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马克思现代性思想及当代启示

作 者: 任太余
导 师: 孟庆艳
学 校: 辽宁大学
专 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关键词: 马克思 现代性 当代启示
分类号: D6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4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现代性问题之所以受到高度关注,就其根源来说,主要是由人的生存发展危机引起的。对人的命运和价值的关注与凸显,成为现代性问题研究的焦点。启蒙思想家所确立的现代性社会理想旨在通过理性来控制非理性的破坏力量,把整个社会置于人的有意识的控制之下,从而建构一个和谐有序的社会,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现代性曾一度代表着社会进步的方向,为人类创造了现代文明。现代性文明成就突出表现为理性的张扬使得人类的思想得到解放,人的主体性地位得以挺立;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工商业的巨大进步和生产方式的变革,取得了辉煌的工业文明成就;契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的实行推动政治文明程度的提高等。19世纪上半叶,现代性在取得巨大文明成就的同时却在经济、社会和政治等各方面遭遇了严重危机,出现了种种难以克服的弊端,集中表现为劳动异化。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不仅给工人制造出贫困、剥削、压迫,而且给人的世界带来严重的摧残和贬值,造成人的生命和文化价值的双重毁灭。针对资本主义现代性危机,不同阶级从各自立场出发,提出了解决社会危机的不同方案,但由于这些方案没有建立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未能对资本主义现代性危机产生的根源做出科学的分析,因而不具备解决现实危机的能力,最终陷入破产的境地。以批判资本主义著称的马克思哲学在现代性问题上具有天然的“在场”权,马克思虽然没有提出“现代性”概念,但是基于对资本主义的历史反思和存在的合理性的批判,探讨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自由和解放问题,具体地历史地阐释了其现代性思想。马克思通过对现代性危机最深刻体现之劳动异化的分析,揭示了现代性危机产生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私有制,并在分析的基础上为现代性危机的解决找到了现实出路,这一救赎之途就是共产主义实践。通过现实的社会改造,消灭以生产资料资本家私人占有为核心的资本主义制度,建立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共产主义制度,现代性的价值理想才能得以实现。对于今天的中国来说,现代性不仅是一项尚未完成正在进行的方案,又是一个有待于积极建构的事业。如何在当下中国构建既能克服西方现代性弊端又能将人类带向自由与解放、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性,找到一条适合中国的现代化道路,推动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为我们提供了有益资源和启示。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9
绪论  9-15
  0.1 选题目的及意义  9-10
  0.2 选题的研究现状  10-13
    0.2.1 国外研究现状  10-11
    0.2.2 国内研究现状  11-12
    0.2.3 本文的研究思路  12-13
  0.3 本文研究方法  13
  0.4 本文创新之点  13-15
1 马克思现代性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  15-25
  1.1 马克思现代性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15-19
    1.1.1 工具理性张扬带来资本主义工业文明  15-16
    1.1.2 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冲突  16-19
  1.2 马克思现代性思想产生的思想理论条件  19-25
    1.2.1 马克思对启蒙理性精神的继承  19-20
    1.2.2 马克思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合理思想的继承  20-22
    1.2.3 马克思对19 世纪空想社会主义有益思想的继承  22-25
2 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向度及内容  25-39
  2.1 马克思对“现代性”的追寻  25-31
    2.1.1 “现代性”的内涵  25-27
    2.1.2 马克思对“现代性”的追寻历程  27-31
  2.2 劳动异化分析与现代性批判  31-36
    2.2.1 劳动异化是人的存在与本质的背离  31-33
    2.2.2 劳动异化与人的主体性及个体自由的丧失  33-34
    2.2.3 劳动异化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私有制  34-36
  2.3 共产主义运动与现代性重建  36-39
    2.3.1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现代性追求的价值目标  36-37
    2.3.2 共产主义运动是现代性价值理想实现的现实途径  37-39
3 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当代启示  39-49
  3.1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39-43
    3.1.1 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路  39-41
    3.1.2 推进“四位一体”建设,为人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41-43
  3.2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性,成就中国特色现代性文明  43-49
    3.2.1 抵制错误思潮,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  44-45
    3.2.2 规避工具理性弊端,发挥科学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作用  45-46
    3.2.3 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46-49
结束语  49-51
参考文献  51-54
致谢  54-55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55-56

相似论文

  1. 马克思和谐社会思想研究,A811
  2. 来华西方左翼思想家看社会主义在中国,D61
  3. 胡适语文教育思想研究及当代启示,G633.3
  4. 马克思精神需要理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G641
  5.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视阈下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研究,A811
  6. 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结构思想分析,K02
  7. 马克思对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的扬弃及其当代价值,B516.35
  8. 梅茹耶夫文化哲学思想研究,G02
  9. 从共同体视角理解马克思的共产主义,A811
  10. 马克思的统一科学思想及其当代意义初探,G301
  11. 《莱茵报》时期报刊活动对马克思自由思想的影响,A811
  12. 交往范式及其对泰国社会现代转型的启示,B089.1
  13. 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及其当代意义,A811
  14. 马克思、恩格斯宪政思想及其当代启示,D911
  15.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解读,X2
  16.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的民生哲学问题研究,A811.6
  17. 马克思人性理论视角下的腐败问题探源,A811
  18. 论哲学咨询的功能,B0
  19. “从梦中唤醒世界”,B089
  20. 论卢梭对现代性的批判,B565.26
  21. 本雅明现代性批判的矛盾性,B516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中国政治 > 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