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罗钦顺心理学思想研究

作 者: 任波
导 师: 燕国材
学 校: 上海师范大学
专 业: 基础心理学
关键词: 罗钦顺 知虑心理思想 情欲心理思想 性习心理思想
分类号: B84-09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6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心理学历史虽短,但过去长远。心理学史的研究,可以说是心理学研究的一块重要基石。长期以来,我国心理学研究一直处于“西趋亦趋,苏步亦步”的境地。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我国有一些心理学家积极投身到了对中国心理学史的研究工作当中,并发掘出了蕴藏已久的大量丰富的心理学思想。我的导师燕国材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作为这门新兴学科的奠基人之一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致力于构建具有独特的理论观点、结构体系和实证材料的中国本土心理学,几十年如一日地总结出了一整套完整的中国心理学史研究模式,发掘整理与解释建构我国古代的心理学思想,对建立我国科学的心理学有着重大的启示价值。本文就是在这一研究宗旨的指导下研究完成的。罗钦顺是我国思想史上的一位有着重要理论建树和影响的思想家,明中叶著名的气论哲学家、我国古代“气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扬弃程朱理学,一生以求道、卫道为己任,被誉为“江右硕儒”和“宋学中坚”。他的哲学学术思想贡献主要体现在对阳明心学禅学化的揭露、对程朱理学的改造、对气论的引申与深化、对佛学唯心论的批判等四个方面。①著有《困知记》和《续记》、《再续》、《三续》、《四续》等,此外还有《整庵存稿》二十卷和《整庵续稿》十三卷。他的心理学思想主要反映在他的《困知记》一书中。就目前为止,对罗钦顺其人及其思想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哲学层面上:在理气关系上,罗钦顺坚持了气为本体、理不离气的唯物主义观点。认为理在气中,气是世界万物的本原,天地万物都是气化运行的结果。对朱熹的理一分殊的观点作了自己的解释,认为“气”运行的规律便是“理”;气产生万物后,一理即散为万理,这就是一本万殊;太极是众理的总名,但以气为本。在心物关系上,认为天地万物不是心的产物,而是客观存在的。肯定心是认识器官,也是一物;心作为受气成形的产物,是人的具有认识、感悟、记忆、推理等的思维器官,是主体精神产生的载体,能“推见事物之数,究知事物之理”;由于其认识的神妙功能可以体认和呈现在天之理和在人之性,但不能“范围天地”。在性理关系上,从“理一分殊”观点出发,不同意天命之性、气质之性的区分,认为性只有一个,即气之理。批判“存天理,灭人欲”的观点,主张理欲统一,以理节欲。坚持唯物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接受性即理的观点,承认心中所具之理,也就是仁义礼智之性。近年来,对罗钦顺思想的研究日益丰富,据中国期刊网的统计,对罗钦顺的专题研究公开发表的论文,上世纪八十年代有8篇,九十年代有12篇,而从2000年到现在,不到十年间,发表论文44篇。其中大多数都是对罗钦顺哲学思想的研究。当代出版的《新编中国哲学史》(下)、《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中国哲学史》(第二版)、《宋明理学史》(下)、《中国社会思想史资料选辑:宋元明清卷》、《中国气学哲学研究》等著作,对罗钦顺都列有专条和详实介绍。本文在罗钦顺哲学研究的基础上,对罗钦顺的心理学思想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全文共分六章,研究的内容依次略述如下:第一章绪论罗钦顺的生平简介:介绍罗钦顺生活的时代背景、学术研究情况、著作以及学术地位,并在总结其心理学思想的基础上,从科学和现实两角度做出了简单的界定和评价。第二章心理思想的基本观点:(一)“理在气中”的理气论。分别从气一本论,“理一分殊”说,理气关系说三个角度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形神观。(二)“性体心用”的心性论。展开了关于“心”,关于“性”,关于“性体心用”三方面内容,罗钦顺的心性论延续了程朱的唯心思想。(三)“气本心变”的心气论。认为气为存在的前提,阴阳之气的变化决定人心的变化。(四)“理一分殊”的差异论。分别论述了“理一分殊”的人物之差,“理一分殊”的天人之差和“理一分殊”的人性之差。第三章知虑心理思想:在认识论上阐释了“格物致知”论和“知行并进”论。(一)“格物致知”论。提出了“穷其至理”的格物论和“人心有觉”的致知论。(二)“知行并进”论。主要谈论了“知行当并进,而知常在先”的命题。(三)对罗钦顺的认识论进行了简要评价。第四章情欲心理思想:(一)天理与良知。罗钦顺反对“天理和良知对立”的观点和“良知即天理”的观点,认为天理与良知乃体用关系。(二)天理与人欲。认为人欲和情一样皆出于天性,七情之中欲较重,持“理在欲中”观。(三)主张“求天理,节人欲”的理欲观。第五章性习心理思想:(一)气质天命,“一性而两名”。罗钦顺反对把“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对立起来,将两性视为一体。(二)道心人心,“一心而两言”。认为道心、人心是一心而两名,不赞成将道心、人心对立起来。(三)“人性皆善”论。“性之理”就是仁、义、礼、智等“天理”,提出了“仁者人也”等观点。(四)“存心养气”观。对儒家传统的“存心养性”观作了考察,主张把切实“问学”与“反观自身、体认未发”的工夫统一起来。第六章总结。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5-8
Abstract  8-14
第一章 绪论  14-16
第二章 心理学思想的基本观点  16-26
  2.1 “理在气中”的形神观  17-20
    2.1.1 气一本说  17
    2.1.2 “理一分殊”说  17-18
    2.1.3 理气关系说  18-20
  2.2 “性体心用”的心性论  20-22
    2.2.1 关于“心”  20
    2.2.2 关于“性”  20-21
    2.2.3 关于“性体心用”  21-22
  2.3 “气本心变”的心气论  22-23
  2.4 “理一分殊”的差异论  23-26
    2.4.1 “理一分殊”的人物之差  23-24
    2.4.2 “理一分殊”的天人之差  24-25
    2.4.3 “理一分殊”的人性之差  25-26
第三章 知虑心理思想  26-32
  3.1 “格物致知”论  26-31
    3.1.1 “穷其至理”的格物论  28-29
    3.1.2 “人心有觉”的致知论  29-30
    3.1.3 罗钦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  30-31
  3.2 “知行并进”论  31-32
第四章 情欲心理思想  32-37
  4.1 天理与良知  33-34
  4.2 天理与人欲  34-35
  4.3 “求天理,节人欲”的情欲观  35-37
第五章 性习心理思想  37-41
  5.1 气质天命,“一性而两名”  37-38
  5.2 道心人心,“一心而两言”  38-39
  5.3 人性皆善论  39-40
  5.4 “存心养性”观  40-41
第六章 总结  41-43
参考文献  43-46
后记  46-47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47

相似论文

  1. 罗钦顺的气学思想论纲,B248
  2. 王符的心理学思想研究,B84-09
  3. 陈确的心理学思想研究,B84-09
  4. 罗钦顺哲学思想研究,B248.5
  5. 罗钦顺哲学思想研究,B248.5
  6. 明代中期气论思潮研究,B248
  7. 罗钦顺的理欲观,B248.5
  8. 《诗经》的认知诗学与心理分析研究,B84-092
  9. 德性之知,B84-092

中图分类: > 哲学、宗教 > 心理学 > 心理学理论 > 心理学史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