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跳高斜板起跳练习的肌肉用力特征研究

作 者: 胡欣婕
导 师: 吕季东
学 校: 上海体育学院
专 业: 体育教育训练学
关键词: 跳高 专项力量训练手段 斜板起跳
分类号: G823.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4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运动实践证明,跳高运动员专项运动技术、专项动作速度受专项力量影响较大。专项力量训练水平可以衡量、评价运动员运动训练水平、竞技能力水平的高低。科学、合理地发展专项力量训练可以有效地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和专项成绩。本文旨在探讨利用运动学测量分析系统与电生理学表面肌电图等手段对斜板起跳练习起跳腿缓冲、蹬伸技术环节的肌肉用力特征结合跳高起跳技术特征进行对比分析,找出与跳高起跳肌肉用力特征的异同点,为以后针对性的采取有效的训练方法和手段,从而巩固技术,发展专项所需力量,使神经肌肉之间的协调更趋完善,取得理想的训练效果提供依据。本文选取4名一级跳高运动员为测试对象,采用Motion Pro X-4型高速摄像机和BIOVISION肌电采集系统同步测试,对跳高运动员利用斜板起跳练习起跳腿缓冲、蹬伸技术环节运动学及肌肉表面肌电图进行研究,并与跳高专项作对比,评价现有训练手段。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1.利用斜板进行起跳练习起跳腿三个关节角度都有“先缩小再增大”的趋势,伸肌群完成的是“拉长—缩短周期”收缩,基本上与跳高专项一致,符合专项力量训练要求。2.利用斜板起跳练习起跳时间缩短,起跳过程重心垂直速度、合速度均比跳高起跳大。斜板起跳起跳腿着地瞬间重心垂直速度出现正值,对于斜板起跳训练的作用要一分为二地看,一方面可以锻炼运动员快速起跳的感觉,另一方面对跳高起跳缓冲训练不太有利。3.利用斜板起跳练习相比跳高起跳髋关节和膝关节变化幅度小,踝关节变化幅度较大。该手段对加强踝关节力量练习有益。4.利用斜板起跳练习起跳腿各肌肉做功与跳高起跳腿各肌肉做功差异不大,基本上与跳高专项存在相一致的趋势。都均为股外侧肌、股内侧肌肉和胫骨前肌做功最为明显,股二头肌、比目鱼肌、腓肠肌次之,股直肌相对较小。5.利用斜板起跳练习和跳高起跳肌肉活动时序各不相同,受试者在起跳过程肌肉活动存在个体特点。建议:1.利用斜板起跳练习符合跳高专项力量训练要求。教练员可以根据运动员的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斜板起跳力量训练,提高运动员重心垂直速度、快速起跳能力,锻炼起跳腿各肌肉间的协调。2.对跳高表面肌电的研究现在国内开展的很少,并没有根据项目特点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分析方法。在数据的截取和分析上仍需要更多的探讨。由于受试者个人运动技术差异、被试皮下脂肪厚度、气温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所测肌肉活动时序各不相同,受试者在起跳过程肌肉活动存在个体特点。教练员应根据运动员个体差异分析运动员个体特点,找到适合的训练方法,做到因人施训。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8
1. 前言  8
  1.1 选题依据  8
  1.2 研究的目的意义  8
2. 文献综述  8-15
  2.1 关于背越式跳高运动的研究  8-13
    2.1.1 有关背越式跳高技术的研究  8-11
    2.1.2 关于力量训练的研究  11-13
  2.2 表面肌电以及肌电在体育中运用的研究  13-14
    2.2.1 肌电图与表面肌电信号概述  13
    2.2.2 表面肌电技术应用于体育科学研究的情况  13-14
  2.3 小结  14-15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15-22
  3.1 研究对象  15
  3.2 研究方法  15-21
    3.2.1 文献资料法  15
    3.2.2 专家访谈法  15
    3.2.3 特尔菲法  15
    3.2.4 生物力学测试法  15-20
    3.2.5 数理统计法  20-21
  3.3 有关指标的说明  21-22
4. 结果与分析  22-40
  4.1 专项力量训练手段的确定  22
  4.2 跳高斜板起跳练习的运动学分析  22-30
    4.2.1 跳高、斜板起跳练习起跳过程起跳腿三关节肌肉收缩方式  22-24
    4.2.2 跳高、斜板起跳练习起跳过程的时间参数  24-25
    4.2.3 跳高、斜板起跳练习起跳过程的各时相重心的速度特征  25-26
    4.2.4 跳高、斜板起跳练习起跳过程的各时相关节角度参数  26-30
  4.3 跳高斜板起跳练习的肌电信号特征  30-40
    4.3.1 表面肌电直观特征  30-31
    4.3.2 起跳过程中所测肌肉做功百分比  31-36
    4.3.3 起跳过程中所测肌肉肌电活动的时序特征  36-40
5. 结论与建议  40-41
  5.1 结论  40
  5.2 建议  40-41
6. 致谢  41-42
7. 参考文献  42-45
8. 附件  45-47

相似论文

  1. 北京市体校少年女子跳高运动员专项力量指标体系研究,G823.1
  2. 我国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起跳阶段摆蹬技术的三维运动学分析,G823.1
  3. 心理调控对撑杆跳高运动员身心及技术的影响,G804.2
  4. 关于建立我国优秀男子撑竿跳高运动员专项能力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标准的研究,G823.2
  5. 对我国部分背越式跳高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及主导因素特征的分析与研究,G823.1
  6. 对影响我国男子撑杆跳高成绩的因素探析,G823.2
  7. 对我国优秀背越式跳高运动员速度素质及其训练手段的初步探讨,G823.1
  8. 我国部分优秀男子背越式跳高运动员最后两步助跑及起跳技术的三维运动学分析,G823
  9. 对我国部分女子撑竿跳高选手最后助跑及起跳的运动学分析,G823
  10. 对我国女子跳高运动员部分技术运动学参数的分析,G823
  11. 对我国部分高水平女子撑杆跳高运动员训练负荷的记录与分析,G823
  12. 全国第十届运动会女子跳高运动员起跳技术的运动学分析,G823
  13. 我国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后两步助跑和起跳技术的三维运动学分析,G823
  14. 我国女子撑竿跳高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G823.2
  15. 我国部分优秀女子背越式跳高运动员最后四步助跑、起跳及过杆技术的运动学分析,G823.3
  16. 我国女子优秀跳高运动员顾碧威、沈勤莉起跳技术的生物力学研究,G823.1
  17. 面向2008我国奥运会女子新兴田赛项目的发展及对策研究,G82
  18. 自我效能理论在中学女子跳高训练中的运用及效果研究,G633.96
  19. 影响我国男子跳高运动发展的因素及对策研究,G823.1
  20. 江苏省青少年男子背越式跳高运动员助跑最后两步及起跳技术的三维运动学分析,G823.1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体育 > 田径运动 > > 跳高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