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论客观归责理论的体系定位

作 者: 郑永平
导 师: 包雯
学 校: 河北经贸大学
专 业: 刑法学
关键词: 不被容许的风险 构成要件的效力范围 因果关系 体系地位
分类号: D91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49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德国刑法中的客观归责论认为,只有当行为人的行为制造了法所不容许的风险,该风险在符合构成要件效力范围的具体结果中实现时,此行为引起的结果才可以客观的归属于行为人。也即只有满足以下三个条件才能将结果归责于行为人的行为:(一)制造法所不容许的风险;(二)实现法所不容许的风险;(三)构成要件的效力范围。从层次结构而言,客观归责理论是以合法则的条件关系为基础,并且根据法规范观点通过各种判断规则对归属关系予以限定。客观归责理论在上个世纪最后二十年里受到德国和西班牙等欧洲刑法学者最热烈的讨论,至今仍方兴未艾;在亚洲,日本学者也对该理论极为关注;台湾学者在90年代开始对该理论展开研究,并开始将该理论运用于裁判实务。我国的大陆地区的学者也紧跟潮流,对该理论进行了概念、本质以及体系定位的分析,不过仍然存在很多争论。对于一套崭新的理论,我们如何进行本质评判,如何进行体系划定,如何思考该理论在我国的借鉴问题,是我们刑法学者思索的难题。本文着手于客观归责论的理论根基与内涵,着重于客观归责论的体系定位与借鉴进行分析,以期在我国大陆地区展开客观归责论的基本内涵基础上,更加促进对该理论的深入研究。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客观归责理论的内涵。本部分主要针对客观归责论产生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根基进行大概阐述,对客观归责论的基本内容,即制造不被容许的风险,实现不被容许的方面以及构成要件的效力范围三个方面进行具体论证,为客观归责论的本质界定和体系划分奠定基础。第二部分,客观归责论体系地位之划定。本文针对中外刑法理论界关于客观归责论的定位存在的行为理论说、构成要件理论说、因果关系理论说、违法性说、有责性说以及具体分析说等观点进行评述之后,本文在客观归责论的本质分析基础上,认为客观归责论应该划分到构成要件阶层。并且,本文针对客观归责论与因果理论之间关系的纷争,在客观归责论强调区分“结果原因”与“结果归属”概念的观念上,认为客观归责论中的所谓“条件理论”,只是纯粹自然因果关系上的合乎自然法则的条件公式。同时,通过分析相当因果关系理论的实质不是一种因果理论,而是一种归属理论,认为相当理论实际是等价理论的一种补充,而不是替换。它和重要性说一样,已经成为一般的归属理论内部的一种结构要素,融化其中。第三部分,是客观归责论的借鉴与定位。研究大陆法系的客观归责理论的目的是为了对我国的因果关系理论进行合理的借鉴与运用。本文通过对各个学说的优缺点进行系统评价,认为合规律因果关系说与事实原因、法律原因区分说的观点比较适宜。事实原因、法律原因区分说,为我们提供了刑法因果关系的思维层面,而合规律因果关系说在此基础上,对于如何进一步界定将结果作为行为人的“作品”的判断,提供清晰的逻辑步骤,如果将二者恰当的融合,会使我国的刑法理论摆脱模糊、抽象的局面,更加有利于司法实践在解决因果关系问题上的迷惑。同时,本文主张将客观归责论借鉴之后放在我国犯罪构成体系的客观构成要件方面。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0
引言  10-11
1 客观归责理论的内涵  11-17
  1.1 客观归责论的理论渊源与根基  11-13
    1.1.1 客观归责理论的渊源  11-12
    1.1.2 客观归责理论的根基  12-13
  1.2 客观归责理论的基本涵义  13-17
    1.2.1 制造不被容许的风险  13-15
    1.2.2 实现不被容许的风险  15-16
    1.2.3 构成要件的效力范围  16-17
2 客观归责论体系地位之划定  17-26
  2.1 客观归责论之定位争议  17-20
    2.1.1 行为论说  17
    2.1.2 因果关系论说  17-18
    2.1.3 违法性说  18
    2.1.4 有责性说  18-19
    2.1.5 构成要件说  19
    2.1.6 具体分析说  19-20
  2.2 客观归责论的本质及地位界定  20-26
    2.2.1 客观归责的本质分析  20-22
    2.2.2 客观归责论的地位界定  22-26
3 客观归责论之借鉴与定位  26-36
  3.1 客观归责论之借鉴分析  26-33
    3.1.1 客观归责论借鉴之争议  26-28
    3.1.2 客观归责论借鉴之必要性论证  28-31
    3.1.3 客观归责论借鉴之价值  31-33
  3.2 客观归责论借鉴之定位  33-36
    3.2.1 客观归责论引入之归属争讼  33-34
    3.2.2 客观归责论引入之体系界定  34-36
结语  36-37
参考文献  37-40
后记  40-41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41

相似论文

  1. 环境侵权因果关系认定问题研究,D923
  2. 不作为渎职犯罪若干问题研究,D924.393
  3. 因家庭暴力导致的离婚诉讼审判研究,D923.9
  4. 论刑法中的被害人过错,D925.2
  5. 环境规制对我国纺织产业国际竞争力影响分析及政策研究,F224
  6. 产品警示缺陷法律问题研究,D923.8
  7. 论行政许可间接相对人的行政赔偿救济,D922.1
  8. 刑法疫学因果关系问题研究,D914
  9. 环境侵权民事责任若干问题研究,D922.68
  10. 证券虚假陈述侵权行为中的因果关系研究,D922.287
  11. 论玩忽职守罪的客观方面,D924.3
  12. 因果关系对类比推理的影响,B842.3
  13. 意图理解的认知神经机制:事件相关电位研究,B842.1
  14. 服务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F752.68
  15. 渎职犯罪因果关系研究,D914
  16. 中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与回购利率关系研究及其对我国基准利率选择的探讨,F832.2
  17. 论量子非定域性与因果关系,O413.1
  18. 湖北省外商直接投资和环境质量关系的研究,F832.6
  19. 突现论及精神因果性,B089
  20. 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与经济增长研究,F752;F124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法律 > 法学各部门 > 刑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