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从《金玉奴》看荀慧生音乐表演美学特征

作 者: 朱蕾静
导 师: 杨雁行
学 校: 天津音乐学院
专 业: 音乐学
关键词: 荀慧生 韵味 传神 对立统一韵味美 恰当适度韵味美 意象娇媚传神美 意境清新传神美
分类号: J617.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8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荀慧生是京剧“四大名旦”之一,戏曲表演领域中自辟新境的艺术大师,他是京剧艺术的革新家,无论是传统剧目还是新编剧目,他都不因循守旧,墨守成规,而是要根据自己对人物的理解,予以改造和加工,使人物形象丰满而有新意。他在京剧程式化表演的基础上引进融入了大量生活化的表演,使二者有机而适度地结合起来开辟了程式化、生活化结合的新路,这是符合二十世纪以来中国戏曲发展潮流的。他力图把程式用活,不使表演类型化,着意刻画形神兼备而又个性鲜明的艺术典型。他追求的一种艺术效果是力图消除台上人物和观众之间的隔阂,能让观众感到和剧中人亲密无间。他的风格自然灵活而又不失戏曲传统规范,开阔洒脱而又不失含蓄,神韵飞动而又讲究深度,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本论文的研究采取多角度,多方法上的开拓。将使用音乐美学与民族音乐学、音乐形态学的方法在荀慧生唱腔伴奏方面(音乐本体)、历史背景方面、京剧总体风格体系方面归纳出在京剧审美共性基础上的荀慧生的个性特征,即荀慧生音乐美学特征。本论文从三个层面展开:一、音乐史学方面。通过对相关书籍、资料查阅,对荀慧生艺术经历没有一个明确的分期,对荀慧生艺术经历更多集中在艺术活动的罗列,以以往对荀慧生艺术经历研究为基础,将荀慧生艺术经历给为四个时期——艺术的初始期,艺术的初创期,京剧艺术的成熟期,京剧艺术的晚期。二、音乐形态学方面。对《金玉奴》进行了音乐形态结构图式分析(“图表式音乐结构布局分析”、“图表式唱腔结构分析”)其目的是概括出荀慧生音乐唱腔形态特征。为研究荀慧生音乐表演美学特征提供坚实的基础。三、音乐美学方面。对荀慧生音乐表演美学特征从“韵味”和“传神”两个角度进行作了重新归纳整理和较为深入的研究,并得出了理论成果:韵味美中的:对比统一韵味美和恰当适度韵味美两个特征;传神美中的:意象娇媚传神美和意境清新传神美两个音乐表演美学特征。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8
第一章 绪论  8-11
  第一节 研究荀慧生音乐表演美学的意义  8-11
第二章 荀慧生艺术经历的概述  11-17
  第一节 艺术初始期  11-12
    2.1.1 饱尝痛苦折磨 苦练基本功  11-12
    2.1.2 勤学梆子精华 精通梆子戏  12
  第二节 艺术初创期  12-14
    2.2.1 京剧学习 转行京剧艺术  12-13
    2.2.2 保护嗓音 学习京昆艺术  13-14
  第三节 艺术成熟期  14-15
    2.3.1 完善自我 艺术风格成熟  14
    2.3.2 创新突破 舞台中心转变  14-15
  第四节 艺术晚期  15-17
    2.4.1 归于平淡,整理改编传统戏  15-17
第三章 京剧《金玉奴》全剧音乐形态分析  17-36
  第一节 京剧《金玉奴》剧本的演变  17-20
    3.1.1 剧本题材选取  17-18
    3.1.2 剧本改革创新  18-20
      3.1.2.1 理念改编剧本  18-19
      3.1.2.2 成功打造剧本  19-20
  第二节 《金玉奴》的剧情和主旨  20
  第三节 京剧《金玉奴》音乐形态分析  20-36
第四章 荀慧生音乐表演美学韵和神特征  36-52
  第一节 从《金玉奴》的创腔特点看荀慧生表演韵味美  36-44
    4.1.1 "韵"与"味"的理论渊源  36
    4.1.2 对比统一韵味美  36-40
      4.1.2.1 梆子韵味与旦角韵味对比统一  36-38
      4.1.2.2 阴柔韵味与阳刚韵味对比统一  38-40
      4.1.2.3 优美韵味与壮美韵味对比统一  40
    4.1.3 恰当适度韵味美  40-44
      4.1.3.1 妩媚中显露质朴  40-43
      4.1.3.2 活泼中显露庄重  43-44
  第二节 从《金玉奴》的创腔特点看荀慧生表演传神美  44-52
    4.2.1 意象娇媚传神美  45-48
      4.2.1.1 身段的活泼娇媚传神美  45-47
      4.2.1.2 念白的自然娇媚传神美  47-48
    4.2.2 意境清新传神美  48-52
      4.2.2.1 唱腔柔媚清新传神美  48-49
      4.2.2.2 神情含蓄清新传神美  49-52
结论  52-53
  一、在音乐史学方面  52
  二、音乐形态学方面  52-53
参考文献  53-54
致谢  54

相似论文

  1. 水印木刻艺术的诗意性与水墨韵味,J217
  2. 韵·探究广告设计的中国味,J524.3
  3. 京剧演唱技法在民族声乐中的运用,J616
  4. 傅雪漪创作的中国古典诗词歌曲研究与古曲演唱体会,J605
  5. 浅谈《行路的哥哥莫心焦》的“韵味”,J605
  6. 瞬间动态的永恒之美,J212
  7. 魏晋南北朝人物画品评标准研究,J209.2
  8. 王谢子弟天然秀,岂是三家村中人,I207.23
  9. 绘其形,探其韵,J624.1
  10. 论汉代雕塑的写意风格,J305
  11. 六朝画论中的传神论研究,J205
  12. 钢琴曲《二泉映月》“中国韵味”演奏处理的理论探究,J624.1
  13. 中国写意人物画中的“传神”论,J212
  14. 文学翻译的“传神”问题及“传神”理论初探,H315.9
  15. 皖西地区庐剧音乐的唱腔分析,J825
  16. “安静”:汪曾祺小说的韵味,I207.42
  17. 软件缺陷静态预测研究,TP311.52
  18. 魏晋南北朝画论研究,J209.2
  19. 论中国人物画中“线”的魅力,J212
  20. 戏曲入画探微,J209.2
  21. 文人画色彩的美学分析,J205

中图分类: > 艺术 > 音乐 > 音乐技术理论与方法 > 戏剧音乐理论 > 京剧音乐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