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面向交易型投资者的债券评级研究

作 者: 马龙
导 师: 马君潞
学 校: 南开大学
专 业: 金融学
关键词: 信用风险 债券评级 信用利差 Probit分析
分类号: F832.5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19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近年来我国信用债券市场发展迅速,出现了很多非银行担保和无担保品种,评级差异性和复杂性开始显现。本文首先综合比较了主流定量评级方法的理论适用性和实证效果,并且还对商业银行使用的基于违约概率测度的评级方法进行了简单介绍,最终选择使用多元Probit分析的方法。针对公开评级的滞后性等缺陷和交易型投资者的获利模式,本文提出了面向交易型投资者的债券评级模型。本文以Z值模型变量为基础,参考多家评级机构使用的变量确定了模型使用的财务变量,并且加入定性变量对定量评级进行修正,对定性变量本文也给出了比较完备的量化方法。在确定解释变量后,本文使用了因子分析和正交变换的方法对财务变量进行分组,这样减少了解释变量个数,完全消除了解释变量间的共线性问题,并且每个因子含义明确,代表了发行人在某方面的能力高低。接着本文以公开评级为因变量,用排序多元Probit分析法构建评级模型,并且使用定性因素对定量结果进行调整。实证检验显示,内部评级对公开评级的拟合程度较高,但是对于极端级别债券给出的评级偏差较大。然后通过信用利差及定价模型验证了内部评级的有效性。针对信用利差不稳定的特性,本文还研究了信用利差与宏观经济的关系,以调整不同经济周期的信用利差基础定价水平。本文还试图使用市场利差倒推信用评级,实证结果显示此研究方法无效,财务变量不能影响市场利差,定性变量虽然显著但是其基本不随时间变化,无法及时解释市场利差的变化。这显示了我国债券市场的有效程度比较低,找出解释市场利差的关键因素是后续研究的重点。最后本文对后续研究进行了展望,提出了添加解释变量、改善计量模型和估计方法、进行多时间点的稳定性检验和考虑行业因素等诸多改进方向。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8
第一章 引言  8-30
  第一节 研究相关的基本概念  8-11
    1.1.1 债券评级基本内涵  8-9
    1.1.2 债券评级的有关特性  9-10
    1.1.3 信用利差  10-11
  第二节 问题的提出研究的目的  11-15
    1.2.1 现有评级机构存在的问题  11-12
    1.2.2 国内债券评级存在的问题  12-14
    1.2.3 本评级模型的创新及意义  14-15
  第三节 文献综述  15-27
    1.3.1 国外评级机构的评级基础  15-16
    1.3.2 债券评级的定性方法  16
    1.3.3 债券评级的定量方法  16-20
    1.3.4 基于违约概率测度模型的评级方法  20-24
    1.3.5 国内学者对于信用评级的有关研究  24-25
    1.3.6 国内金融机构使用的信用评级方法  25-26
    1.3.7 有关债券评级的其他研究  26-27
  第四节 研究方法  27-28
  第五节 论文的结构安排  28-30
第二章 评级使用解释变量的选取和处理  30-36
  第一节 模型使用的解释变量  30-31
  第二节 变量的数据处理方法  31-36
    2.2.1 财务比率变量的数据处理  31
    2.2.2 公开评级的量化方法  31
    2.2.3 定性变量的量化方法  31-36
第三章 拟合公开评级模型的构造和检验  36-56
  第一节 构造模型的前期准备  36-41
    3.1.1 样本的选取  36
    3.1.2 模型的原理  36-37
    3.1.3 解释变量的因子分析和正交变换  37-41
  第二节 模型的构造与参数估计  41-49
    3.2.1 定量评级模型的构造与参数估计  41-44
    3.2.2 内部主体评级模型的构造与参数估计  44-47
    3.2.3 内部债项评级的生成方法  47-49
    3.2.4 模型总结  49
  第三节 内部债项评级的检验及信用利差定价模型  49-56
    3.3.1 检验原理及定价模型  49-51
    3.3.2 模型构造及参数估计  51-53
    3.3.3 信用利差定价模型的检验  53
    3.3.4 信用利差与宏观经济的关系  53-56
第四章 拟合市场利差模型的构造和检验  56-60
  第一节 模型的构造与参数估计  56-58
    4.1.1 模型的原理  56
    4.1.2 模型的参数估计  56-58
  第二节 模型失败原因的探讨  58-60
第五章 结论和展望  60-63
  第一节 文章的结论  60-61
  第二节 研究展望  61-63
参考文献  63-65
致谢  65-66
附录 A 因子分析与正交变换  66-73
附录 B 模型评级过程举例  73-81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81

相似论文

  1. 出版社赊销信用风险控制问题研究,G231-F
  2. 交通银行零售信用风险管理研究,F832.3
  3. 农村信用社零售信用风险管理研究,F832.4
  4.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衍生品应用研究,F224
  5. 农户小额信贷的信用风险管理,F832.4
  6. 商业银行保兑仓业务信用风险防范研究,F832.2
  7. 商业银行中小企业风险评价体系初探,F832.4;F224
  8. 农村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系统的设计与实现,F224;F832.3
  9. 基于机器学习的信用风险评估技术若干研究,TP181
  10. 中国银行辽宁分行贷后信用风险评价研究,F832.4
  11. 基于违约相关性的集中度风险控制方法研究,F830.5
  12. 信用卡风险管理技术及利润预测模型,F224
  13. 基于商业信用的供应链库存与风险控制研究,F253.4
  14. 基于网络组织的消费信贷信用风险管理研究,F224.32
  15. 我国信用担保行业存在的问题研究,D923
  16. 抵押品对信用风险因子影响研究,F224
  17. 工程机械类融资租赁的信用风险管理研究,F832.49;F224
  18. 信用卡信用风险识别度量研究,F224
  19. 某银行客户信用风险管理研究,F832.2
  20. 作为信用风险转移工具的信用衍生品对信用风险管理影响的研究,F832.2
  21. 新资本协议下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研究,F832.2

中图分类: > 经济 > 财政、金融 > 金融、银行 > 中国金融、银行 > 金融市场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