育指标内无法得到满足  68
    3. 计划外生育者的行动目的是多元的  68-69
    4. 计划外生育行为延缓了中国老龄化进程  69
    5. 计划外生育家庭的婚姻相对稳定  69-70
  (二)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及努力方向  70-71
参考文献  71-73
致谢  73-75
在学期间科研情况  75

相似论文

  1. 苏州现代生育文化建设研究,C924.21
  2. 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的差异分析,C924.21
  3. 生育权视角下的计划生育政策,C924.21
  4. 计划生育政策的经济学分析,C924.21
  5. 生育中的清与真——化隆地区回族生育文化研究,K892.21
  6. 我国计划生育立法原则发展研究,D922.1
  7. 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与法律的变迁研究,D922.1
  8. 人类学视野下的“全女户”的研究,C913.1
  9. 农村计划生育养老保险建设研究,F842.6
  10. 公共政策话语的转向及其背后,D0
  11. 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分析,C924.21
  12. 论新型生育文化建设中的性别观念更新,C924.21
  13. 唐山地区农村人口生育行为和生育意愿研究,C924.21
  14. 新型生育文化与构建和谐社会探析,C924.21
  15. 当前我国农村基层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C924.21
  16. 农村计划生育政策与养老保险制度的衔接与仿真研究,C924.21;F224
  17. 农村育龄妇女生育状况的调查与分析,C924.21
  18. 农村计划生育政策执行中的利益博弈研究,C924.2
  19. 浅析G市计划生育政策执行失效的原因及对策,C924.21
  20. 外来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政策的有效性分析,C924.21

中图分类: > 社会科学总论 > 人口学 > 世界各国人口调查及其研究 > 中国人口 > 人口政策与制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