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警示义务研究

作 者: 张营辉
导 师: 王全弟
学 校: 复旦大学
专 业: 法律
关键词: 警示义务 缺陷产品 危险物件 先危险行为 高度危险区域 警示缺陷
分类号: D91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3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传统侵权法上的警示义务多指产品责任法领域的警示义务,即产品警示义务。但随着侵权法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警示义务这一概念逐渐延伸至其他侵权责任领域,并衍生出包括物件损害警示义务、先危险行为警示义务和高度危险区域警示义务等新的类型。这些警示义务多由法律直接加以规定,也有基于学理而被广泛接受的。通过分析和定义这些新的警示义务类型,笔者尝试界定了广义上的警示义务概念。将其定义为危险源的制造者和维护者为避免他人遭受损害,就危险源的危险性及其程度所进行的警告、指示和标记的义务。其中的危险源包括缺陷产品、危险物件,先危险行为和高度危险区域。从理论上研究警示义务的概念及其内涵,是我们构建警示义务制度的基础。虽然警示义务是一项附随义务,但这并不影响其对侵权主体的强制性效力。在侵权责任的承担由“侵害权利”向“违反义务”转变的过程中,明确义务的类型,分析义务的要件,确立义务的履行原则,将会加深我们对侵权行为的认识。具体来讲,引言部分分析了警示义务的研究现状、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本文的研究方法和主要研究的问题。第一章作为概述,除了界定警示义务的概念外,还分析了警示义务的法定性、作为性、附随性和说明性等特征。根据不同的标准对警示义务的类型进行了划分,着重阐述了依据警示义务客体所进行划分的警示义务类型的概念、内容、产生原因和相关理论背景。同时也介绍了按照时间标准划分的警示义务中的售后警示义务。第二章承接第一章,对警示义务的各项要素进行了分析,将警示义务主体界定为产品的生产者和销售者、所有人和管理人、先危险行为人和高危区域管理人。对包括缺陷产品、危险物件、先危险行为和高度危险区域在内的警示义务客体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阐述。同时研究了警示义务的各类对象,包括消费者、先危险行为相对人,受让人和第三人以及医生、游客、网络用户等按照行业属性所划分的特殊对象。第三章是对警示义务的内容的阐述,主要分析了警告、指示和标记等内容的含义,标准与要求,同时重点论述了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第四章研究了警示义务的履行,分析了履行原则、履行方式、构成要件以及免除义务的四种情形,包括无法预见的危险、公开和明显的危险、众所周知的危险和微不足道的危险。第五章则研究了违反警示义务的归责原则,包括产品警示义务的归责原则和其他警示义务类型的归责原则。通过本文的探索,作者试图完善警示义务理论体系,阐明法律背后的理论基础,以推动警示义务制度作为一项法定的救济方式更为全面的为人们所理解,发挥其规范行为人行为,保护权利人合法权益不受损害的积极作用。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7
引言  7-8
第一章 警示义务概述  8-17
  第一节 警示义务的概念及其特征  8-10
    一、警示义务的概念及相关规定  8-9
    二、警示义务的特征  9-10
  第二节 警示义务的分类  10-17
    一、以警示义务客体为标准的分类及其内容  11-16
    二、以警示义务产生时间为标准的分类及其内容  16-17
第二章 警示义务的主体、客体和对象  17-25
  第一节 警示义务主体  17-20
    一、产品生产者  17-18
    二、产品销售者  18-19
    三、所有权人和管理人  19
    四、先危险行为人  19-20
    五、高度危险区域的管理人  20
  第二节 警示义务的客体  20-23
    一、缺陷产品  20-21
    二、危险物件  21-22
    三、先危险行为  22
    四、高度危险区域  22-23
  第三节 警示义务的对象  23-25
    一、消费者  23
    二、先危险行为相对人  23-24
    三、受让人和第三人  24
    四、医生、游客、网络用户等  24-25
第三章 警示义务的内容  25-28
  第一节 警告  25-26
  第二节 指示和标记  26-27
    一、指示  26
    二、标记  26-27
  第三节 警告、指示和标记之间的关系  27-28
第四章 警示义务的履行  28-32
  第一节 警示义务的履行原则  28-29
  第二节 警示义务的履行方式  29-30
  第三节 警示义务的构成要件  30-31
  第四节 免于承担警示义务的情形  31-32
    一、无法预见的危险(Unforeseeable dangers)  31
    二、公开和明显的危险(Open and obvious dangers)  31
    三、众所周知的危险(Commonly known dangers)  31
    四、微不足道的危险(Inappreciable dangers)  31-32
第五章 违反警示义务的责任的归责原则  32-36
  第一节 关于违反产品警示义务的归责原则的思考  32-34
    一、销售者的责任问题  33
    二、警示缺陷的归责原则  33-34
    三、生产者的售后警示义务归责原则  34
  第二节 违反广义的警示义务的归责原则  34-36
    一、违反物件损害警示义务的归责原则  35
    二、违反先危险行为警示义务的归责原则  35-36
    三、违反高危区域警示义务的归责原则  36
结论  36-38
注释  38-39
参考文献  39-41
后记  41-42

相似论文

  1. 我国药品召回制度研究,F203
  2. 从丰田召回事件审视中国产品召回责任制度,D923.8
  3. 我国产品召回制度研究,D923.8
  4. 中美产品召回法律制度比较研究,D971.2
  5. 产品警示缺陷法律问题研究,D923.8
  6. 缺陷产品召回的经济法责任性质研究,D923.8
  7. 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研究,D923.8
  8. 我国缺陷产品召回制度问题研究,D922.29
  9. 缺陷产品召回成本的优化及分担策略研究,F203
  10. 我国缺陷汽车产品召回制度法律问题研究,D923.8
  11. 缺陷产品治理法律制度研究,D912.29
  12. 论药品警示缺陷致害的民事责任,D923
  13. 论产品及其缺陷,D913
  14. 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研究,D922.29
  15. 我国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研析,D922.29
  16. 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国际比较研究,D923.8
  17. 缺陷产品召回法律制度研究,D922.29
  18. 产品责任认定与损害赔偿研究,D923.8
  19. 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法经济学分析,D923.8
  20. 产品责任归责原则的法经济学分析,D913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法律 > 法学各部门 > 民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