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视野下的留守妇女问题研究

作 者: 闫青平
导 师: 吕青
学 校: 江南大学
专 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 留守妇女 统筹城乡
分类号: A81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18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是解决妇女问题的理论指南。自20世纪初传入我国后,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指导妇女运动,使我国妇女获得了巨大的解放。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留守妇女的生存状态日益呈现出“问题”态势。她们的身心负担较重,合法权益极易受到损害,是农村乃至社会的弱势群体。文章在已有的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提出研究假设,把留守妇女划分为农一代留守妇女和农二代留守妇女,对河北省邢台县A村进行实证调查,比较分析农一代留守妇女和农二代留守妇女的异同。研究发现,就整体留守妇女而言,她们肩负重担的同时独立性有所增强,但在公共生活中的弱势地位并未得到较大改变;留守妇女有闲暇时间但没有充分合理利用,造成了巨大的人力资源浪费;分居并未给留守妇女婚姻关系普遍产生负面作用。农一代留守妇女和农二代留守妇女的不同在于:农一代留守妇女比农二代留守妇女承担的责任更重。尽管传统农业收入微薄,农一代留守妇女依然坚持经营,为家人提供不可或缺的基本生计。农二代留守妇女不熟悉农业生产,进城务工的愿望强烈,但由于自身生育等原因不得已留守在家。留守妇女问题的产生,其深层次原因是农村的经济和社会上落后的状态,它不仅是个妇女问题,还是一个社会问题。它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参加社会劳动是解决它的先决条件。留守妇女的解放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尺度,是我国社会发展文明的重要标志。文章在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视野下,结合统筹城乡发展、创新社会管理等理论,提出留守妇女问题的解决对策:强化政府主导作用,营造关爱留守妇女氛围;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就地就业;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解决留守妇女后顾之忧;利用闲暇时间展开培训,提高留守妇女的的综合素质;丰富农村文化娱乐生活,提高留守妇女生活质量;创新社会管理,加快农二代留守妇女市民化进程。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6
目录  6-8
引言  8-10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及在中国的实践和发展  10-16
  1.1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内涵  10
  1.2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基本观点  10-11
  1.3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  11-16
第二章 留守妇女问题的产生及相关研究  16-20
  2.1 留守妇女产生的原因相关研究  16
  2.2 留守妇女的生存状况相关研究  16-19
  2.3 留守妇女的社会支持网络相关研究  19-20
第三章 研究假设、调查对象及研究方法  20-22
  3.1 研究假设  20
  3.2 调查对象  20-21
  3.3 研究方法  21-22
第四章 农村留守妇女现状的实证研究  22-36
  4.1 留守妇女的基本情况  22-23
  4.2 留守的原因及分析  23-24
  4.3 留守妇女的生活现状调查分析  24-30
    4.3.1 家庭负担状况  24-25
    4.3.2 留守妇女的家庭地位状况  25-26
    4.3.3 留守妇女的婚姻状况  26-27
    4.3.4 留守妇女的闲暇生活  27-29
    4.3.5 留守妇女的参与公共事务状况  29-30
  4.4 “留守”带来的困难与期待  30-33
    4.4.1 留守妇女面临的困难  30-31
    4.4.2 留守妇女的发展担忧  31-32
    4.4.3 留守妇女对未来的打算和期待  32-33
  4.5 研究结论  33-36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视野下的留守妇女问题分析  36-38
  5.1 留守妇女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  36
  5.2 留守妇女问题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36
  5.3 参与社会劳动是解决留守妇女问题的先决条件  36
  5.4 留守妇女问题的解决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36-37
  5.5 留守妇女的解放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尺度  37
  5.6 尊重留守妇女,保护留守妇女,是我国社会发展文明的重要标志  37-38
第六章 解决留守妇女问题的对策思路  38-42
  6.1 强化政府主导作用,营造关爱留守妇女氛围  38
  6.2 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就地就业  38-39
  6.3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解决留守妇女后顾之忧  39
  6.4 利用闲暇时间展开培训,提高留守妇女的的综合素质  39-40
  6.5 丰富农村文化娱乐生活,提高留守妇女生活质量  40
  6.6 创新社会管理,加快农二代留守妇女市民化进程  40-42
结论  42-43
致谢  43-44
参考文献  44-47
附录 调查问卷、个案访谈及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47-56
  附录一 调查问卷  47-52
  附录二 个案访谈  52-56
  附录三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的课题  56

相似论文

  1. 我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城乡统筹研究,F323.89
  2. 重庆乡镇领导干部胜任力模型构建及应用研究,D630
  3. 统筹城乡职业教育发展的障碍及其建议,G719.2
  4. 探析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F323.89
  5. 基于统筹城乡发展视角下的新余市农村公共品供给研究,F327
  6. 基于城乡规划法的城乡绿地系统规划体系及方法研究,TU985
  7. S公司有机生态农业供应链建设问题研究,F324
  8.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与陕北农村妇女权益保障制度研究,D442.6
  9. 农村留守妇女在村委会选举中的政治心理研究,D442.6
  10. 统筹城乡科技改革与发展综合试验区评价指标体系研究,G322.7
  11. 论科技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支撑作用,F323.3
  12.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视阈下的“身体写作”,I04;C913.68
  13. 农村留守妇女的社会支持网络问题研究,D442.6
  14. 农村留守妇女的婚姻幸福感研究,C913.68
  15. 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视角下的江西留守妇女问题研究,D442.6
  16. 嘉兴市统筹城乡发展策略研究,F127
  17.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伦理意蕴,D442.6
  18. 农村留守妇女科技素质培养研究,D442.6
  19. 农村留守妇女权益保障问题研究,D442.6
  20. 统筹城乡发展视角下的农地流转模式研究,F321.1

中图分类: >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 > 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 > 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学习和研究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