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京津冀劳动力流动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 者: 饶旻
导 师: 纪韶
学 校: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专 业: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关键词: 京津冀 劳动力流动 logistic回归模型
分类号: F22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0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京津冀都市圈的经济水平、人口素质、产业结构、对外开放程度等各方面都得到大幅度提高。相比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都市圈,京津冀都市圈拥有更多的人口、占有更多的土地,虽然它尚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市场发育程度和经济外向程度都不如其他两地区高,但是它凭借自身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政治文化水平优势、雄厚的工业基础优势、强大的研发能力优势、先进的技术装备优势,被认为是21世纪我国最有发展潜力和活力的经济中心之一。如何抓住新时代的发展契机,结合自身的发展优势,努力寻求和探索京津冀都市圈的区域发展战略,是目前京津冀都市圈面临的首要问题和亟需解决的紧迫任务。劳动力流动不仅是增进区域经济水平、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经济问题,也是关系到社会政治稳定的社会问题;他不仅能缓减劳动力流出地的就业压力,又能填补劳动力流入地的职位空缺;不仅能增加劳动力收入水平,又能提高劳动力生活质量。考虑到劳动力流动对区域发展的重要影响,又考虑到京津冀都市圈的重大发展意义,本文重点研究了京津冀都市圈劳动力流动的各方面问题,并得出了一些重要的研究结论。本文的主要内容可以分为六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导言,主要介绍本研究的研究意义为何,专业名词的概念厘定,研究采用的方法,论文的逻辑分析框架,论文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第二部分中,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关于劳动力流动的文献进行述评,总结出了劳动力流动的主要影响因素、劳动力流动问题的主要分析范式和主要研究方向。本文的第三部分分析了京津冀都市圈的总体发展现状和区域内部协调状况,通过京津冀都市圈和长三角、珠三角都市圈的对比、京津冀内部三省市的对比,揭示了京津冀劳动力流动的背景。第四部分中,本文结合了历史数据,描述了京津冀劳动力流动的历史和现状,详细分析了京津冀劳动力流动的特点。第五部分,本文建立了京津冀劳动力的决策模型,首先用定性分析方法将影响劳动力流动的因素分为内部因素、外部因素和中间因素,然后利用嵌套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劳动力流动作实证分析,并得出结论,经济利益是劳动力流动的主要驱动因素,劳动力的个体特征是影响劳动力流动的显著因素。最后的第六部分,对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作了小结,并结合得出的研究结论提出加快区域合作发展、引导劳动力合理流动的政策建议。
|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9 1 导言 9-15 1.1 研究意义 9-11 1.2 基本概念界定 11 1.3 研究方法选择 11-12 1.4 论文的逻辑分析框架 12-13 1.5 论文研究的重点、难点、创新点 13-15 2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及述评 15-21 2.1 国外相关文献研究综述及述评 15-17 2.1.1 劳动力流动影响因素的研究综述 15-16 2.1.2 劳动力流动模型的研究综述 16-17 2.1.3 国外相关文献研究述评 17 2.2 国内相关文献研究综述及述评 17-21 2.2.1 劳动力流动动因的研究综述 17-18 2.2.2 劳动力流动影响因素的研究综述 18 2.2.3 劳动力流动方向的研究综述 18-19 2.2.4 劳动力流动效应的研究综述 19 2.2.5 国内相关文献研究述评 19-21 3 京津冀劳动力流动的环境因素分析 21-30 3.1 京津冀都市圈与长三角、珠三角都市圈的比较分析 21-22 3.1.1 自然地理条件对比 21 3.1.2 都市圈形成机制对比 21-22 3.1.3 城市发育程度对比 22 3.1.4 经济发展状况对比 22 3.1.5 人口规模结构对比 22 3.2 京津冀都市圈内部差异分析 22-28 3.2.1 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22-24 3.2.2 产业结构差异 24-26 3.2.3 区域优势和资源禀赋差异 26-27 3.2.4 工资收入差异 27-28 3.3 京津冀都市圈内部联系分析 28-30 3.3.1 历史文化联系 28-29 3.3.2 地理资源联系 29 3.3.3 经济联系 29-30 4 京津冀劳动力流动特点的实证研究 30-37 4.1 京津冀人口规模及劳动力资源 30-33 4.1.1 京津冀人口规模 30-31 4.1.2 京津冀劳动力资源及就业分布情况 31-33 4.2 京津冀劳动力流动状况 33-35 4.2.1 京津冀外出劳动力数量 33-34 4.2.2 京津冀外来劳动力特征 34-35 4.3 京津冀劳动力流动特点 35-37 5 京津冀劳动力流动影响因素分析——微观决策模型 37-50 5.1 数据来源 37 5.2 模型假设 37-38 5.3 模型建立思路 38-39 5.4 变量选择 39-41 5.5 模型选择 41-46 5.5.1 嵌套logistic回归模型 41-45 5.5.2 关于使用嵌套logistic回归模型的说明 45-46 5.6 实证分析 46-50 6 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50-54 6.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50-51 6.2 政策建议 51-54 致谢 54-55 参考文献 55-57 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57-58 详细摘要 58-63
|
相似论文
- 农村城镇化过程中“用工荒”现象分析,F299.2
- 京津冀主体功能区视域下河北省高等教育结构优化研究,G649.2
- 京津冀地区经济差距及财税政策调控研究,F812.7;F224
- 城市老年人居住方式选择研究,TU984.12
- 京津冀区域生产性服务业竞争力评价研究,F224
- 我国企业集团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的实证研究,F224
- 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制约因素分析,F323.6
- 低碳经济视角下京津冀产业分工合作探讨,F205
- 基于LOGISTIC和CART模型的风化影响因素研究,P512.1
- 我国房地产业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识别模型研究,F224
- 基于生态足迹的京津冀可持续发展研究,X22
- 劳动力流动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发展的影响,F127
- 同城化背景下的京津冀区域旅游合作研究,F592.7
- 基于行业的动态财务预警模型研究,F275
- 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中农户就业选择机制的研究,F323.6
- 中国企业信用风险的评估模型构建与实证研究,F279.2
- Logistic模型在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研究,F224
-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度量研究,F832.3
- 京津冀都市圈区域经济与交通协调发展研究,F512.7
- 基于边界效应的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问题研究,F127
中图分类: > 经济 > 经济计划与管理 > 经济计算、经济数学方法 > 经济数学方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